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经典6篇)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细节方能做好课堂教学,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本文是栏目小编专门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1)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三)课型:规律课.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课:

  (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

  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

  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授新课:

  (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

  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

  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

  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

  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

  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

  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

  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

  (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

  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

  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

  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

  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

  (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

  5.总结新课: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五、教学用具:

  1.演示用:激光手电,平面镜、水雾、光的反射仪、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用:光的反射仪等

  六、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来给大家玩个魔术。正当学生欣赏米老鼠时,忽然放上平面镜,一下子动画不见了?为什么白布可以呈现出米老鼠而平面镜不可以呢?

  设计意图: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同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小游戏:借用镜子,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屏幕上的目标字(不能直接射向目标字)。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3)

  第三单元第1课(节)

  主备人:xx授课教师:xx

  课题

  3.1温度

  教材

  简析(创新元素)

  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

  (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3)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温度

  教学流程(可以手写)

  教学过程(信息化资源应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学校的景色(浓雾天气拍摄)视频,让学生观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刚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额头)

  1)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2)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3)温度计

  活动一:拿出自制温度计,先放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5)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进入校园时,还记得你的体温吗?谁上来把自己的体温写到黑板上,并大声读出来。

  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2。13℃。同学们知道怎么读吗?

  活动二: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准确测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

  那么,你能为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测冷水、热水的温度,练习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7)体温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作业设计(布置)

  1、完成课后1,2题

  2、完成学习之友上基础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3.1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课后反思(手写)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较快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结论 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

  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

  54km/h=m/s15m/s=km/h

  720km/h=m/s0.6m/s=km/h

  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课堂练习

  一物体在10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本课,作业。

  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km/hm/s

  5、速度的测量

  六、教学后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工具

  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二、新课讲授

  (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见导学案。

  (二)主光轴和光心

  [活动2 ]阅读教材,理解主光轴、光心。

  什么是光心?光心在哪?强调光心在透镜上。两个表面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咱班有戴眼镜的同学,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

  那么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

  找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察导学案图中的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猜想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播,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活动3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

  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3: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4: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演示实验5:利用激光笔和凹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提问:如何解决活动4的问题,哪条是折射光线?

  (四)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1、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讨论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2、视频: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3、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凸透镜获得平行光呢?说出你的具体做法。

  课后小结

  根据检测总结这节课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15781.html
延伸阅读
物业客服主管述职报告篇1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新的一年已开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作为商场服务台,带领我部的员工顺利完成了去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此,对一直以来支持我工作的客服部所有员工表示
2023-04-29
语言的非交流作用跟他的交流作用一样重要。在职场的某些会议上,我们需要发表自身的观点,我们应该在此刻去写好一份发言稿。怎样去提高自己的发言稿质量呢?出国留学网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孩子
2023-04-29
不管在什么时候,要用到承诺书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吧。只是,你知不知道承诺书是什么?一封好的承诺书需要反映自身的态度,是一种承诺的文书。如果你要写承诺书,接下来,就是我们静心写它的时候了
2023-04-29
好了,我现在有事要走了,咱们下次不见不散。每个人对美好事物都是没有免疫力的,我们看书时如果看到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摘抄下来,这是我们提高文学素养的一种形式。这篇“期待下次再见的文案
2023-04-29
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会在语文课都会学习写检讨书。只有写好检讨书,我们才能意识到犯错行为的严重性,写好一篇检讨书,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以下由编辑收集整理的《认错检讨
2023-04-29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应该能够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编辑搜集了多篇文章其中《物理课件》
2023-04-22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因为乘法公式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况,因此,呈现方式是直接推演.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以学生做自主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补充讲解.乘法公式有平方
2023-04-28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借助教案能让老师上课时更加井然有序,写好教案都有哪些要点呢?经过搜索和整理,栏目小编为大家呈上八年级上
2023-01-11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在每天进入课堂授课时,教师早早就会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使教师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助于教学的教案呢?经过
2022-12-03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教学反思篇1下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
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