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热点作文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热点作文栏目,提供与高考热点作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高考热点作文:我和甲午有个约定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缅怀历史,让历史不再重演。出国留学网高考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5高考热点作文:我和甲午有个约定,希望大家喜欢。

  2015高考热点作文:我和甲午有个约定

  当我们用坚实的步伐走出了2013,也就迎来了美好的2014。

  2014年是甲午之年。之所以人们对于甲午年的认识并不陌生,是因为和甲午年有个约定。

  当人们每当谈到这个甲子午马年时,就谈其色变,就会想起了那场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又称甲午海战。该战争在甲午年爆发的,所以称之为甲午战争。120年前(1894年),中日爆发了海上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告终。中国满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根据条约的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国将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诸岛、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给日本。不仅如此,还将赔偿2亿两白银给日本,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价值,刺激了其侵略的狼子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四伏,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所以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我和甲午有个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的耻辱约定。对于每一个军国主义侵略主义来说,也是我和甲午有个骄傲自豪、野心的约定。约定了时间、地点,将选择了甲午之年,黄海战场上。他日本与腐败不堪的大清政府约定了签约了我华夏不平等的条约!

  120年前,中日甲午海战前夕,为了庆祝慈禧老佛爷六十大寿,肆无忌惮地铺张浪费,大肆渲染慈禧老佛爷的大寿气氛。光绪帝为了表示孝心,建造了一座新园子给予老佛爷颐养天年。正值被列强者们割地赔款以及洋务运动所需大量的资金的时候,建造这所大家所熟悉的颐和园这座园子。然而改造这座园子的金钱缺口很大!于是乎,将从北洋水师帐下挪用了海军军费。没了海军军费,怎么能够购买先进的武器呢,怎么能够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呢?所以,这种原因才导致了中日甲午海战以北洋军师失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满清政府将又一次的演绎出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国门被人撬开,国土被人践踏着,圆明园被人烧了,付之一炬,清朝的官员还在尔虞我诈,还在大肆渲染、大肆吹捧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却依然喜笑颜开。难道说又再一次演绎着“隔江犹唱后庭花”。

  遥想当年,那种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给我们所呈现出一幅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一幕。大海之上,两军对峙。呐喊声、炮声绵绵。邓世昌、丁汝昌等英雄们视死如归,决定誓死保卫祖国大海,随即将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的军舰,英勇就义了。

  时光如车轮向前滚动着,历史的脚步也没有停下来,紧紧地跟随者时间的脚步,穿越的时空却有点淡忘往日的云烟。甲午海战的博物馆内,依然沉淀着那一刻的回忆。厚重如山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杰作给后世留下不可忘却的精神财富。威海的刘公岛记住了,记住了那些英勇就义的战士;记住了那些沉淀在海中的战船;记住了那些落后挨打的往事……如今的刘公岛将记住的这些一幕幕、一张张珍贵的往事传递并陈述给大家。要求大家不要忘却1894;不要忘却那一年的耻辱;不要忘却我们中华民...

2013甘肃高考热点作文预测:“一饮一啄”

05-22

 从历年的考试来看,高考作文的好坏取决于语文分数的高低,也是考生们攻克的重点!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最新作文题目预测,希望对参加2013年高考的考生朋友们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张晓风《饮啄篇》:一饮一啄无不循天之功,因人之力,思之令人五内感激;至于一桌之上,含哺之恩,共箸之情,乡关之爱,泥土之亲,无不令人庄严。

一饮一啄间,确实关乎人情,凸显人格,昭示世风,根据你的经历或感悟,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一饮一啄: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对人而言,吃是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是身体之需,一日三餐,朴素简单,投口的菜就是好菜。本文立意的角度好像不多,可扣住材料“至于一桌之上,含哺之恩,共箸之情,乡关之爱,泥土之亲”写饮食中所融的真情真爱。可以写扣住材料“令人五内感激”,写饮食给人带来的荫蔽,我们作为受恩者要知恩图报。你还可以写饮食以简单为美,针砭现代社会吃喝之风。当然,如果记叙自己的一次吃的经历,不算离题,但显得低幼化。

本文审题,难度不大。不过要写好本文, 并非易事。最大的问题是素材缺乏, 因此写作前要精心挑选出彩素材。缺少了典型而丰富的素材,文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审题后你会发现,与“饮食”有关的素材确实不多。除了大家的箪食壶浆,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等几个耳熟能详的俗语,似乎难以找到合适的名言佳句了,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在课本中去寻找素材。从含哺之恩生发,你可能想到《陈情表》中的“乌鸟私情”;从共箸之情生发,你可能想到《将进酒》中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果把上叙两者归类为亲情友情的话,那么你可能想到饮食中包含的难舍难分的爱情,你也许还会想到无情绪的帐饮,想到《雨霖铃》……假如有如此丰富的构思入文,便是一篇不同寻常的饮食文化的佳作了。

你可以从材料“然而现代人在饮食方面,仿佛脱离了本色……”,联系当今饮食中一味求新求高的不良现象,分析大吃大喝的危害,指出根除措施, 便是一篇标新立异的说吃的每文了。

你可以记叙一个物质缺乏年代与饮食有关的故事,构想双线并进,表现祖孙情父子爱,但不要老生常谈,再次叙写祖父爱吃鱼头的故事,可以标新立异,改编王氏自食糟糠的故事,表现新时代儿媳的高尚人格,突出婆媳之间的和谐的主旨。

拟题参考: ①一饮一啄总关情 ②我的“好吃”传奇 ③吃了金子吃什么 ④王氏自食糟糠 ⑤黄金宴·人体宴·黄金龙凤蟹⑥千年修得共饮啄⑦将进酒——记一次同学聚会⑧谢师宴⑨春江水暖吃刀鱼⑩饭局的三重境界11.天价刀鱼:刀下留鱼!

提纲参考:《吃》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来构思全文:其一,横向思维,采用横式结构,如用对比式,赞颂正面"吃",批判反面"吃",一正一反形成对比;或用并列式,从"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联想到为广大人民着想,要摆脱一穷二白的困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首先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其二,纵向思维,先举实例(列举社会上各种各样?吃"),再进行剖析(分析各种"吃"的利害),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经典素材】

有关名言: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译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

2013陕西高考热点作文预测:“计较”

05-22

 从历年的考试来看,高考作文的好坏取决于语文分数的高低,也是考生们攻克的重点!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最新作文题目预测,希望对参加2013年高考的考生朋友们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账。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却指向了同一个词语“计较”。人生在世,什么时候该计较,什么时候不该计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智慧。

  请以“计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白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题目解读】

  这是一道给出材料的话题作文题,这样的题目与传统的话题作文相比,增加了材料,更利于同学们对话题的理解。。面对这样的作文题,在动笔之前,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材料,弄清楚其含意,只有这样才能在行文时做到紧扣题意。本题材料的主体是两句俗语,第一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为人要心胸开阔,不要斤斤计较。第二句“亲兄弟,明算账”说的是该计较的时候一定要计较。这两句俗语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对“计较”的辩证思考,正如材料最后所说,“人生在世,什么时候该计较,什么时候不该计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智慧”,而这也是在提示同学们,对于“计较”要辩证分析,其蕴涵的学问与智慧就是写作立意的切入点。

  弄清了材料的含意,接下来就要分析“计较”这个作为话题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计较”的解释是“计算比较”。这个词本身是个中性词,但在生活中,一提到这个词大多数人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斤斤计较”这个词,于是在很多时候,“计较”这个词人们用得最多的是它的贬义。所以当面对这道以“计较”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时,同学们首先可以想到用反弹琵琶或者以辩证的思维来对“计较”进行解读,也就是说针对生活之小事或可以放下之事则无须计较,而遇到那些有关原则、有关尊严之事就必须得计较。“计较”一词因内涵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也便有着不同的特殊意义。如果能够把“计较”放置到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内涵中去理解,并打开思路,那么想要写出有思想深度,有思辨色彩的佳作来并非难事。

  在体裁选择上,虽然题目规定体裁不限,但议论文与记叙文应为首选。如果选择记叙文则需要精心挑选一两件自己或他人经历之事来凸显“计较”之中所蕴涵的学问与智慧。也可以写一位成功人士斤斤计较的独到感悟:表现其不同他人的情怀:在企业经营上斤斤计较,在回馈社会方面却从不吝啬。

  如果选择议论文则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在选择论据时则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素材来证明论点。文中一定有我。

  出彩拟题:1.凡事不要斤斤计较2.凡事就是要斤斤计较3. 为老百姓“斤斤计较” 4.时间需要“斤斤计较” 5.大力发扬斤斤计较精神 6.从周总理的斤斤计较说开去 7. 斤斤计较是一种智慧8. “斤斤计较”的罗老板9. 毛主席“斤斤计较”为哪般?10.斤斤计较成大业 时时刻刻记心中 11. 斤斤计较见精神消费维权需有“斤斤计较”精神 12. 原来快乐的人是因为计较的少

  【经典素材】

  斤斤计较的理论论据:

  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老子

  2.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民间名言

  3.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古语

  4.得饶人处且饶人!——《唾玉集·常谈出处》

  5.“柴米油盐酱醋茶,...

2012高考热点作文参考-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05-20

标签: 参考 高考

 【文题展示】

  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思路点拨】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本义非常明确:晒网是指渔民捕鱼期间,需要对网进行修补和晾晒,晒网期间渔民可以休息。一般修补一次久可以打很长时间的鱼,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是没有干多少活就休息,表明做事不坚持,无恒心。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是贬义词。

  写作文时,如果按照贬义词去构思,可能容易成文,但很难出新。作文要有新意,首先是立意要新,不按常规思维行事,不按常理出牌。因此,最好运用求异思维,反弹琵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何妨,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角度去立意,扣紧“晒网是为了更好的打鱼”立意,这样就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会自成高格。 

  可以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新解”为题,引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主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理由如下:

  本论:先分析不“晒网”的危害:打不到更多的鱼,相反留下一身疲倦!再分析理由:一是他知道张弛有度,打鱼休息两不误;二是他既知道打鱼又知道晒网,晒网是防止渔网霉变,这是为了能打到更多的鱼;三是他最聪明的是懂得可持续发展,如果每天出去打鱼,没有适当的时间休渔,那么总有一天鱼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就会无鱼可打。

  结论:适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也就是说,“晒网”必须有利于“打鱼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何妨!

  参考拟题:①休息好,精神好,质量好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③该“晒网”时就“晒网”④“晒网”不误“打鱼”工⑤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新解⑦全是不“晒网”惹的祸⑧一味工作不美丽⑨呼唤“晒网”10、不可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经典素材】

  名人名言: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翻译: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这段话是说: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2、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担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毛主席

  3、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钱三强

  4、会休息、会调整自己的人,才能做好工作。——生物学家卢约瑟博士

  5、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列宁

  典型事例:

  1、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弛,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2、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4天班,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后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这个规律。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

2012考试: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心要在焉”[1]

05-08

标签: 高考

 2012年05月08日 09时52分,《2012考试: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心要在焉”[1]》由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编辑整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根据写作内容或写作范围提供的条件来划分,有三类:

一是直接给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

二是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

三是由“导语/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

2012年深一模作文命题为第二类: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后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跟以往十年的深一模命题有不同:

1、不再采用过去“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的命题模式;

2、限定了写作文体:议论文。

1、读懂“导语/材料”

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在引出标题和话题之前,肯定有一个导语或者有一个材料,所以,第一步是读懂“导语/材料”,准确理解“导语/材料”的表层意思。

要特别注意,理解这类作文题的“导语/材料”必须准确、客观,千万不能离开“标题/话题”任意主观发挥。

2。提炼“导语/材料”的关键词

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型审题的关键是能否抓住关键词。

写作这种题型的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认真审读“导语/材料”的基础上准确筛选出关键词。

所以,面对这类作文题,必须首先抓住“导语/材料”核心意思,提炼出关键词。

3。准确理解“标题/话题”词中的关键词

从考场作文反映的问题看,低分作文很多是因为考生不能揭开“导语/材料”和“标题/话题”表面隐喻,透视出所给“导语/材料”和“标题/话题”的寓意,造成偏题跑题,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标题/话题”词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关键,审题必须抓出关键词,立意必须扣紧关键词。

只有准确理解“标题/话题”词中的关键词,才能抓住核心意思,进而提炼出准确的立意。
1、抓住“标题/话题”的关键词

如果只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不带定语、状语的词语做标题,则这个标题就是关键词。

如果给出的“标题/话题”是一个有关系题意的题型,则要特别注意。首先要确定哪几个词是关键词。能否准确确定关键词是切不切题的关键。

如果是并列式短语的“标题/话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讲清二者的关系。

如果是偏正式短语的话题,中心是“正”词,“偏”往往是修饰或限制,所以“正”词就是关键词。

如果是主谓式短语的话题,中心在“谓”的部分,谓语就是关键词。

如果是动宾式短语的话题,重心在“动”的部分。

2、确定“标题/话题”关键词重点词意

给出的“标题/话题”的关键词肯定是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