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数学试讲真题

【 liuxue86.com -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 】

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数学的试讲真题,在紧张备考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试的考生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对备考会非常有帮助,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数学试讲真题”,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

三角形的特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难点:学会如何去寻找一般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系列三角形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图片能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这些三角形具备哪些特征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之后作出正确回答。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讲授

  1.感知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顶点、边和角。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能够完成作图和标记。

  【设计意图】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化三角形的认识。

  2.生成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三角形的边数、角数以及顶点个数。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3.深化新知

  【教师活动】

  (1)接下来教师认识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并且引导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每个三角形应该可以画出三条高。

  【设计意图】探究三角形高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从而减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可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第2题的三角形高作图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展示。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进行巡视,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提问学生解题思路以及运算结果。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评价和总结。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本课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简单评价。

  3.作业布置:根据课后练习题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

image.png

小学数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过程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观察图片并提出数学问题。

  2.说一说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出怎样的式子?

  1/4+3/10=?              3/10-1/4=?

  3.揭示课题:

  观察这两个式子与之前学习过得式子有何不同之处?如何计算这两个式子。从而顺势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师追问学生,是否可以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直接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直接相加?为什么不可以?到底应该如何计算?

  3.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步需要把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先进行通分,通分需要先找到4和10的最小公倍数为20,此时也就得到了1/4=5/20;  3/10=6/20,引导学生成功的把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转换成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直接利用之前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将分子相加得到1/4+3/10=11/20。

  4.继续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得到相减的两个式子的结果。

  5.教师总结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的步骤:

  ①先通分。

  ②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环节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根据今天的所学知识计算:

  “1、5/8+2/7=?

  2、5/8-2/7=? ”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进行巡视,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提问学生解题思路以及运算结果。

  3教师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评价和总结。

  环节四:小结作业

  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简单评价。

  3.作业布置:根据课后练习题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板书设计

image.png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

小数的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

  (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缓解学生的紧张感,更好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文具店看到了它们,我想买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神奇的大自然》,要用(  )元呢?《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多花多少钱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4和3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0不够减5怎么办?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总结算理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文具,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更加直观的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环节四:小结作业

  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布置: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板书设计】

image.png

  小数点对齐,末位算起,满十进一,借一当十

小学数学

三位数的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三位数相加减的算理,理解进位和借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经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掌握计算算理并能够利用算理计算相关题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相加减的算理以及进位和借位的含义。

  2.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相加减的算理以及进位和借位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图片,询问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世博园一个纪念馆,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教师活动】提问:这个图片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内容描述相关信息。

  【教师活动】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回答: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教师活动】根据问题可以列出怎么样的式子?

  【学生活动】380+550=?

  【教师活动】如何计算呢?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进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之前的方法可以怎么样来计算呢?

  【学生活动】回答:38+55=93380+550=930

  【教师活动】如何做的?

  【学生活动】380是38个10,550是55个10,38个10加55个10是93个10,93个10是930。

  【教师活动】继续询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回答:380等于300加80,550等于500加50,300加500等于800,80加50等于130,800加130等于930。

  【学生活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image.png

  【教师活动】询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活动】回答:根据第二位同学的做法,个位和个位相加为0,十位和十位相加为13,表示13个10,百位与百位相加为8,表示8个100,加上十位与十位相加得到的100,所以得到了930。

  【教师活动】询问学生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回答:第三种。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在第三种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回答:计算过程中保持数位对齐,十位相加满十向前进一位,百位相加再加上十位所进的数字。

  【教师活动】总结:列竖式计算三位数相加,要将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的数字相加满十了就向前进一。

  【教师活动】计算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海宝如何来计算?

  【学生活动】回答:550—380=?

  【教师活动】给学生5min时间小组探究,探究后展示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结果:

image.png

  【教师活动】总结:列竖式计算三位数相减,从个位减起,不够减向前借一,并在前一位数上标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计算410+250=    970-480=

  环节四:小结作业

  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2题做到书上。

  四、【板书设计】

image.png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过程,养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图片张大爷家的西红柿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一共有两块地块,询问学生能够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张大爷家一共两个地块,一个地块是长方形的,一个地块是正方形的。而如果想要知道张大爷家一共有多少西红柿就需要去计算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中引出学生问题,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讲授

  1.感知新知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面积的相关知识,然后给学生展示在我的手中有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首先去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用准备好的每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能够发现,每行能摆5个,可以摆3行,这个长方形正好需要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x5=15。并能够发现这样的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和用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自主探究的环节,帮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2.生成新知

  【教师活动】询问学生有怎样的猜测?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刚才的自己探究能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乘积。

  【教师活动】追问学生这种现象是否是偶然的,并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组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分别去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观察是否也有相同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让小组代表来进行汇报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能够得到,任意一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的乘积都是相等的。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总结,其实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追问学生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又具有怎样的规律呢?并引导学生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经过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它边长×边长的结果是相等的。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借助于小组讨论探究,自主探究等活动,帮助学生能直观的面积的探究过程,从而很好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3.深化新知

  【教师活动】询问学生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刚才的探究能够得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乘边长,只不过在正方形中它的长和宽是相等的。

  【教师活动】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结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以及联系。

  (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出示几个练习题

  练习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5cm和3cm,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练习题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cm,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展示。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进行巡视,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提问学生解题思路以及运算结果。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评价和总结。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难度的联席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本课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简单评价。

  3.作业布置:根据课后练习题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

image.png

  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真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真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真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技巧及面试方法

  吉林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报名申报系统使用说明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网的资讯,请访问: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495007.html
延伸阅读
2022年的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顺利完成了笔试部分的考试,面试考试也即将在下个月的月初开始正式考试,请各位考生做好应考准备,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年下半年中
2022-12-23
2022年下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将在明年的一月初开始面试部分的考试,伴随着2022年即将结束,这场面试考试也马上就要就要正式开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环节考
2022-12-23
2022年下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完成了面试部分的考试报名,本次考试也即将在明年的一月开始,大家目前对于面试科目的复习是否有做过相应的练习呢?小编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2
2022-12-20
2022年下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完成了笔试部分的考试,面试考试将于明年的一月月初开始考试,目前大家在备考面试考试的过程中要兼顾三个考试环节的内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教
2022-12-18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在明年一月的月初开始中小学学段的面试部分考试,在面试中试讲是最为重要的考试环节之一,而试讲中教案是起指导性作用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份20
2022-12-13
报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考生注意!小编特整理出了一些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的真题,对真题感兴趣的考生仔细看看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真题”,
2022-12-07
参加初中教师资格面试的考生快来看!小编整理出了关于初中教师资格面试语文真题,详细的真题内容如下,有需要的来看看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真题”,此文本仅
2022-12-07
下文是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的面试真题,报考了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看看详细的真题内容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此文本仅供参考,欢
2022-12-07
听说教师资格证改革后,当教师是越来越难了。于是很多人报考了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那小学教师资格证具体的面试考什么内容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
2021-03-15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如何准备?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怎么准备小学语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小学语文教
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