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三角形外角课件

字典 |

2023-05-27 09:13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使用教案课件,因为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大家都对写教案课件并不陌生。好的教学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知识点和概念,但在写教案课件之前,大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详细的“三角形外角课件”介绍,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希望大家可以收藏和分享这份资料!

三角形外角课件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二节中的:三角形的外角。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实质,体现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点。同时,这节课内容也是今后三角形、四边形等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足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同时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和等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认真研读课标及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我为这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分解为四方面的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简单说理。

  2.数学思考目标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解决问题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归纳、推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证实结论,达到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射门集锦短片欣赏,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中的激情气氛,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团队协作、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由于三角形的外角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新课程中又特别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活动,探索、发现、归纳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图形内容的要求,一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习惯和能力,而后者是初中学生(尤其初一学生)所不足或缺乏的,因此,学生探索出的外角特征的说理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及学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容器”把知识往里塞;也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个只会解题的“机器”,而应该让他们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学习;从过程中建构进取型人格,通过过程中的“成功感”来完善自我,我觉得这是目前学生最需要的。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在学法指导中,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并通过交流探讨,说理论证,加深认识三角形的外角两条性质,进一步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学习的规律,即:发现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五、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一、展现问题:

  观赏足球比赛射门集锦,激发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学习。

  (设计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比较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引起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培养,也为后面探索外角问题埋下伏笔。)

  环节二、学习几个概念

  我结合图形,讲解外角的概念,并特别注意“不相邻”的意义,后辅以练习,加强巩固。

  (目的是对概念难点的突破,能在复杂图形中辨析外角。)

  环节三、自主探索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体现课改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设计了△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探究∠ACD与∠A,∠B有什么关系。并注重说理引导。并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解法。

  (设计目的:课堂上要大胆让学生动起来,老师“沉”下去,要努力转换教师角色,要相信:给了孩子权利,他会选择得更好;给了孩子条件,他会锻炼得更棒。)

  在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外角结论后,我故意说:这些结论不一定对,我画的那个三角形可能是老师故意设计好的,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试一试,尽量画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验证(如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我相信大家能成功!

  (设计目的:我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不能满足于一个现成图形的结论,而要有一种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精神,要注意问题的一般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投入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设置及时练习的目的是依据学习策略中的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的效果设计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

  环节四、提升能力,挑战自我

  设置一道思维性强,拓展性高的题(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感受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勇攀高峰

  继续提升外角运用得几何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目的是遵从课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

  环节六、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谈收获,我给出知识点

  (目的是归纳所学知识)

  环节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讨论者,只有变换教师位置才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在教学中要关注预设于生成的关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尊重书本知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向前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角形外角课件 篇2

  一,设计理念

  利用课本例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根据习题间的联系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经历探究,思索的过程,诱导他们正确解题,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了完成这个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诱导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要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得到进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学间的互相探讨,启发,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完全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六节。其教学内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它是对图形进一步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九年级数学《证明(二)》《证明(三)》中用以研究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八年级下最后一节新课的内容,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2,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创新性目标:

  在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五,学情分析与学法选择

  1,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大部分为郊区的孩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家庭的学习氛围更有限,我要做到的就是让他们在短暂的课堂45分钟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学会融汇贯通。到了讲述本节课内容的时候,也已临近期末,他们此时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解题的方式方法,注意归纳总结,以点带面,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课的内容,更能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2,学法选择:

  (1)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问题,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拓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2)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联系点,从而达到灵活应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7分钟)

  1,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外角,并由图形中的∠1与∠2让学生识别它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并判断哪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此时进一步问:

  (1)为讲述三角形外角的概念铺平道路。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对比,使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几种关系(相邻,不相邻)

  3,课本例题P212及改造

  (1)∠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图中的其它角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2)∠ACD大于∠ACB吗为什么

  (3)∠ACD=∠B+∠ACB吗为什么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两种关系:与相邻的内角互补,与不相邻的内角满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一: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在讲述外角知识时层层递进,为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扫清障碍。

  (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33分钟)

  1,已知:∠B=50°,∠CFD=80°,

  ∠D=20°

  求:∠A的度数。(8分钟)

  (1)利用上一题的图形,添加一条线段DE,即:过点D作线段DE与AB,AC分别交于E,F。

  (2)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及推论1。

  (3)本题可采用一题多解。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利用△ABC,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BDE,△CDF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进行多种方法求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观察图形,回答问题:(10分钟)

  (1)∠AED是的外角

  ∠ACD是的外角

  (2)∠AED=+

  ∠ACD=+

  (3)∠AED>

  ∠ACD>

  (4)∠AFD是的外角

  (5)∠AFD=+

  (6)∠AFD>

  (7)∠AFD=++

  (1)利用上一题的图形,连结AD。

  (2)在本题中抛出一连串的小问题,请学生轮流回答,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提问面广。

  (3)题目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相当于提供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第(7)题的结论,此结论又为下一题作铺垫。

  (4)反复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强化学生对推论的记忆与应用。

  A

  F

  BD

  教学过程设计

  (1)为了使学生将要回落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去掉上一题图形中的线段EF,FC,使之成为课本P215的习题3。

  设计意图

  3,回答下列问题:(与上一题作对比,聪明的你有什么发现)(15分钟)

  (1)求证:∠AFD=∠B+∠BAF+∠BDF。

  (2)若∠B=65°,AF平分∠BAD,DF平分∠BDA,求∠AFD的大小。

  (3)若∠B=n°,其他条件与(2)相同,求∠AFD的大小。

  (2)在第(2)题的条件中给出两条角平分线AF与DF,启发学生与上一题进行比较思考,也可利用辅助线解题。

  (3)第(3)题是对第(2)题的拓展,在完成这道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任意设定一个∠B的值,由教师快速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他们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课后思考题:课本P215试一试

  (2分钟)A

  F

  BD

  如图,求证:

  (1)∠AFD>∠B

  (2)∠AFD=∠B+∠BAF+∠BDF。

  (3)如果点F在线段AD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

  教学过程设计

  (1)把上一题图形中的线段AD去掉,演变为课本中的试一试。

  (2)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思考,第(1)(2)题可对本节课的内容起到复习的作用,第(3)题考查到四边形内角和,起到对知识的延伸作用。

  设计意图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2,这两个推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应用

  再次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引导学生自己作总结,学会把握课堂的重难点,达到对知识的综合整理和灵活应用。

  七,板书设计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一,三角形的外角四,课堂练习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五,课后思考题

  推论1

  推论2

  三,例题六,课堂总结

  八,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提高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设计成点点深入,题题相扣,对课本的教学顺序进行重组,从课本的例题出发,利用线段的增减对题目进行改造变型,最后又回归到课本习题。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接触三角形的外角知识,加深他们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既强化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增加课容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猜测,探究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探讨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学生答题后给予正面的恰当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进步,调动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课堂上的数学问题,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

三角形外角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4、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数学生活,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外角性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是互补关系。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应注重渗透数学说理过程,从简单的问题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外角和它相邻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学一学:

  自学课本47页长方形框上面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ABC(如图)的外角,以及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内角。

  (2)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之间的关系呢?

  (3)外角与其不相邻的内角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学的形式,来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并通过问题

  (3)进行设疑,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角形外角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八章多边形第二节三角形的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外角和。

  教学目标:探索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能利有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这两条性质,并应用计算。

  重点阐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外角和

  难点突破:添加辅助线

  二、说教法

  教师通过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互动。引导学生采用拼图和数学说理两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另一方面又加以简单的数学说理,使学生初步体会: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说学法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以及外角和性质;并通过交流探讨,说理论证,加深认识三角形的两条外角性质和外角和性质,进一步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在课堂上尽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即:发现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

  2、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一)探究与概括

  1、(1)图中有△ABC的外角吗?(∠BCD)

  (2)与∠BCD具有公共顶点的角是那一个角?(∠ABC),∠A、∠C、与∠CBD有公共顶点吗?(没有)

  ∴∠ABC是∠CBD的相邻内角。

  ∠A、∠C是与∠CBD不相邻的内角。

  2、问:(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内角有什么关系?(互补)

  (∠BCD+∠ABC=18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又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P47做一做

  将∠1,∠2剪下拼在∠1′与∠2′位置

三角形外角课件 篇5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外角和的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主要的活动是由学生动手操作剪纸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边角的性质。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外角和。在呈现方式上,改变“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采用多种探究方法:对“三角形外角性质及外角和”采用拼图、度量和数学说理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问题。

  三、教学准备工作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剪刀、硬纸板、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

  四、教学方法

  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形式上以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为主,教师相辅引导,适时提示。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具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一副图中找出三角形的外角、内角(相邻和不相邻)。观察图中外角和相邻内角的关系(之和等于180度。)然后提出疑问:外角和其它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呀?

  板书课题:三角形外角和

  (二)新课讲授:

  1、探究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

  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拼图中总结规律,然后由小组讨论完成,或者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这个规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比如用量角器度量等等)。然后让一名学生到展台展示。这样比较形象直观。

  探索出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后,要针对性质再进行强调,尤其是个别关键字。教育大全

  2、探究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动手剪纸拼图发现规律(或者用量角器度量),然后动画展示一下,这样更直观形象,最后上升到理论上进行推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外角和定理。

  本节课重点就是这两部分的内容,然后练习。我在设计练习时考虑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个练习题是有关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的比较简单的求角的度数的问题;第二个练习是一道综合运用题,在做这个题目是我考虑到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能力这一点,我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然后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教育大全

  (三)小结

  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可以是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态度上的等等,找几位同学谈谈。

  总之,我这堂课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力争为争取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高效益,做一名成功的“三型”式初中数学课改实验教师。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91743.html
延伸阅读
岁月不要催促,我该得到的不会被毁灭,我该归还的一定会还上,应该给予的我会给予,离开的我不会追逐,经历过的事我不会后悔。我们深深喜爱的电影名为“关于颓废的句子”,赶紧来一睹为快,相信
2023-05-27
好多人一直在寻找世外桃源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绿地。殊不知,心中藏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想必你也在寻找这种句子吧?经过收集,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献上致自己心静的句子收藏12
2023-05-27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句子,我们会把看到的句子记录下来,句子能充分表达你的思想。所以你会和大家说什么温暖的句子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腊八节蒜文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
2023-05-27
人在生病时希望得到关怀,生病时别人的嘘寒问暖,哪怕只是一句,都会让眼泪绝堤。你知道有哪些祝愿病人早日康复的句子吗?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有关“祝福病人康复的句子”的详细指南供
2023-05-27
如何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运用多学科方法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和彻底的分析。应急预案要定期修改完善和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篇网络上的“小
2023-05-27
以下是编辑为您准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相关内容,烦请查看。每位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精心制作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对于教学质量的
2023-05-12
数学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有着许多的新知识,就拿几何来说吧,几何知识也是难道不少的学生,最近有些同学对于三角形面积这方面知识也是遇到不到的难题,想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哪几种,今天就让
2022-04-15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数学里常见的问题,那么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几种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几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几种1.已知三角
2021-08-13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全等三角形教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编写教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教案有利于教师总结和复习。那么教案要注意有什么事项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全等三角
2022-12-04
三角形面积怎么算呢?公式又有哪些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小学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角形面积公式小学
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