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liuxue86.com - 小学教案 】

  开学了,新学期的开始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好准备,有一份教案是非常不错的。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 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 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言语表达能力。]

  a.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一座楼房。

  生3:一位老师。

  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b.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

  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

  生4:有2个同学正进校门。

  ……

  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c.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学方法同a、b。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要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数得好?

  d.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通过数身边实物的个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a.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b.门、窗、灯、电视、空调、玻璃。

  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

  ……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好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一些实物的数量。大家数得都很认真,数得很准确。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学设计说明

  在努力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本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数数活动。

  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我在出示挂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2.面向全体同学。

  我注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等情况,特别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熟练观察、逐一点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

  3.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师用全新的思想确立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准确把握教材,灵活恰当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把教学精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进而发展为对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然后,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2的……最后,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由数画上的到数身边的实物,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申老师特别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基于这一点,申老师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教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申老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数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非常接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课,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学校要给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高兴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考

  1、估计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相出办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 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为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 ,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认识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都一样。(学生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部分)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   正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愿意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 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到底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谁能准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学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释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学生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出现,激发兴趣。

  3、聪明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 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量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努力寻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新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猜测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巩固练习环节,进行猜测活动,然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测。这样的设计,使猜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测量的灵活性。学生就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老师引导、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机会、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 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模板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980564.html
延伸阅读
六年级下册是冲刺初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把教案放在第一位。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下
2020-02-11
语文是一门需要探索的学科,作文这个栏目更是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做好教案很重要。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
2020-02-11
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作为数学老师,教案也是一定要做的。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
2020-02-11
新学期开始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好教案是很有必要的,你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
2020-02-11
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言,他们对于许多事情还没有多少理解,所以这得靠老师来好好地调教一下!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19-12-26
为了更高的教导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必要制定教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课题:应用题
2020-02-11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老师们是怎样设计的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阅读!小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一、教学内
2018-03-29
身为一名老师就需要提前做好教案。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小路》教
2018-03-21
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柳树醒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
2018-02-28
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会有什么奇妙的?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看电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
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