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传播学课件精选

字典 |

2023-07-09 14:31

|

推荐访问

传播学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强烈推荐给您这篇关于“传播学课件”的不可错过的独一无二的文章,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愿能够为您施展无穷创意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教学的旅程中,教师首要任务即是备好教案和课件,编写这些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教案的精心编写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播学课件 篇1

  一、设计思想

  作为有趣的“声现象”的一节,要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美妙的声音。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会物理,从而由生活上升到物理,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的理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能力。借助于体验、探究、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等方式,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章是学生构建“物理既有趣又有用”这一思想的重要章节,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声音特性”、“噪音”和“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的基础。没有这一节有效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储备,学生很难理解“声音传递能量”和“噪音的危害与控制”。

  初三学生刚接触“声现象”,他们有大量关于声音的生活经验的见识与积累。但是他们缺乏对声音的理性认识。本节课就要试图为学生构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论基础;为他们构建“波”的概念打基础。他们特别乐于探究,所以我采用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欣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完成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复述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复述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能记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声带振动的过程。

  合作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认真观察和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更加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和沟通。

  四、教学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六、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同时,我的评价手段也是多元而有效的。通过师评、生评等方式,通过合作探究式评价以及课堂检测式评价,让学生有效的把握自我成长的进度和速度。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学生成长的气息。

传播学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2、教材内容特点;

  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

  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

  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准备

  1、教具:

  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

  ⑵、音响,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

  ⑶、 媒体展示(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导入新课:

  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让学生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传播学课件 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铁棒、水槽、水、石块、听诊器、鼓、鼓槌、蜡烛、土电话、小闹钟、塑料袋子。

  2.演示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鼓、鼓槌、纸屏、小球、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吹哨子)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什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哨声是怎样传到你们耳朵里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声音的传播》这一课就知道了。板书课题,生读一遍。

  学习新课

  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来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是怎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探讨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怎样传播,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2.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些什么?(图上画的是一所花园般的美丽校园,“铃铃”上课铃一响,在操场上,花坛边,大树下,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他们都赶快进教室。)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现象发现了什么?(声音能在气体(空气)中传播;)出示音乐盒,走到学生中间。分别放在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你都能听到声音到吗?这说明明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气体(空气)方向:四面八方

  3.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谁能再从生活中听到的举出几个例子来?(做早操时,在操场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广播的声音;站在远处(楼上)能听到人的喊声;)

  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挠桌子:

  1.是的,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它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实验的,谁来做老师的小助手?

  2.请一位同学到这边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小助手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师在旁边轻轻挠桌子。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3.让学生动手做。注意应轻轻地挠,只能让贴在桌子上的耳朵听见。

  4.提问:你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听到什么?声音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里?发现了什么?

  挠铁棒:请两个同学示范,各小组动手做做,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发现什么吗?

  5、提问:你是怎样做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

  6、象桌子和铁棒这种物体叫什么,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7、游戏:打电话。分组玩,小组长说,其他组员听。

  8、小组汇报:怎样做、听到什么,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9: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说一说。

  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1.师击石头,能听到声音吗?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师在水槽中击石头,现在还能听到击石头的声音吗?是不是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指名上台听。想知道他这样能听到声音吗?大家动手做一做水中击石的实验。先把水槽移到桌旁。

  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声音通过水和水槽壁传到耳朵)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四.小结

  1.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实验,你发现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气体、固体、液体)这就是声音传播的途径。

  2.请大家翻开书P54把P54-P55书的内容默读一遍,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3.指名说一说,全班齐读。

  4.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假如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声音会怎样?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中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

  过渡:可是,声音在物体中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五.声音传播的方式

  1.介绍:老师这里有一个纸屏,纸屏上吊着一个小球,老师在纸屏的另一侧用槌敲击鼓的左面,你看到什么现象?

  2.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跳动?

  3.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挂图。

  5.讲解:当老师敲鼓的时候,引起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时,会引起周围空气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我们把它叫声波。声波从左鼓面传到右鼓面,引起右鼓面的振动,又传到纸屏,引起纸屏振动,我们就看到了纸屏上的球跳动,当声波传到你的耳朵里,你就听到了声音。

  过渡:

  6.声波跟水波基本上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用铅笔不断地点水面,你会发现什么?在生活中也能看到这种现象吗?

  7.声波和水波有什么不一样呢?

  8.击鼓使火焰颤动。

  老师再来做个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学到了声音传播的有关知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堂拓展练习

  过渡: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道理。

  1.每个小组分一个思考题,小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

  思考题:

  A.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这是怎么回事?(声音在空气中以每秒344米的速度传播,在固体中以每秒5000米的速度传播。)

  B.古时候的骑兵睡觉时,都要侧卧在地上,这是为什么?

  C.医生用听诊器能听到病人的心脏跳动,这是根据什么原理?

  D.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面对面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E.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F.海洋捕鱼时,在鱼网中播放鱼儿喜欢的声音,能把鱼儿诱入鱼网,这是根据什么原理。

  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声音的传播》这一课。知道了声音传播诉途径、方向、方式。优美动听的音乐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但周围的噪音却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学习,在医院、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合,大家要注意不能影响别人。有关声音的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祝愿同学们能学好科学这门课。

传播学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

  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准备:

  土电话、漏斗、胶管、钥匙、水槽、石头、铃、

  学生准备:

  线、纸杯、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装在抽去空气钟罩里的闹钟,让学生能观察到闹钟的铃锤在动,请他们听听闹钟的铃声。

  2、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为什么会听不到闹钟的声音?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

  3、学生自由讨论。

  4、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5、师:那么声音究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活动:

  1、“听听写字的声音”

  (1)四人一组,一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

  (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强。

  2、“土电话”

  (1) 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土电话”。

  (2) 四人一组,两个同学手拿土电话的“听筒”,一个同学轻轻敲击小勺,另一同学也仔细聆听。

  (3) 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来的?

  (4) 讨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3、“简易听诊器”

  (1) 用普通漏斗接上胶管做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2) 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胸部,胶管的另一端塞在耳中,听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 讨论:以及跳动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的?

  (4) 教师小结并介绍:心跳的声音是经过漏斗和胶管中的空气传过来的,漏斗有扩大声音的功能。医生用的听诊器也是这样的道理。

  4、设计实验,研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2) 交流实验方案。(提醒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和思考同学的发言,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3) 各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记录。

  (4) 小组交流,汇报。(特别对实验不成功的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5) 提问:游泳时潜入水下听到过声音吗?这些声音是怎样传播来的?

  (6) 通过实验和交流,使学生认识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三、应用:

  1、提问:为什么可以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去判断远处是否有火车开过来?狗为什么总是把耳朵贴近地面休息?

  2、让学生阅读课文P61页的资料,说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3、归纳总结:液体、气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传播学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材料包提示学生需准备材料: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铜丝等。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用图文呈现了学生听收音机、贴着水槽听石块在水中相互碰撞的声音、伏在桌面不同位置听敲击桌面的声音及学生在教学楼外听到上课铃声返回教室的漫画场景图。引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进行传播及声音传播的方向。活动二:玩一玩“土电话”,比一比用哪种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用图片呈现了学生制作“土电话”和玩“土电话”的场景。让学生在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深刻理解声音可以在多种物体中传播的道理。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加深其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本课遵循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传播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对声音传播的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细铜丝、回形针、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课件、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PPT2出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会想到声音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的,向什么方向传播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

  提示学生准备相关材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上课铃响了,不管在学校的哪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纷纷进入教室。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三、探究活动

  (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PPT3出示]出示隔着固体听声音的场景图。

  2.[PPT4出示]出示在水中用声纳诱捕鱼的场景图。

  3.[PPT5出示]出示“猜一猜: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和“设计方案,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4.提出问题: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5.猜想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6.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7.[PPT6出示]出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在一张桌子的两端,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轻轻地敲,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的另一端倾听声音。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

  8.[PPT7出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把两块石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面,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通过研究认识液体能传播声音。

  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

  9.[PPT8出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可用多种方法.

  播放音频(听收音机,MP3等)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就是靠空气传播的。

  10.[PPT9出示]出示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的视频。

  11.[PPT10出示]出示“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听不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

  12.还可以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种罩内放进一只小闹钟,用抽气筒抽玻璃罩里的气体直至真空,观察现象。小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小闹钟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几乎听不到声音。通过抽空气前后对比实验,是学生认识到气体能传播声音。(把玻璃罩换成拔罐,把闹钟换成音乐贺卡的那个音乐发声器也可。)

  13.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1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向哪个方向传播呢?

  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听到铃声,由此可见,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当我叫一个同学时,其他在不同方向的同学也能听到,这也说明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

  15.[PPT11出示]出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16.[PPT12出示]出示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17.[PPT13出示]出示铁道游击队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体现声音传播的应用,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

  (二)玩一玩“土电话”。

  1.[PPT14出示]出示制作“土电话”所需材料

  2.[PPT15出示]出示制作“土电话”的视频

  3.学生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分组制作。(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分别用棉线、铜丝、细铁丝、塑料线做“简易电话”)。

  4.[PPT16出示]出示玩“土电话”

  5.比较用棉线和铜丝做的“土电话”,哪种材料做的“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些?

  发现:铜丝传播声音效果好些。

  6.把棉线做的“土电话”的棉线放松,与拉紧时听到的声音对比

  发现:拉紧的时候声音大,放松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

  四、拓展活动

  1.[PPT17出示]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同一个位置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候不能听到回声?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

  谁能传播声音

  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传播学课件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光学的开篇第一章。同时光的直线传播是光传播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基础。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制定以下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

  4.让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地位,制定本节重点为: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根据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制定本节课难点为: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

  五、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本节课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图片、视频、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宽松、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教学程序

  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设置情景1: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剪辑的视频:夏威夷滚滚火山熔岩上的彩虹,流星雨,极光,日食月食,火烧云,上海灯光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导出课题第四章《光现象》。

  设置情景2: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提问:现在能看得见自己的手吗?请把手放在后面,还能看得见自己的手吗?为什么看不见手呢?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循循诱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看到物体的条件。

  2.推进新课

  (1)光源

  首先引导得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光并试着了解光源的概念,再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光源并进行分类。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活跃,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

  ②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大胆去猜想。然后,播放一些光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板书标题:《光的直线传播》。

  ③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运用教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激光笔、装有水的容器,果冻等),制定证明方案。

  ④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根据制定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实验。

  在启发学生时,我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②光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③如何让光重新沿直线传播?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分解了探究的难度,更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特点。通过提供大量器材,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的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要发生弯曲。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最终得出光能在哪些介质中传播以及在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这一重要知识点。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解释实例

  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接下来,教师提问: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怎样?接着播放视频《手影》,在学生明白了影子的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出示动画演示并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展示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教师通过实验的展示及讲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理解及解释自然现象。

  教师再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如: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问: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为让学生了解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并记住它,巧妙地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课本上的卡通图及注解说明光速的大小,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光速之快,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课堂小结

  收获和体会对过程和方法的领悟,疑问和想法侧重于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引向更广阔更深入的空间。

  (6)巩固练习

  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

  (7)课外作业

  阅读教材第71页《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讨论文章后面的三个问题。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2.光的传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影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

  4.光速:c= 3×108 m/s

  使所学知识点能够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光学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奠定基础。学生能够懂得,物理就在身边,处处都能应用,更加提高了物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小孔成像的精讲与略讲,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掌握较好。

  本节课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每一个问题都是由教师引导或者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得出的,使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導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

传播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学生阅读图3-1~3-4,(或播放此类声音),让学生感觉声音的世界。补充一例: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笑树,风一吹,笑树就能发出声音?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对照表(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

  V固>V液>V气

  在1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s。

  四、回声

  学生阅读信息窗——“天坛回音壁”,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至少要0.1秒。

  回声可加强原声,或测量距离。

  五、本节小结,作业:1,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成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七、教学后记

传播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资源】

  1.学生分组:激光笔、自制空心玻璃柱、装了水的水槽(水中加入了少量牛奶)、蚊香、果冻、玻璃砖、自制半密封水槽。

  2.教师教具: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激光笔、水槽、浓糖水、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PPT:

  同学们,我们要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有什么?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观察

  思考、讨论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进

  行

  新

  课

  1.光源

  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讲解光源的分类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的墙上产生一个亮点(演示)。请大家看图片,猜想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呢?

  怎样才能看到光传播的路径呢?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教师巡视。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各组学生展示实验,并分析得出的结论。

  演示不均匀糖水中的光的传播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讲解怎样表示光线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学生做手影游戏

  引入:影子的形成;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演示并讲解小孔成像及其原理。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

  游戏引入:站队时怎样站直?

  PPT:开凿隧道时怎样确定掘进方向呢?

  4.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大家看课本71页。

  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

  5、小结

  请大家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6、动手动脑学物理

  PPT展示课后小练习。

  太阳、火把、手电筒等都是能够发光的物体。

  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

  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灰尘、喷水、薰烟等。

  小组实验(合作)。

  讨论、交流。

  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补充完整

  学生用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学生做游戏并回答站队的原理

  阅读并回答: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回顾并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以生产和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对象。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进

  行

  新

  课

传播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书的难点。

  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现象后面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时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实验器材

  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2、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

  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②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问题二]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1,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对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③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介绍光线的概念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如图2)。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3、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设问一:请同学们想想;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

  演示;在一个圆筒形蛋糕盒的筒口处糊一张白纸,底部的圆洞上固定一个不透光的纸板人,打开后边的电灯,同学们在屏上可以看到一个人影,让学生分析人形的形成。

  ②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顺利过度到日食。

  设问二:当地球、月亮和太阳运动到一条直线上,地球处在月亮的影区时.地球上影区中的人能看到太阳吗?这种现象叫什么?

  ③小孔成像

  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设问三: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

  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

  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光的传播速度

  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3×108m/s到底有多快呢?

  你知道我们平时一眨眼需要多少时间吗?需要0.1秒,就在你眨眼的工夫,一个以光速飞行的超人,能够飞行3万公里。这个距离让一个普通人不停的走,大约要走250天,可见光速之大。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带领学生回忆:在观察神奇美丽的光现象的过程中,提出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且运用这个结论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它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利用它你能做些什么?

  四、思维拓展

  ①射击时瞄准。

  给你一个玩具枪和激光器,你能想到什么?

  ②激光准直。

  安装高楼电梯时,怎样使几十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

  &

  nbsp; 五、作业

  ①课后请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测学校旗杆的高度?

  ②试一试,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

  ③对日食有兴趣的同学可登录网站

  Ⅱ.对教材的认识和课后反思

  1.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光学课,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而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知道大量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等等。所以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要有条件的。

  2.课后反思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3)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

  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学生过去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光的路径发生弯曲),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本课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得到了来自全国的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95639.html
延伸阅读
残联述职报告(篇1)今年以来,我镇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残联理事长述职述廉报告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认真开展“”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扎实推进残联各项工作,努力
2023-07-09
现在我在大学里,突然对我的英语老师感到非常讨厌。他和我的高中老师一样。在这个信息时代,句子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了,因此我认为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子能够表达精辟的道理,启发人生
2023-07-09
上课贪玩的检讨书模板尊敬的老师:我写这封检讨信,是为了表达我对在课堂上贪玩的歉意。我知道我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老师和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我明白学习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应该
2023-07-09
优秀员工简短自荐优秀事迹优秀员工简短自荐优秀事迹示例如下:我是一名优秀的员工,我在工作中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我在过去的一年中,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开
2023-07-09
电动车售后服务方案电动车售后服务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诊断:电动车售后服务应该包括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以便快速解决车辆故障,保证车辆正常运行。2.维修和保养:电动车应该
2023-07-09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篇1)【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后题,以备上时展
2023-06-09
我们为了满足您的需要,全力以赴地打造了“学拼音课件”,今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追求更加卓越的表现。而制作好教案课件则是老师成功授课的关键,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编写教案课件。制作好
2023-06-16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必须认真制定自己的教案课件,现在又到了老师开始打草稿的时候了。毋庸置疑,教案是衡量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标准之一。我们经过精心编辑,很高兴为你呈现“植物学课件”,
2023-06-20
会计学课件【篇1】课题研究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活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
2023-05-12
这份“论语的课件”是笔者的心血之作,盼望得到您的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有教师都需要认真撰写。逐步深入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再次感谢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