出国留学网陪读妈妈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陪读妈妈栏目,提供与陪读妈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陪读妈妈在美国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林世钰在女儿8岁时带她去了美国。在陪女儿读书的4年时间里,她完成了一部在美华裔访谈录。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陪读妈妈在美国。

  我很高兴地看到,11岁的女儿远比我想像的成熟得多,理性得多。这三年多来,她的进步不只彰显在英文,而且在思维上。她开阔了许多,会跳出国家的、民族的局限,从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出发,思考周遭发生的事情。

  这才是她来美国的最大收获。

  转眼到美国快四年了。

  之前在北京时,看到国内公立学校的教育状况,以及周围虎妈虎爸的疯狂状态,我就有了将来送女儿出国留学、逃离国内教育体制的隐隐的想法,但我想着读完高中再出去,压根没想到这么早。

  2013年,先生被所在的公司派到美国分公司工作,为期7年左右。我一向觉得家庭团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几乎没有什么纠结,就辞了干了十多年的媒体工作,带着女儿远涉重洋。

  这是重生的开始,于女儿,于我,于我们一家,都是如此。身在异国他乡,别人习以为常的一切,我们却要点点滴滴从头学起,谈何容易!

  犹记初到美国那天的情景。2013年5月10日下午3点左右,我和女儿从北京飞到了纽约肯尼迪机场。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我感觉自己整个人像被抽去水分的蔬菜,被卷起来扔到了前途不明的大洋彼岸。8岁的女儿一路都在看书和看电视,下了飞机依然两眼炯炯。

  先生早早在机场等候我们。见了女儿,把她抱起转了几圈,然后递给她一个芭比娃娃。女儿把芭比娃娃紧紧搂在怀里,一脸惊喜。

  从纽约到新泽西的路上堵车严重,但让我惊奇的是,车辆都耐心地在自己的道上走着,几乎没有人并线,没有人鸣喇叭,更没有人走应急车道。

  礼让,有序,是美国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一路昏睡,到了新泽西已是下午五点多,暮色四合。想到北京已经在万里之外了,心里升起的,是去国万里的淡淡惆怅。

  第三天,女儿时差还没倒过来,我们就“狠心”把她送到了镇上的公立小学。

  那时的她,英语只会“banana” 、 “noodle” 、“How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等简单的单词和对话,而且个子小小的,站在人高马大的洋孩子当中,显得那么单薄。

  看着她怯怯地跟在老师后面,然后消失在走廊的拐弯处,我的眼泪“唰”一下就涌出来了——美国,这个早晨,我把一个可爱纯良的中国孩子交到你手中了,你会给予她什么呢?

  来之前,我虽然也看了许多关于美国学校的资料,也给女儿买了一些美国学校的教科书,但总会担心现实与理想有差距。

  傍晚三点左右,我和先生去接孩子。站在学校楼前那棵榆树下,我们没有说话,但知道彼此的心都是忐忑的。大门打开了,孩子们鱼贯而出,女儿向我们奔跑过来。让我惊奇的是,她竟然笑容灿烂,脸蛋通红,似乎刚从海边捡贝壳归来。

  “学校怎么样?老师好吗?同学对你友善吗?”我们迫不及待地抛出一连串问题。

  女儿频频点头。“教室很像一个游乐园,挺好玩的。”

  “你听得懂老师在说什么吗?”

  “当然听不懂,老师叫班上一个中国女孩帮助我,她叫Sophia Lee。”

  就这样,不识几个英文词的女儿,踉踉跄跄...

新加坡陪读妈妈获取工作准证不简单

10-14

    新加坡留学:陪读妈妈不能再轻易获得工作准证

  新加坡人力部考虑到新加坡目前就业市场低迷,决定不再发出工作准证给资历不足的陪读妈妈。

  过去,陪读妈妈只需持有超过4个月有效期的长期社交探访签证,便能向人力部申请工作准证。现在,只有符合人力部一般工作准证申请条件的陪读妈妈,才获准工作。不过,新条例只影响新来的,或想转换工作的陪读妈妈,至于目前已在工作的,只要持有有效社交探访签证就能继续工作。

  新加坡人力部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过去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当局允许陪读妈妈在这里照顾孩子的同时,也打工赚钱。实际上,她们过去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可在各行业谋职,不像其他国家的外国劳工只能在特定行业工作,而雇主聘请的陪读妈妈人数也不受限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国人面对失业问题,人力部决定修改条例。人力部表示,陪读妈妈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在本地读书的孩子,她们应该在来之前确保自己和孩子有足够的生活费。

  新加坡至少有1000名陪读妈妈,多数在30至40岁。以每“母子两人”计算,平均每月的住宿、餐食、交通、学费等开支估计需要1500新元。由于陪读妈妈多数英文不灵光,只能当按摩师、侍应生、清洁员工及咖啡店助手等。其中,由于按摩师收入比较高,有1200至1500元不等,因此吸引了不少陪读妈妈加入。

...

赴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的辛酸泪

07-29

标签: 英国移民生活

    据英国《新欧华报》报道,英国吸引了一群“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的眼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一步接受“先进”西方教育,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小留学生的数量剧增。然而,爱子心切的父母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宝贝疙瘩独在异乡?因此,在英国华人群体里又多了“陪读妈妈”这个成分。

    陪子女闯天涯,辛酸总有时

  在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的孩子年纪都很小。据了解,这些孩子刚来英国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他们的妈妈在国内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黎女士2007年陪着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出国前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待遇不菲。然而当与老公决定送12岁的儿子出国读书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去公司职务,陪儿子来到英国学习。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些陪读妈妈在自己的事业与孩子的未来上都是不约而同,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她们表示之所以放弃原来的生活,远渡重洋,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地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缺失,亲情疏离”的环境中成长。

  但无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曼城华人之家服务的黄女士说:“真的应该多多报道她们,好让社会了解她们(陪读妈妈)。”

  她介绍说,曼城华人之家开设的英语班就有来自陪读家庭的成员:子女在英语补习班上课,母亲则在成人英语班中学习英语。

  她说:“每个陪读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苦情戏。”其中有一对母子的故事发生在数年前,但却依然叫黄女士记忆犹新:

  大约在十年前,陈女士(化名)作为母亲只身带同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求学,只求儿子日后学业有成。但是语言对两人所造成的障碍却是预料不及的。抵英后因为语言能力欠佳,儿子的学习成绩同以前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于是,除了在主流学校学习之外,陈女士还另外把儿子送到曼城华人之家的英语补习班去上课。

  每天儿子上学后,陈女士自己也会学习一些初级英语,但是语言学习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剩余时间由于缺少朋友,陈女士依旧孤独、苦闷。为此,陈女士选择到到中餐馆去做兼职,既能交朋友,也能补贴家用。

  虽然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母子之间的沟通却少了,关系慢慢出现了裂痕。陈女士有时候晚间外出工作,儿子被迫自己独守在家里,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由于缺乏沟通,母子前日渐疏离。直至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英语一直没有进步,找到黄女士谈,才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在补习班上过几节课,然后把余下的钱都花到电脑游戏上。她就此把儿子痛批一顿,儿子却反驳,怪责母亲不应送他到英国来学习。

  黄女士说,即便他们母子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但他们更不愿意回国去,尤其是陈女士她。陈女士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没有颜面回国去面对丈夫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现在只好继续留英,原本的陪读之旅,变成了陪“独”苦情戏。直到后来在黄女士的帮助下,陈女士的儿子重返校园,才让苦情戏没有演变成悲剧。

  陪读妈妈阿萍(化名)和小梅(化名)也有相同的境遇。他们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其它家人。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意外。林女士的孩子出国时已经12岁,他对于原本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和熟悉度。突然来到新...

美国陪读妈妈对高中生活的感受

04-19

标签: 美国留学生活

    我是一名曾经的美国陪读妈妈,经历了在美国找中学,申请中学,帮孩子适应中学生活和申请美国大学的各个阶段。

  每次在微信上、网上看到很多家长孩子对留学美国中学既向往,又举棋不定,不知道孩子是否应该去美国读中学、什么时候去更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中学、孩子会遇到什么困难、成绩对申请大学有多重要、怎样准备美国大学申请……于是我萌生了把自己这几年的对美国中学教育的了解,以及我和孩子的亲身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各位有疑惑的家长和孩子一些参考。

  A你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美国读书?

  孩子是否应该去美国读中学呢?这是100个孩子有100种情况,但答案只有两个的问题:适合去或者不适合去。

  这个问题想要有个清楚明确的答案,其实很困难。首先要想清楚的是,什么是合适?被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录取是合适,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合适,孩子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是合适,还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是合适,当然能兼顾几项甚至全部都有那一定是合适的。

  所以家长在考虑是否送孩子去美国读书前,要考虑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

  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拿主意是否去美国读高中,唯有多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中美教育的差异、美国中学和大学的情况、当地的生活情况等等。

  B了解中美教育差异化

  中美教育的差异,我觉得最明显的是美国的多样化和中国的标准化。

  课程的多样化

<...

赴新加坡陪读妈妈找工作指南

05-01

    去新加坡陪读的妈妈好找工作吗?新加坡政府为了能培养人才实施“母子陪读”政策,但很多家长就会问到:“去新加坡陪读的妈妈好找工作吗?”下面,86留学网为大家介绍。

  新加坡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校都可招收外国学生,并且允许17周岁以下学生的母亲在新加坡陪读。 按照有关规定,持有陪读签证的家长第一年不允许打工。第一年后,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陪读的家长才能够在新加坡找工作。但是毕竟在国外,陪读妈妈在工作上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的,那么陪读妈妈应该怎样去克服呢?86留学网为您带来介绍:

  一、以孩子的教育为首要目的,母亲与孩子要尽量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其今后深深地融入当地社会,所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故新加坡政府本身是希望中国的家庭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维持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

  二、如果家庭的经济能力仅够留学生的学费,而日后的生存及经济来源又必须依赖母亲工作收入的话,则母亲必须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就是指工作的人员必须能与在新加坡工作场所的所有同事共同完成雇主交代的工作,并同工、同薪、同效。

  三、中国母亲要能基本地承担雇主安排的工作,必须在出国前调整好心态,积极在国内实习欲在新加坡从事的工作,训练基本的动作、技能与熟练程度,包括相应的基本语言训练如听力及简单的表达。设身处地为雇主着想,天下绝没有雇主不喜欢好员工的!

  陪读妈妈可根据母亲的学历、语言技能和年龄、身体状况等其他条件,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固定工作,涉及科技、制造业、贸易业及服务业的各类工作。劳务报酬因人而异,底薪一般在700~1500新币之间,加班按1.5倍计发加班费,雇主通常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规定,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并享受每年7天的有薪休假和14天病假或60天住院病假。母亲工作的月总收入一般估算约为新币$850~2000新币/月,可基本保证母子二人在新的花销。

...

英国留学 在英国华人群体里的“陪读妈妈”

08-10

标签: 留学生活

    据英国《新欧华报》报道,英国吸引了一群“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的眼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一步接受“先进”西方教育,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小留学生的数量剧增。然而,爱子心切的父母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宝贝疙瘩独在异乡?因此,在英国华人群体里又多了“陪读妈妈”这个成分。

  陪子女闯天涯,辛酸总有时

  在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的孩子年纪都很小。据了解,这些孩子刚来英国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他们的妈妈在国内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黎女士2007年陪着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出国前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待遇不菲。然而当与老公决定送12岁的儿子出国读书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去公司职务,陪儿子来到英国学习。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些陪读妈妈在自己的事业与孩子的未来上都是不约而同,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她们表示之所以放弃原来的生活,远渡重洋,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地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缺失,亲情疏离”的环境中成长。

  但无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曼城华人之家服务的黄女士说:“真的应该多多报道她们,好让社会了解她们(陪读妈妈)。”

  她介绍说,曼城华人之家开设的英语班就有来自陪读家庭的成员:子女在英语补习班上课,母亲则在成人英语班中学习英语。

  她说:“每个陪读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苦情戏。”其中有一对母子的故事发生在数年前,但却依然叫黄女士记忆犹新:

  大约在十年前,陈女士(化名)作为母亲只身带同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求学,只求儿子日后学业有成。但是语言对两人所造成的障碍却是预料不及的。抵英后因为语言能力欠佳,儿子的学习成绩同以前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于是,除了在主流学校学习之外,陈女士还另外把儿子送到曼城华人之家的英语补习班去上课。

  每天儿子上学后,陈女士自己也会学习一些初级英语,但是语言学习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剩余时间由于缺少朋友,陈女士依旧孤独、苦闷。为此,陈女士选择到到中餐馆去做兼职,既能交朋友,也能补贴家用。

  虽然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母子之间的沟通却少了,关系慢慢出现了裂痕。陈女士有时候晚间外出工作,儿子被迫自己独守在家里,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由于缺乏沟通,母子前日渐疏离。直至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英语一直没有进步,找到黄女士谈,才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在补习班上过几节课,然后把余下的钱都花到电脑游戏上。她就此把儿子痛批一顿,儿子却反驳,怪责母亲不应送他到英国来学习。

  黄女士说,即便他们母子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但他们更不愿意回国去,尤其是陈女士她。陈女士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没有颜面回国去面对丈夫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现在只好继续留英,原本的陪读之旅,变成了陪“独”苦情戏。直到后来在黄女士的帮助下,陈女士的儿子重返校园,才让苦情戏没有演变成悲剧。

  陪读妈妈阿萍(化名)和小梅(化名)也有相同的境遇。他们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其它家人。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意外。林女士的孩子出国时已经12岁,他对于原本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一定的认...

新加坡留学 低龄留学生的陪读妈妈如何打工

09-14

标签: 留学打工

 

  新加坡是少有的可以“母亲陪读”的国家之一,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国家庭愿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去新加坡读中小学。很多陪读的母亲都是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着一份工作。那么中国母亲在新加坡好找工作吗?在找工作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

  在学生进入政府中小学一年后,母亲可以合法工作。根据母亲的学历、语言技能和年龄、身体状况等其他条件,都有基本适合自己能力的固定工作,涉及科技、制造业、贸易业及服务业的各类工作。劳务报酬因人而异,底薪一般在700~1500新币之间,加班按1.5倍计发加班费,雇主通常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规定,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并享受每年7天的有薪休假和14天病假或60天住院病假。母亲工作的月总收入一般估算约为新币$850~2000新币/月,可基本保证母子二人在新的花销。总之,只要肯吃苦耐劳又有一技之长,在失业率较低的新加坡找到份工作,还是不难的。

  学生入读了政府学校,母亲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约3~5个月内,一般都会能把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及学习安排得妥妥当当。比如:母亲每月薪金新币1000元左右(普通收入),除去房租约400元,吃饭300元,学费80~140元,车费50元左右,剩下来就是结余的了。可以给孩子补习,或做杂费。总之,母亲工作,基本养活母子,略有盈余,这是较可行的事。当然,通过这种途径,母亲有一技之长,取得工作签证,既培养了小孩,又赚到大钱的事情也是不乏实例的。

  陪读母亲在工作或找工作时通常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一、沟通技巧差;因思想观念、表达方式、文化特点等差异,母亲在寻求工作时与雇主的沟通表现差造成不良印象而失去机会;

  二、语言与实际动手能力差;许多服务业的工作如旅行社、酒店、餐饮、秘书、会计等工作均要求雇员会说简单的英文表达,及具有基础的行业工作经验,如果面试被视为基础低于30%,则同样失去机会。

  三、主观要求与客观现实不符;因来到新加坡每月的开销达$800以上,所以几乎100%的“陪读母亲”在找工作时的要求均是$1000以上。而不是想接受现实工作所给的实际薪酬,这种想法不错,但给雇主造成了非常坏的印象。

  四、心态上的失落感造成言行不一,主动性不够;来自于中国大中城市较富裕家庭中的女性,在国内有较优越的工作,较好的工作待遇、环境、人事关系及氛围,工作有信心及保障感,还有家庭关系网、裙带网的庇护,优越感很强,而来到新加坡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要努力3-5年才可能达到现状的感觉,一下子失落太多,找不到感觉,使工作信心丧失,从而使表现不佳。

  五、其他素质较差的先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波及,使得雇主对“陪读妈妈”四个字产生了恐惧,不愿接电话、不面试,直接拒绝,造成“陪读母亲”感觉机会难寻、社会不公平。

  碰到了上述类似的困难,陪读母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一、以孩子的教育为首要目的,母亲与孩子要尽量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其今后深深地融入当地社会,所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故新加坡政府本身是希望中国的家庭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维持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

  二、如果家庭的经济能力仅够启动此项目,而日后的生存及经济来源又必须依赖母亲工作收入的话,则母亲必须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就是指工作的人员必须能与在新加坡工作场所的所有同事共同完成雇主交代的工作,并同工、同薪、...

海外"陪读妈妈"不容易 兼职工作压力大

08-22

标签: 陪读 妈妈 孩子

 《海外"陪读妈妈"不容易 兼职工作压力大》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08月22日报道,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转载。

  近年来,很多中国家庭开始漂洋过海,送小孩去西方接受中小学教育。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独立不易,这些家庭一般选择爸爸留守国内工作养家,照顾小孩的重担落到了妈妈身上。陪读妈妈的海外生活看起来轻松惹人羡,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

  适应生活障碍多

  初到国外,妈妈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就算出国前自觉英语水平不错,但在真正英语环境里交流起来总显得捉襟见肘。平时买东西、点餐、问路等小事妈妈们可以连说带比划勉强沟通,但在学校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大问题。

  “我周围有些过来陪孩子的妈妈,语言过不了关,学的比孩子还慢,每天就像个哑巴似的,好几个都觉得熬不下去了。”陪小孩到美国纽约州读高中的李女士说。

  除了语言问题,孤独和苦闷更让人难以忍受。欧美许多社区居民不多,没有车寸步难行,妈妈们每天看看书,逛逛街,买买菜,“日子很悠闲也很冷清”。李女士认为,“以前总抱怨国内人太多,现在想起来还是热闹点好,国外这里太安静了。”

  兼职工作压力大

  陪读妈妈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送孩子上下学这么简单。为了减轻国内丈夫的工作压力,有些陪读妈妈选择了在当地兼职或打黑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允许陪读工作的国家,有些陪读者选择在唐人街打黑工端盘子,收入低不说,违法打工反而增加了被驱逐的风险。

  在允许陪读工作的国家,由于缺乏当地教育背景,没有当地工作经验,陪读妈妈们找到专业工作的可能性也不大,大多只能当侍应生、清洁员工等低端职位。由于就业市场萎缩,许多国家开始停止给陪读妈妈们发放工作证书。今年初,新加坡人力部考虑到新加坡目前就业市场低迷,决定不再发出工作准许证给资历不足的陪读妈妈。过去,陪读妈妈只需持有超过4个月有效期的长期社交探访签证,便能向人力部申请工作准许证。现在,只有符合人力部一般工作准许证申请条件的陪读妈妈才有资格在就业市场上找工作。

  孩子关系要注意

  送孩子去学校、去课外兴趣班是陪读妈妈们的“基本业务”。但西方国家假日较多,中小学课业压力较小,孩子大把的课余时间都需要妈妈们帮他们安排好。足球、篮球、游泳、滑冰等体育项目是许多妈妈的安全选择,到了外国还要练琴学国际象棋的小孩也不在少数。

  在爸爸缺席的情况下,陪读妈妈们要处理好和小孩的关系并不容易。刚出国的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荷尔蒙蠢蠢欲动,加上国外环境更为开放自由,这样的一代更标榜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孩子融入环境的能力强,适应新环境很快,对妈妈的依赖会迅速减弱,过不了几年,他们的英语和社交能力突飞猛进,妈妈们在平时交流上反而需要小孩的帮助。在社会交往上,这些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妈妈长期的说教和青春期的自负骄傲常常成了冲突的导火索。

  在李女士看来,家长和孩子共同开拓社交空间很重要。“出国前没想到有这么多困难,给孩子多一点成长的空间,给自己出去学习交往的机会,会让陪读生活更顺利些。”(出国留学

在英中国"陪读妈妈"辛酸不为人知 积极融入当地

03-07

标签: 陪读 孩子 英国

 《在英中国"陪读妈妈"辛酸不为人知 积极融入当地》由03月07日报道。

中新网3月7日电 据英国《新欧华报》报道,英国吸引了一群“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的眼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一步接受“先进”西方教育,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小留学(微博)生的数量剧增。然而,爱子心切的父母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宝贝疙瘩独在异乡?因此,在英国华人群体里又多了“陪读妈妈”这个成分。

陪子女闯天涯,辛酸总有时

在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的孩子年纪都很小。据了解,这些孩子刚来英国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他们的妈妈在国内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黎女士2007年陪着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出国前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待遇不菲。然而当与老公决定送12岁的儿子出国读书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去公司职务,陪儿子来到英国学习。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些陪读妈妈在自己的事业与孩子的未来上都是不约而同,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她们表示之所以放弃原来的生活,远渡重洋,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地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缺失,亲情疏离”的环境中成长。

但无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曼城华人之家服务的黄女士说:“真的应该多多报道她们,好让社会了解她们(陪读妈妈)。”

她介绍说,曼城华人之家开设的英语班就有来自陪读家庭的成员:子女在英语补习班上课,母亲则在成人英语班中学习英语。

她说:“每个陪读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苦情戏。”其中有一对母子的故事发生在数年前,但却依然叫黄女士记忆犹新:

大约在十年前,陈女士(化名)作为母亲只身带同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求学,只求儿子日后学业有成。但是语言对两人所造成的障碍却是预料不及的。抵英后因为语言能力欠佳,儿子的学习成绩同以前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于是,除了在主流学校学习之外,陈女士还另外把儿子送到曼城华人之家的英语补习班去上课。

每天儿子上学后,陈女士自己也会学习一些初级英语,但是语言学习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剩余时间由于缺少朋友,陈女士依旧孤独、苦闷。为此,陈女士选择到到中餐馆去做兼职,既能交朋友,也能补贴家用。

虽然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母子之间的沟通却少了,关系慢慢出现了裂痕。陈女士有时候晚间外出工作,儿子被迫自己独守在家里,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由于缺乏沟通,母子前日渐疏离。直至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英语一直没有进步,找到黄女士谈,才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在补习班上过几节课,然后把余下的钱都花到电脑游戏上。她就此把儿子痛批一顿,儿子却反驳,怪责母亲不应送他到英国来学习。

黄女士说,即便他们母子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但他们更不愿意回国去,尤其是陈女士她。陈女士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没有颜面回国去面对丈夫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现在只好继续留英,原本的陪读之旅,变成了陪“独”苦情戏。直到后来在黄女士的帮助下,陈女士的儿子重返校园,才让苦情戏没有演变成悲剧。

陪读妈妈阿萍(化名)和小梅(化名)也有相同的境遇。他们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其它家人。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意外。林女士的孩子出国时已经12岁,他对于原本的...

陪读妈妈留步 欧美国家陪读费用高昂

11-12

标签: 费用 妈妈

 

家住祈福半山区的李艳今年32岁,有宝宝之前一直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去年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儿子不得不辞职改做全职太太。李艳的老公就职于某集团任职运营总经理,收入丰厚,显然,即使李艳没有收入来源,老公的收入也足以让这个三口之家过得殷实、富足。

最近,李艳热衷于规划儿子未来的留学事宜,即便现在她的宝宝才三岁半,但李艳还是觉得有必要从长计议,并向记者透露了她为儿子未来留学规划的“蓝图”,“儿子的小学要去私立学校,这所私立小学要有外教才好,这样可以从小学就把英文学好,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就可以计划着出国留学了。”

“预计去悉尼,我喜欢那个城市,我准备去陪读,但老公不是很同意(我去陪读),他想让儿子借留学的机会能独立闯一闯。”李艳说:“但是,儿子一个人去国外我不放心,陪读一方面可以照顾他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监督他学习,同时我还可以在悉尼找份翻译工作。只是冷落了老公。”李艳一谈起儿子留学的事情就滔滔不绝起来,已经在脑海里描绘出了与儿子在国外生活的图景,但同时,对于要不要陪读的问题还是有些左右为难。

切勿让子女“中国式”留学

对于目前儿子年仅三岁半的李艳来说,现在就计划儿子未来留学的问题显然操之过早。但不可否认,中国在近年已经掀起了留学浪潮。更多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出国门去留学深造。

眼下,中国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从小的照顾甚至溺爱,使孩子的独立性较差,父母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的照料,也让他们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放心不下。为此,理财周报记者就父母陪读问题咨询了理财专家曾勇,曾勇说“子女出国留学,父母是可以陪读的,但是并不建议父母长期陪读。”

在孩子留学的初期,因为孩子对办理留学各项事项的不是很熟悉,这时父母可以过去协助安排,但如果父母长期陪读,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依赖性,对未来的生存能力没有帮助。

陪读时兼职可能犯法

曾勇认为,从财务的角度来说,在决定子女留学的数年前,就该为孩子的留学费用进行适当的安排,如果计划陪读,也可预算下花费情况。留学费用一般都比较昂贵,特别是欧美国家,普遍在50万-80万元。“这些费用原本就会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加重。父母陪读的生活费住宿费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绝对不少于孩子的生活费支出,一般家庭较难承受。”

此外,更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很多国家的陪读政策有相关规定,陪读是不可以工作的,如果贸然去工作或将触犯当地的法律。

所以,父母陪读不仅会赔上时间,也会使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荒废,甚至陪上自己原本积累的前程。因此中国家长在陪读上还是要三思,也多给孩子留些空间去适应,切勿让子女“中国式”留学。

澳大利亚不仅有悉尼和墨尔本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留学悉尼,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裴昆廷先生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赴澳留学不要扎堆在悉尼或墨尔本,澳大利亚的其他地区也是风情万种,比如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简称新州),2009年就有6.5万留学生来自中国。”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海外生源国之一。

来自中国学生赴澳大利亚留学的2009年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总人数达11.8万人;42%的中国学生选择就读高等教育(主要为本科学士学位课程及授课式硕士学位课程),24%就读英语语言培训课程,20%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