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 liuxue86.com - 初中教案 】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武中兴”;第二部分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部分为“黄巾起义”。

  一、光武中兴

  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

  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 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

  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

  上看,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

  主;从效果上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

  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

  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阅读教材,回答。

  (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

  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

  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黄巾起义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

  2.材料分析。

  材料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1)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

  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2) 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篇二: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清楚东汉黄巾起义原因、经过及其伟大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引导学生搜集历史故事、观察历史图片、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理清“光武中兴”出现的重要原因,从而认识到统治者恰当的政策是国家出现盛世局面的重要因素。

  (2)通过不同史料研读,让学生归纳出东汉后期政治状况及这种状况与东汉灭亡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政治腐朽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3)通过讲述黄巾起义经过及意义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农民阶级反抗腐朽统治阶级的英勇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东汉兴亡”一课学习让学生体会“文治兴国,腐朽亡国”的深刻内涵;通过“黄巾起义”,认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法与学法导航

  (1)采用情境法,激活学生求知欲使其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2)采用自主阅读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概括知识的能力获取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3)采用小组讨论方法对“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进行讨论,在重知识和旧知识碰撞中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识水平。

  (4)采用史料研究法,培养学生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史料研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图片、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

  篇三:东汉的兴亡

  【导入新课】

  2014年是马年,从古至今,马都是人的得力工具之一,也是人可依靠的最忠实的“朋友”。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与马结上了的缘份。下面讲大家看一则小故事(投影幻灯片): 刘秀起兵初期,舂陵义军势力尚小。新野一战大胜后,接着棘阳一战大败。刘秀与小妹伯姬骑马慌乱逃跑之时,遇到二姐刘元,便合力想拉刘元上马。刘元深知,马负多人,速度下降,可能三人都逃不了,就主动放弃上马,还用棍子猛击马臀,结果刘秀与小妹成功逃脱,刘元却惨死敌手。刘元以自己的慷慨赴死,成就了弟妹的脱险。在反莽复汉的斗争中,刘秀家族先后牺牲了包括大哥刘縯、二姐刘元、二哥刘仲等在内的十余人。马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生死关头,兄弟姊妹间的亲情是无限的,为了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而斗争的英雄气概是无限的。

  待学生看完故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故事中的反莽复汉是怎么一回事?故事中主人公刘秀主要功绩是什么?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封建社会怎样盛世局面?这种盛世局面出现也他的哪些措施密切相关?今天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东汉的兴亡》揭晓问题的答案

  【讲授新课】

  一、光武中兴

  教师设问:(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2)西汉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谁?(3)西汉时期出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分别找不同学生回答。

  学生1:公元202年、刘邦

  学生2:汉武帝

  学生3:“文景之治”局面

  教师讲述:可是到了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妻族)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公元前25年,起义军首领刘秀(西汉宗室)建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投影:

  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历代史书党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教师:刘秀就是光武帝。他统治后期,社会出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出“光武中兴”与光武帝的哪些措施推行密不可分?

  学生:(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教师:汉代出现了“文景之治”与“兴武中兴”局面,请学生小组依据两大盛世面的内容,讨论总结古代盛世局面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具体要求投影幻灯片 具体要求

  ★限时大约10分钟左右。

  ★总结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抓住盛世局面出现的共性。

  ★小组长可将“文景之治”和“兴武中兴”出现原因分派不同组员讲解,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碰撞归纳出共性,并由小组记录员形成文字。

  ★教师抽查各小组讨论结,未被抽查小组对答案有异议可举手做补充发言。

  等待各小组回答完后,教师可将各小组答案汇总,投影幻灯片

  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教师:“兴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是否有借鉴意义? 学生1:有,因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就必须不断政策调整和关注民生。 学生2:有,因为社会发展进步需要人才,任贤才能更好推动社会的发展。

  学生3:有,因为一个国家发展不能只顾眼,要像以上皇帝一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 教师:经过光武帝的励精图治,使汉朝重现昔日的繁荣,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以后,国家

  政治出现了怎样的变故呢?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师投影幻灯片

  史料一 汉顺帝未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大意是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史料二 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质帝。

  史料三 东汉后期政权形势示意图

  把持朝政 夺回君权 依靠宦官

  以上材料反映东汉中期以后朝政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影响?

  学生: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生:导致了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教师:由于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黒暗统治了,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三、黄巾起义

  教师投影幻灯片

  东汉末年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太平御览》卷976所录之崔寔《政论》

  解释:我们百姓的头发如韭菜,被剪后还能复生。(古代被剪发也是一种刑罚)我们百姓的头如鸡,被砍了也能复鸣。官吏不是必须要敬畏的,百姓从来都不可被轻视。

  这首民谣反映了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师:这首民谣是受到官吏压迫的百姓创作的,它反映东汉未年社会民不聊生的现状。对此,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举起大旗领导了黄巾起义。投影幻灯片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想了解更多初中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初中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381031.html
延伸阅读
母亲节到来以后,我们应该要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明白母亲节的意义,毕竟母亲为了照顾我们付出了很多,又怎能不感动。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仅供
2020-05-07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初三上册数学“
2018-10-01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舞记》学案,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观舞记》学案设计学习目标
2018-10-01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一短文两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一短文两篇教
2018-09-20
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8-09-20
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
2018-10-01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多结合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七年级开学
2018-08-21
秦王朝此时空前的强大,并且秦始皇还希望自己创下的基业能够传承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但是强大的秦王朝仅存在了短短的XX年就遭到覆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案,供大
2018-10-0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深受学生的喜爱,从两个设问导入,引发了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童话故事中的所得,也正是学习童话故事的主旨所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皇帝的新装教案,
2018-10-01
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了解gifanimator5软件及其特点,会用uleadgif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制作GI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