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佛法中怎么看待相由心生

【 liuxue86.com - 国学知识 】

  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佛法中怎么看待相由心生,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s://www.liuxue86.com)查看。

  佛法中怎么看待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这句话从佛法的角度来说真的对吗?假如“相”真的是由“心”生出来的,那么“心”又是什么生出来的呢?

  假如有一个东西能把“心”生出来,这就陷入了二元对立,与佛法的真实义是完全违背的,因为六祖慧能大师开示我们“佛法是不二之法。”

  反之,既然“相”是由“心”生出来的,那么“心”又在哪里呢?《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心”也在“相”里面包括着,所以心的相和佛的相是一样的,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同样的,假如我们说有一个心,那么也就有一个佛了,为什么?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说有一个佛相可得,那么佛在哪里?如果见不到佛,六祖慧能大师告诉我们“凭何所皈,言却成妄!”意思就是说你既然找不到一个佛相,凭什么要皈依佛呢?这分明就是在打妄语。

  假如你找到了一个佛的“相”,佛在《金刚经》里面也开示我们了“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什么不能见到如来?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的东西本来就是空、假、幻的有为生灭之法,你去追逐这个有为生灭之法不就是跟佛唱对台戏吗?为什么?因为佛法讲无我,讲不生不灭,你去追逐有生有灭的东西不就等于人行邪道吗?

  那么,我们说“相由心生”,“心”到底在哪里?你若是找不到一个“心”,岂不是也在打妄语吗?往昔,神光大师参访达摩祖师,言:“弟子心不安,求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言:“将心来,与汝安!”

  神光大师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言:“与汝安心竟”,意思就是说已经给你把心安好了。此时,神光大师恍然大悟,就这样开悟了!那么神光大师为什么开悟了呢?就是因为他体悟到自己的“心”本来就没有生过,又怎么能安呢?

  既然“心”没有生过,那么就是无生,无生那么就无我,无有我相了,人相、众生相、寿着相也就没有了,这个不就是本来无一物,大彻大悟的境界吗?

  同样的,《诸法无行经》中,胜意比丘去居士子的家里说喜根比丘的种种过失。于是,居士子就问他:“大德!你知道贪欲是什么吗?”胜意比丘回答居士子说:“我知道贪欲就是烦恼。”

  然后居士子接着问胜意比丘:“大德,如果贪欲是烦恼,那么烦恼在哪里呢?是在里面呢?还是在外面?”胜意比丘说:“烦恼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为什么呢?如果在里面,没有外面的缘也是不会生起这个烦恼的;假如在外面,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也烦恼不到我。”

  居士子听胜意比丘这么讲,就接着问他:“既然烦恼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那么烦恼就是无生,既然无生,又哪里来的垢和净呢?”

  胜意比丘听居士子这么一讲,与自己有修有证的法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相违背,于是乎就恼羞成怒的走了,并且起恶心诽谤喜根比丘讲的不二法门,最后因为诽谤了不二法门堕入地狱经历了无量劫的苦。

  同样是不二之法,神光大师听了就当下开悟了,但是胜意比丘听了不但没有当下开悟,还触到了大业障,堕入地狱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告诉我们“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你是不是过量人?是不是《金刚经》里面佛说的闻此甚深经典,不惊不怖不畏的人?

  你要是这样的过量人,不惊不怖不畏的人,那么听闻到不二之法当下就能开悟。关键是看你到底是不是六祖所说的过量人?神秀法师说“身是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批为:“在门外,未入门内。”然后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大师。

  为什么神秀法师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因为神秀法师他不是过量人,还是陷入了佛法的本体论,认为真的有一个实在的明镜可以去擦拭。

  他为什么要去拂拭那个本来就“亦非台”的明镜呢?因为他惊、怖、畏了,还有一个贪心在里面,死后生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受苦,所以才要时时勤拂拭。

  《金刚经》里面说:“如来者,诸法如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什么是如来?如来就是真理的代名词,就是佛陀菩提树下悟到的缘起性空的真理。

  “诸法如义”就是说一切的法都是这么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后面一句说得更清楚:“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什么是如来,没有来也没有去,既然没有来也没有去就是无生,既然无生还要时时勤拂拭吗?还要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吗?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既然一切有为法本来就是空、假、幻的,你去熄灭贪嗔痴就等于大力士对着虚空去打拳,是徒自疲劳的,用佛经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渴鹿逐阳焰,不毙不息!”

  现在很多人还是提倡“理须顿悟,事必渐修。”却睁眼看不见六祖明明白白的开示:“一悟即至佛地”、“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假如理悟事修是对的,那么暗室里面灯光难道要一点一点照亮暗室吗?其实,明明就是自己贪心导致自己惊、怖、畏,还要拿着佛法来为自己搪塞,六祖同样批评这些人“口念心不行”,口里面天天说般若,却不知道般若的真实义。

  最后,我们回到“相由心生”这个问题,这句话对吗?在佛法的真实义上来说是不对的,因为相本自无生,心也是相,也是本自无生的,“心”跟“相”都没有了,“相”怎么从“心”里面生出来?难道虚空里面还能生出一个虚空来不成?正所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假如非要说“相由心生”,这个“心”应该指的是你的一颗善良的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心。为什么?因为佛家不讲无因之果,你若是心地善良,有了这个因,面相自然会很好的。

  想了解更多国学知识网的资讯,请访问: 国学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335693.html
延伸阅读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三首》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忆江南三首》原文及注释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
2018-10-27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诫子书》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诫子书》原文及注释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
2018-10-27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雁门太守行唐
2018-10-27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泊秦淮》原文及注释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
2018-10-27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鸣涧》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鸟鸣涧》原文及注释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
2018-10-26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
2018-10-16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说》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师说》原文及注释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2018-10-2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原文
2018-10-29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
2018-10-29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鹳雀楼》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登鹳雀楼》原文及注释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01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