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乘法交换律教案9篇

字典 |

2023-05-13 10:49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找到了有关“乘法交换律教案”的好东西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口算。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17、20)(35、2、29)(25、37、4)

  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怎样算比较方便?

  指出: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1、你知道怎样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数?

  引导学生熟记常用数据:254=100258=2001258=1000

  口诀中相乘的积个位上是0的。

  2、简便计算

  28154451329425125188

  二、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

  出示:35182516

  (1)指名板演,列竖式计算,集体练习。

  (2)讨论:怎样运算比较简便,可以不必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到。

  (3)讨论2516,想25和谁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或整百?25需要和相乘,怎样找到4,(将16分成4乘4)

  2516

  =2544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到。

  =1004

  =400

  (4)3518怎样做比较简便呢?学生仿照上述的样子试做。

  三、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谁能将他们做的又对又快?学生集体练习,说说上下两题的联系。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351625321252516

  指名扳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P63、7。

  先独立填表,再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9、10题

  课前思考:

  1、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在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交流各自的体会,进一步体会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2、35*1825*16让学生探究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得到不同的简便的方法,从中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教导学生看见25通常的情况是想到25,看见125通常想到8。

  3、第7题渗透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填表在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课后反思:

  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这一环节,我们重点训练了254=100、258=200、1258=1000,352等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在学习新课:351816时,学生心中有了简便计算的关键的一步:352、254,就自然而然地从已知的数中去寻找,很快地就有了答案。

  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情况出现,部分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看来这方面的练习还得多做,所谓熟能生巧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的题目中感悟方法的巧妙和解题的技巧。

  教后反思:

  和周老师一样我本堂课先复习了254=100、1258=1000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本堂课主要是学习像3518这样的只有两个乘数的简便计算,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看谁算得快,又算得正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引了出来,最后的效果也不错。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还需多加练习。

  教后反思:

  简便运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同样教学中都是先渗透254=100、1258=1000也就是看见25最先想到4,而看见125最先想到8,而再练习中看见25还会见到分成5*5的现象的。但是大多数的同学简便运算还是比较兴趣的,毕竟可以使计算变的简便了。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25×4=100(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

  (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

  (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

  (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

  (10)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

  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37×2 125×4×8×25

  (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四、作业

  《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4×25=100(人)25×4=100(人)

  4×25=25×4)a×b=b×a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250(桶)

  (25×5)×2=25×(5×2)

  (a×b)×c=a×(b×c)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p45-p46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结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5×225×425×8125×8

  2、师:以后在计算乘法时,一般看到“5”想到2,看到“25”想到4,看到“125”想到8;因为这样的两个数相乘能整到十、整百、整千数,这样可以快速计算。

  3、谈话引入:我们在前面已学过乘法的计算,在教学运算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探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2、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4、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板书:(3×5)×4=60(个)

  3×(5×4)=60(个)

  (三)比较算式的特点,发现规律

  1、刚才两位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略

  3、小结:(3×50)×4=3×(5×4)

  (四)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学生举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五)概括规律

  1、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例子多不多?能举的完吗?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字,你能写出所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b)×c=a×(b×c)

  板题:乘法结合律

  (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5)×4=603×(5×4)=60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

  2、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练习:p46“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七)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两组数据

  4×5=5×412×10=10×12

  2、师:认真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汇报。

  4、学生举例验证。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

  5、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6、板书:a×b=b×a

  板题: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快速计算下面各题。

  25×17×413×8×128(25×125)×(8×4)

  (1)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板演。

  (2)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学生读课本第45、46页,质疑。

  六、作业:课本第46页第2题。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探索与发现(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教具准备

  一些小长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2×55×1425×4125×836×25

  2、谈话引入

  师:他们怎么计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吧!

  3、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动手操作

  师生共同用小长方体搭一个和教材上一样的大长方体。

  2、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体搭成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

  3、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汇报,师板书:(3×5)×4=603×(5×4)=60

  5、比一比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三)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提出假设

  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学生举例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生:…

  (四)概括规律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反馈。

  师: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多)能举完吗?(不能)

  师:那么我们就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

  生:…

  生说师板书:(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5)×4=603×(5×4)=60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哪个更简便?

  师: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38×25×4

  师:能用乘法结合律使这道题计算简便吗?

  学生试做,教师指导。

  3、独立计算:42×125×8

  (六)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一组数据

  4×5=5×412×10=10×126×7=7×6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2、学生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3、用字母来表示,生说师板书:a×b=b×a

  (七)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展示评比。

  (八)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80+a=a+80()20+30+40=20+(30+40)()

  3.通过预习,你知道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2×3=3×2()(2×3)×4=2×(3×4)()

  引出课题:乘法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1、讲解

  2×3=3×2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随堂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4×16 26×37

  学生独立做,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讲解

  (2×3)×4=2×(3×4)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1、2题。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1、例2及做千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

  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明确1和0在乘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二)能力谰练点

  借助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内在联系性及发展性。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抽象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投影仪、投影片、卡片。【NNs88.Com 】

  (一)镭蛰孕伏

  1,口算:1435030250154127

  22430126040425165

  2.导人: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些乘法计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勺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投影),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

  L排?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怎样解答?还可以怎样解答?弓1导学

  E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或6+6+6+6+6: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

  交简便。

  得出结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反馈练习: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助+12080+90+7015+15+15+20

  ②判断:(投影出示)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3)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蚜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乘

  零的结果叫什么?明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4)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如56表示的是几个

  目同加数?13呢(教师板书)03呢?依据13;303启发学生说出:

  11;130;000;0(教师板书)

  我们看这几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0有关系)这些数和1相

  乘,得到的积都是什么数?和0相乘呢?

  说明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0512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

  相等。

  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

  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

  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二9100218二218O+6二6+O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用。和6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

  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o6=60

  教师指出:这里o、6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关于乘法交换律,实际上在过去我们早已接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

  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

  交换律,另外,应用乘法交换律还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容易。

  (如果873交换位置再计算比较容易)

  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投影出示)

  学生练习,将写在胶片上的题再打出来,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现

  A组:

  1,填空:

  56+56+56+56

  7548二48()

  口6二()()

  一个数和1相乘得(

  一个数和0相乘得(

  2.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365420

  B组:

  1.填空:

  18+18+18二()(

  354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o:()20

  2.哪些式子连起来后,使用了乘法交换律?

  15169+7

  9+720xx

  20xx1615

  O0

  3.计算并验算:

  101020xx2345060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答:一盘可以放30个鸡蛋。

  例1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13二303二031二3

  11=130=000=0

  例2交换律

  56=6540020=20400

  101000=100010O6=6O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会运用这个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30400690048070

  40030900670480

  分组口算出结果,然后观察比较,每一组有什么特征?

  (二)教学新知

  1、例题教学

  (1)感知定律。

  23()321150()501130200()20xx0

  观察上面三组题的特征,填上左右两个两个积的大小关系,然后计算出结果进行验验证,完成后校对结果。请学生也用等号连接,然后,教师板书。

  (2)总结定律:观察以上各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总结后看书填空,并尝试用字母a、b表示这组关系。

  (3)巩固定律:练一练第1题,练完后校对。

  2、运用定律。

  (1)计算,并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17234

  23417

  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讨论,接着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板书17234。这个算式可以选择上面的哪种竖式进行计算?依据的什么?最后教师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应用。

  课本试一试提问: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为什么?学会回答后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简便方法计算练习

  练一练第2题。

  学生摆竖式计算,教师巡回纠错,完成后校对讲评。

  2、比较练习。

  练一练第3题。

  先口答,上面三题分别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教师总结。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它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分别的怎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五)作业

  《作业本》[9]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规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1.大胆猜测。

  谈话: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

  这些运算规律是怎样的吗?

  2.出示P61例1的插图。请你结合这副图来解释乘法中有怎样的运算规律?

  学生结合图解释。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得数相同,建立等式

  提问:(1)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2)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用字母公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2、出示例2,独立列式解答

  (1)你是怎样列式的?

  (2)你能把上面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3)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你能有字母公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5)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三、巩固规律,运用理解

  1、第62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填写理由。

  2、第62页第1题

  分组计算,引导比较:这两题哪道计算比较简便?那么另外一题你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也使计算简便吗?怎样解决?

  学生发现只要将原本不简便的题目改成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然后再计算。

  3.教学试一试。

  先判断按照原来的计算情况这两题的计算简便吗?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两题吗?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评讲时提问:①哪两个数可以相乘?为什么要把这两数相乘?②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小结: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可以把这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4、第62页上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指名交流。

  5、第63页上的第6题

  齐读题目,说明:你现在知道原来我们为什么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的方法来验算的原因了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呢?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课前思考:

  1、例题的教学可以仿照加法交换律进行。先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填写等式,并列举更多的同类等式,积累感性认识,进而探索、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2、有了学习前面三个运算律的经验,在学习乘法结合律时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点,并列出相应的等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进而抽象成字母表达式,理解乘法结合律。

  3、在做试一试中的题目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重点讨论先算哪两个数想乘,为什么要先把这两个数想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课后反思:

  1、学生在具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感觉比较容易,而且理解的较好。并能把两者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的相同和不同。

  2、练习中个别学生没有很好的记:25*4=100,125*8=100024*5=120,因此很简单的计算还是有学生错。下节课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后反思:

  这课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比较顺,学生很容易接受。在作业中发现,类似于想想做做第1题最后1题的题目,学生做不好,往往是只写了一种运算律,或者是两种都写到了,但写成了乘法交换结合律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必要的示范与提醒。

  我发现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第三题时,好多学生都用简便方法计算了,我设想如果把这道题目放到课一开始,让四个小组各做一道,通过比赛的输赢,导入新课,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教后反思:

  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了前面的加法的运算律作为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得法,并且通过比较其中的异同,学生更能进一步理解.这一点和邵老师的感受是相同的.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经过交换律和结合律变换过的式子学生似乎不是很清晰地能够辨认出来,常常只看到表面的东西,类似看到小括号就认定是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而简便计算的结果与我们课前预测的情况要糟一些,学生在计算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错误,类似25乘4,45乘2,35乘2这样的计算依旧不是十分熟练。也有很多学生在简便计算时不能很快地发现某两个数先乘比较简便。今天是第一节新课,看来需要熟能生巧。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乘法交换律)

  2.什么叫做乘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乘法结合律)

  3.口算。

  15x2x12=25x4x17=35x2x9=

  125x8x3=45x2x8=4x15x13=

  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为什么比较方便(前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

  指出:连乘时如果两个数先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4.引入新课。

  应用刚才复习的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这节课就学习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应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就是要先把能乘得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先乘起来,然后再计算就比较简便。请看下面的例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第(1)、(2)题。

  (2)请看第(1)题。(板书:23x15x2)

  提问:三个因数里哪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数的积先算什么比较简便[板书:=23x(15x2)]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能说一说,这道题哪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应用乘法结合律先算什么

  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提问:这里的简便算法是怎样想到的

  (3)再看第(2)题。[板书:125x(7x8)]

  提问:这里哪两个数先相乘比较简便要先算125x8,要把因数7和8的位置怎样变化这就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板书:=125x(8x7)]交换7和8的位置后,又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先算8乘1257

  谁来告诉大家,怎样看出这道题是可以简便计算的先应用乘法交换律怎样做,再应用乘法结合律怎么做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看,用简便算法这道题要怎样想(板书计算过程)

  (4)提问:从上面两道题可以看出,在连乘里怎样的题可以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第(1)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第(2)题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练一练第1题。

  (1)提问每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35乘以18不便口算。想一想,35和几相乘可以得十数这就要把18看成2和几的积[板书:=35x(2x9)]

  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用简便算法这道题要怎样想

  (2)小结:35和18相乘不便用口算时,把18看成2和9的积,应用乘法结合律,先算35乘以2得整十数70,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4.练一练第2题。

  (1)请大家按照例4这样的算法,说说练一练第2题里每道题怎样算。

  (2)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小结:当两个因数相乘不便用口算时,如果一个因数看做几与几相乘的积之后,就能得到整十、整百的数,那么按刚才的算法就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七第5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行的两道题。

  先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算一遍,再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简便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四道题,都是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小结:在乘法计算时,如果有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整十、整百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乘,再和其他因数相乘,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七第6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哪两个数相乘,应用的什么运算定律。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6、7题。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53015.html
延伸阅读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学生的反馈可以反映教学的成功与否,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我们整理
2023-05-13
出国留学网精选专题推荐:“女生情话”。对女生说的情话(篇1)1、遇到你之前,世界像一片荒草原;遇到你之后,世界像一个游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来说像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
2023-05-13
教师节送花倡议书(篇1)亲爱的老师们:您们好!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踏着新学期轻盈的脚步第xx个教师节向我们走来。在这里祝福所有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平等而真挚地关爱每一颗童心,教
2023-05-13
采取倡议书这种形式是很自然的选择。而优质的倡议书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所以如何写出有效的倡议书成为了关键。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客运行业倡议书”,欢迎借鉴学
2023-05-13
方案是一种起安排功能的文书,每当自己变得软弱时。我们一般都会被领导要求制定一些方案,方案要怎么制定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出于你的需要,为你整理了运输公司应急预案方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
2023-05-13
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收集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案》。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老师上课要根据教案课件来实施。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乘法交
2023-03-12
根据您的要求,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上课前,老师必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是老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的需要。敬请您阅读本文!数学
2023-04-16
教师施爱在严爱与宽爱之间。备好教案是实现教学任务的第一步。教案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案才能切实有效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
2023-02-12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篇1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
2023-03-22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篇11、直接出示:师口述:张阿姨买5件夹克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们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独立)指名板演2、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