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1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1

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 第一读出作品: 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 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 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 [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1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5

04海淀区 阅读《说“慎言”》,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说“慎言” ①我国的文化典籍《论语》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贡曾请教孔子何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司马牛曾向孔子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说行仁义之人讲话十分谨慎。看来,“慎言”是古人尊崇的道德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慎言”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对于为官者而言,“慎言”是一种政治操守,体现出为官者对职守的忠...[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4

03朝阳区 阅读《读书不肯为人忙》,完成第23-25题。(8分) 读书不肯为人忙 ①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为“神圣”二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有识之士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神圣的事情之一,无疑是睿智的。然而,对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这个基本问题,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持不同的态度。 ②著名学者陈寅恪在80多年前给毕业生的赠言中赋诗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3

02西城区 阅读《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完成20-22题。(共8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拔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2

01东城区 阅读《发问的精神》,完成第23—25题。(共8分) 发问的精神 启凡 ①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 ②事物里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③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④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1

【考试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专项训练】 (一)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2

(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节选) 鲁 迅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1

【议论文阅读要求】 1、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 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5题。 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云雨7号”卫星探...[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2

(2011 模拟)怀柔区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 20~21 题。 (共 8 分) 琴里知闻唯绿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 选自《人民政协报》2010 年 3 月 2 日 A4 版(有改动) ①虎年春节前夕,蒙顶山绽放新绿,春茶已开始采摘。来自浙江、江苏等地的茶商顾不 上过节,跑到雅安抢购蒙顶山名茶。随即 2010 年第一杯蒙顶山名茶最早面世于京、沪。 ②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 查看全文 ]
2012-05-18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2年度述职报告 语文老师述职报告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西语文教师招聘 语文教师招聘 2012年12月思想汇报 党员思想汇报2012年1月 2012年3月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2012年6月 2012高考人数 宁夏2012年高考试卷 2011高考语文安徽卷 2012江苏高考理综 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2013中考 中考辅导网 中考分数线 中考网上海
热点推荐
中考题库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数学试卷 中考优秀作文 中考查分网 中考奥数 中考地理真题 中考真题 中考语文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