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被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内心久久难以平复。想要珍惜这份感动,最好的办法是撰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有用的信息:“《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这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但具体问题请以官方机构答复为准!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一】

  看「长安三万里」之前没注意这片子有将近三个小时,进场就猛灌了一瓶水……看到最后已经达到我生理心理极限了……

  美术能过关,故事很中空。演了俩小时我都还不知道这个不是主线是要干啥。

  看完发现好像主要就是想刷个情怀。手段就是“随时随地慷慨激昂诗朗诵”+“遛一众知名诗人蹭热度”这两招。

  其实我是能领会导演的意图的,大概就是想整个唐朝诗人版的「一代宗师(导演剪辑版)」,但是成品有点叫人挠头。

  一来是导演本身能力,不足以讲一个“从盛唐到安史之乱,描绘文人和军人,江湖和庙堂”的故事。

  这时间跨度之长,融合社会情况之复杂,写专著都能写出个几百万字来。放到一个动画片里,就显得宏大又肤浅,激昂且冗长。这可能是投入产出比最低的创作思路了。

  二来是唐诗这个主题吧,其实是很不好做深度艺术创作的。(所以市面上最火的唐诗文化产品是综艺节目啊)

  唐诗宋词的一部份魅力,来自于它们吞吐着这片土地的政治、文化、历史和生活。偏偏上述宾语是在目前创作环境里都不大能深入探讨的话题。

  这些都不能好好聊,那你聊什么高适?又怎么可能聊得好李白?说难听点,咱们的文官制度几乎是个驯化文人的妓馆。如果单单把这些文人当作诗人来看,只着墨于他们的个人生活和诗作,却对仕途野心和庙堂境遇一笔带过,哪怕不算撒谎,也能算胡扯了。

  反正这个片子留给我的收获,就是一个问题:在“宣扬传统文化”这个理论上的安全创作区里,到底怎样才能找到介于“浮于形式显得虚伪”跟“过于深刻显得危险”的区间呢?

  或者可能讲故事这个模式就是比较危险的,还是搞敦煌跟故宫联名最安全。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二】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李白为两条对立的线索,穿插了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高适的人间之路,与李白的仙人之道正相对应。影片结尾,高适大破吐蕃建功立业,而李白投机永王身陷囹圄,影片的褒贬取向一目了然。虽然结尾借高适和侍从的对话,肯定诗人们为黄鹤楼、长安城所写的诗,高于物质的楼与城,作了退两步、进一步式的调和。

  回家翻了翻周勋初的《高适年谱》,发现高、李、杜三人的人生差异,远比电影中所展现的小,从中看不出人间路与仙人道的对应。当然电影是虚构的艺术,并不影响,这里无关好与坏。

  高适比李白、王维大一岁,比杜甫大十二岁。高、李、杜三人,在开元、天宝年间的生活相去不远,同样四处游历,争取达官的援引,但都同样的不得志,生活时常陷入困窘。略有差别的是,高适确实去过东北边陲,亲历边塞军中生活,对军中士卒的遭遇有所了解,实际经历比之李、杜丰富一些。

  753年(天宝十二年),高适远赴河西,入哥舒翰幕府。次年得到哥舒翰的赏识,成为掌书记,以文职在军中有了容身之地。高适与哥舒翰颇为相得,作诗吹捧哥舒翰,还一起接受了密宗的灌顶。一直到此时,高适、李白、杜甫的人生分水岭还没出现。此时高适已55岁,仕途有好转但也难言得意。

  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东北边防军的叛乱只能靠西北边防军来平定,河西陇右军人的地位明显水涨船高。高适随哥舒翰守潼关失利后,回到了长安。此时唐皇室仓皇丢弃了长安,玄宗西逃,肃宗在灵武继位。高适谒见的玄宗,面陈形势。杜甫投奔肃宗,成为了右拾遗,一个很清贵的小官。肃宗和玄宗父子的对立,埋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按照后见之明,肃宗的灵武朝廷最终获胜,玄宗自身未来也将失去自由。显然是投奔肃宗的杜甫更有希望。

  但有意思的转变发生了,当玄宗试图用永王出镇来分肃宗之权时,高适表示反对,获得了肃宗的欣赏,当年十二月擢升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而灵武朝廷的谏官杜甫,因为上疏救房琯,忤逆了肃宗的旨意,被贬官外出,他的仕途希望也到此终结了。这是高适、杜甫的分水岭。

  永王出镇,李白参与了永王之乱。前来讨伐的高适尚未出兵,永王就兵败了,李白因此下狱,高适似乎并未伸出援手。后来高适转任彭州、蜀州刺史,被贬的杜甫此时也来到了四川。两人多有唱和,高适曾前往杜甫的草堂作客。杜甫在四川生活,得到了高适的诸多帮助。

  763年(宝应元年),高适出任剑南两川节度使。吐蕃进攻唐朝,蜀地是战场侧翼,结果高适大败,西山诸州陷落,杜甫《王命》诗云,“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说的就是其诗。史书评价高适,“言浮其术”,最后以文人习气盖棺定论。此后,高适虽然官位很高,但政治军事上再无表现。

  高适一生六十六岁,比李、杜稍长寿几岁,三个人人生前80%的轨迹高度重合。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几近倾覆,三人的政治分水岭由此展开。最终高适得意上升,李白身陷囹圄,杜甫流离蜀中,这当然有三人政治嗅觉与能力的区别,但也充满了命运的偶然,所处位置、所结君上同僚,以及运气。如果只看《年谱》,好像人间之路与仙人之道的差别,并没有那么远。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三】

  在看《长安三万里》之前,我特意让自己放空,没有看任何剧情简介和评论,只知道这是一部追光制作的关于“长安”的电影,这种感觉很棒,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困扰我,当大幕徐徐拉开,等待我的都是惊喜。原来,这是一部讲述我国大诗人李白的动画片,片中还有各种我童年时候耳熟能详的名字,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崔颢,还有那个虽然读得不多,但却和李白很要好的高适。电影浪漫、豪情壮志、气势滂沱,整整168分钟的大唐盛世,而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是从一场安史之乱开始的。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旷世友谊,牵扯出那个时代的风云诡秘,当一切化为尘烟,能留下来的,只有文字,只有诗。

  “写诗”,是那个时代人人都会的事。大家以诗会友,以诗代信,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人们的联络唯有文字。所以在片中,李白和高适动不动就许下一个十年之约,在这十年中,可能完全没有联络,等到需要彼此相见的时候,就徒步、骑马前往,其中的岁月,见字如面,读诗如见人。在古代,等级阶级还是非常严苛的,比如官宦子女会有更多的机会、资源,而商人之子就属于下民,连投考功名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唐代还是属于比较开放的年代,当权者并没有剥夺大家写诗的权利,如果你有才华,诗写得好,广为流传,马上就可以出名,而这样的名气也可以带来有权之人的赏识。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名李十二,号称“诗仙”。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就算过多少年都不会忘的,一是因为他简单易懂,二是因为李白只用短短的五言绝句就描写出了一个旅居在外的孤独的人思念家乡的情感。我想,真正的大师就是这样,他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情感共鸣,而李白正是这样一个大师。

  电影用李白和高适的关系作为引子,描写了初唐、大唐和中唐三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以及政治风云。私认为,编剧创造的这个结构很妙,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都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而存在,任何一点风波都可能引起不小的动荡。李白和高适年龄相仿,相识于青年时期,两人都空有一身本领却毫无施展的地方,正可谓是报国无门,无人赏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两人的家世都不算显贵。李白虽然挺有钱,但无奈只是商人之后,高适,虽然祖上有点名望,却因为家道中落,早就不受人待见。李白是个大才子,希望通过行卷来取得功名,而高适,从小都不喜欢读书,好在习得一身好枪法,一心只想从军。两个空有豪情壮志的青年一见如故,就这样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四】

  这是一部几乎找不到参照物的电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动画还是真人。

  168分钟的时长,让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片长之首,也预示着它和其他动画电影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电影从高适的视角讲述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勾勒出盛世文人群像,也展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是真正的史诗片。故事以两条线分别讲述,一条现在时,以一场战争为线,一条过去时,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线。两条线一文一武,到影片最后凝为一点,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

  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语文课本不同、且更接近真实的李白。课本上有意无意隐藏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在片中完全展现。李白用酒精麻痹自己,用大笑麻痹他人,用狂放的诗篇掩盖不得志的郁闷,给世人留下一个洒脱的形象。

  片名中的长安,指的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三万里指的是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高适和李白,为自己的理想各自上下求索,最后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大器晚成,一个始终不得志。两个人都把写诗作为自己走上仕途的敲门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以后人们在意的不是他们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他们所创作的诗。在这一点上,两个人又殊途同归。也许在李白的眼中,自己一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是一个失败者。但当千年之后,银幕外的观众无一不被他的诗鼓舞过,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背上几句他的诗。

  黄鹤楼在战中被毁,影片最后高适说,只要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这里的长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以说,高适从军事的层面上保卫了长安,而李白则从文化层面上保卫了长安。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潸然泪下,但它又不同于常见的催泪片,它的催泪之处往往并不外显,而是暗流涌动,需要观者有一些联想或敏锐的感知,才能引爆那颗深水炸弹。比如,片中呈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的童年杜甫,当我们联想到他后来的忧郁愁苦,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酸。关于李白也是如此,当你知道了他一生的遭遇后,你再看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和爽朗大笑时,也会增添几分感伤。

  《长安三万里》笔触细腻又气势恢宏,视听方面也极尽中国古典韵味。它不仅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块里程碑,也为真人电影弥补了一个题材的空白。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五】

  起兴去看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待,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感动时刻。

  故事的角度选取可谓巧思,想要呈现盛唐气象,主人公不挑大家最耳熟能详也最想看的李白、杜甫,李白这般天才的视角太难领会,杜甫眼中的故事则又太复杂了,且这两人一个装承着整个盛唐的风采,一个又像是路过了盛唐而余生都在怀念那逝去的、不复回的光华。高适,在两者之间,他的大半生都在盛唐度过,却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在长期在长安干谒、游荡,流连于醉人的繁华之中。他少年时去过一次长安,当然也是同他人一样干谒求荐,失败后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耕读十年,可见他性格中沉稳自尊的一面。

  片名 “长安三万里”,取自明代陈子龙“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导演解释道,长安是诗人们的梦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他们与梦之间的距离。影片故事发生在战争中,其时的长安已非那个众人梦想的长安,而高适即便在盛唐之中,也并未与那片锦绣光华有过切身的交汇。这个视角选得别致,隐隐凸显出一种危机感,让他在长安的酒肆中看到的诗人们俱怀逸兴壮思飞的场景,都让观众既沉醉又觉出一丝疏离,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历史的无情并不会为这样的诗国盛事而网开一面。

  高适回忆中的青山碧水、策马纵横,是对唐人世界的青春少年之气的很不错的视觉呈现。但印象最深的片段自然还是《将进酒》。李白吟着诗,人间突然变成一场梦境,众人骑着仙鹤翱翔,与仙人们碰杯痛饮,他们也是怀有天才的谪仙人,在这一刻回到了天上,也成为后世回望中的璀璨星辰。看到银河时,我心中一动,因为最近在做一本关于唐代文学的书,我就在文案中将唐代诗人们比喻成了“文学银河中的璀璨群星”。而看到仙人们的形象时,我似乎突然理解了中国文化里对神仙的向往——那是脱离了具体的悲欢苦乐、琐碎庸常的人,风度翩然,气度潇洒,是“理想的人”的投射。想到这里就不免要拉踩一下当代的仙侠剧了,都当神仙了还要分高低贵贱,搞内卷竞争,审美太低了。这一段里还有一个小巧思,波涛翻涌的海浪中有一只鲸鱼,应该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杜甫的诗中游出来的——“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其四》),他用“碧海擎鲸”来形容雄健的才力与阔大的气魄,当李白、杜甫、高适聚在一起,这条鲸鱼仿佛是他们自己的写照。

  创作者们努力地想创造出一个细节到位的、扎实的唐代环境,在很多设计上也体现出了用心。比如唐代作为一个贵族社会对出身、门第的重视,当时便出现的唐人诗选集《河岳英灵集》等。还有一些有趣的设计,比如诗佛王维的形象直接用了菩萨的脸,马的形象几乎都仿照了韩干的《照夜白》。

  但很多地方仍然逃脱不了“看图讲故事”这种想当然的模式,比如李白吟咏“床前明月光”的场景,与诗句中的思乡之情并不很贴合,很明显是为了引出这首诗而引出。最大的槽点可能是寻孟浩然所问之事了,若是在那样的问题下写出《黄鹤楼赠孟浩然之广陵》,哪可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然韵致呢。

  还有一个有些苛刻的想法,就是,唐诗为何美?当然,那些诗句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只要一念出来,我们便知道它很美。但只是吟咏两句、想象一下画面,创作者以此来感动观众,观众以此来感动自己,就太容易了。崔颢的《黄鹤楼》也许还好在歌行与律体的交融,《燕歌行》还好在高适的慷慨苍凉之气,而李白的“天才”也并非真的是上天直接塞进他脑子里的,他曾刻苦地模拟过六朝的作品,只是以极致的天才融汇了前人的成就而又自然天真如儿童语。相比于影片里高适稳健、睿智的形象,李白的“少年气”则显得过于轻浮了,他的“天才”也被诗句的简单朗诵而衬得过于轻巧了。事实上,天才李白与尘世的对峙,是一场精彩又残酷的人生啊。那是另一个过于难讲的故事,期待什么时候能有好的呈现。

  片尾彩蛋,出现了许多写到长安的诗词,我也瞬间回到了曾在诗词中读到长安的记忆,“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而片尾突然听到白居易的“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一句之间极速的人生变幻,简直让人当场堕泪。长安居,大不易,盛唐的故事并不都是灿烂的,什么时候能将这灿烂的浪漫与背后的幽暗、苦难一起讲得更好,《长安三万里》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六】

  观影前有一点要注意,电影是高适视角,直观呈现了高适的经历和困境,但没有李白的,直观呈现的李白是高适眼中的李白,非常的偏颇偏激

  李白不被高适理解的另一面,是通过其他配角侧面展现的,发现不了这一些,那么这部动画里的李白,在你眼中就会是高适眼中的李白

  李白是有颗玲珑心的人,清醒而又痛苦的挣扎活着。他交友,不看身份、不看性别、不看贵贱,能平等地欣赏所有人的才华,与高适初次相识就能看懂高适心中的那团锦绣。但相对的,高适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不懂李白的一些行为,也没仔细探究过李白那么做的原因。

  这个电影,很多前后对照的情节,有些人因此评价电影无聊,老是重复放一些相似的情节,表面上看确实是重复,但这些情景相似却又不同,如果理解了这些不同,就能看到高适所不知的李白的另一面。

  高适的两次赴约,和李白的两次遗忘

  高适第一次赴约,于高适,是跟欣赏的朋友之间不可辜负的约定,但于广交朋友的李白,一年之约只是他随口说出的客套话,他没想过高适会来,但看到高适他很高兴,带着高适一起去做他觉得对的事,冲进"龙潭虎穴"把舞女带到她想去的地方。一片混乱之后,两人之间的第一次分歧成了这段友情的转折点,高适认为李白是在胡闹,是在虚度光阴,有此才华不应该如此,对此直言相谏。李白只是怔愣了一瞬,没有反驳高适,也没有对高适的不理解产生怨怼,反而觉得高适这个能规劝他的人能处,并从此把高知当成最好的朋友

  这一段里,裴十二是点睛之笔,她用武力击败了高适引以为傲的高家枪,替李白反驳了高适的话。她自己也好,李白也好,那个舞女也好,都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但受身份限制,他们永远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大晚上跑到别人晚宴抢舞女,对世人来说是疯狂且无法理解的事,但对裴十二和李白来讲,只是做了他们认为对的事,帮了想帮的人。就如动画开始,看起来肆意张扬无忧无虑的李白,实际上是带着好友吴指南的尸骨到处云游,马匹被抢之后,他担心的不是钱财,拼性命想抢回来的也只有好友的尸骨。李白在这部动画里面,前期一直是个矛盾甚至是有些割裂的人,他所有的悲伤痛苦都掩藏在嚣张肆意的表象之下。

  这一部分更妙的地方在于,裴十二离开之后,李白依然没有直面高适对他的指责,而是用欣赏肯定的语气,骄傲地笑着重新对高适介绍他的优秀的女性朋友裴十二。(此时此刻,我认定的最好的朋友不理解我没关系,但我那位优秀的女性朋友你不能不知道)

  高适第二次赴约,是李白写信邀请的,从配音老师的证据和那封信的措辞,可以看出来李白写信的时候整个人是非常亢奋的,他觉得自己前途有望,得到了贵人赏识,想邀请高适这个最好的朋友去长安,在仕途上捞一把高适。从高适收到信,到高适抵达长安,动画一个分镜就交代过去了,但实际上从梁园到长安有很长一段时间,中间李白遭遇了什么,高适不知道,他后来也没有了解,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流连酒肆,发着酒疯,忘记了他们约定的李白。这一次,李白的身边没有裴十二帮忙说话,所以高适转身走了,他理解不了,为什么得到贵人赏识的李白要像在扬州的时候一样摆烂虚度光阴,还根本不把他们的约定当一回事。

  但站在李白的角度来说,在白衣变朱衣,经历过最初的狂喜之后,他认识到了一个更残酷的事实,他在当权者眼里只是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消遣,他实现不了心中的抱负,更无法帮自己的朋友,所以他只能借酒消愁。这一次不是他随口说的约定,也不是不把约定当一回事,而是高适到的时候,他真的醉了忘了。

  李白两次找高适和三次说高适是最好的朋友

  李白两次寻找高适,都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刻,不是单单受挫了就去找高适谈心消愁的。

  第一次是家里突逢世变,最爱他的父亲去世,等他赶回去,家产被兄长们瓜分,他被赶出了家门,从此无依无靠偏又仕途无门。这个时候入赘,好像是他活下去和改换门庭走仕途的唯一途径。他也有纠结,不愿意向现实低头,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软弱,所以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亦师亦友的好友孟浩然,或许李白早已知道孟浩然的答案,所以他是修书给孟浩然的,而他本人却是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去找了那个唯一劝诫他的好友高适。高适的“否”是他继续在逆行走的勇气,然后在高适的陪同下,他也迫切地希望从孟浩然那里看到同样的答案,可是在追着行船,看到白布上写的“当”字,他眼里的光没了,整个人都消沉了。唯一支撑着他的高适,也在当晚留下“否”字的帕子后离开了。

  李白知道高适不懂他,所以在这次会面的时候,他第一次对高知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李白第二次寻高适,是被杜甫带过去的(一声叹息,前面高适第二次找李白也是杜甫带的路,这该死的前后对比实在是太伤了,这两个人明明都看重这段友情,但终归是渐行渐远)。此时,李白终于放弃追逐人世间的名利,打算潜心修道,他找到高适,对高适说“修道路途艰辛,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有你陪着我应该能够坚持下去”。但李白真的是怕修道路途艰辛吗?还是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道别呢?

  黄河边的将进酒,是李白此生最后一次见高适,他看着高适离开的背影,喊道“此生可能再无相见之日,不管你信不信,我的那首诗是照着你写的”。他知道高适不懂,不信,但他始终想让高适知道,那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从来不是假的。但高适没有回头,只是停顿了一下,然后依然走向了人生的下一个战场。

  倘若高适的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宝剑锋从磨砺出走向人生巅峰的励志剧,那李白的一生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高适不管遭遇什么,他始终能回到自己的心灵家园“梁园”,继续沉淀、磨砺自我,他始终有得选,只是看他愿不愿意,比方说与他祖父有旧的哥舒翰抛出的橄榄枝。但李白孑然一身,一无所有,出身又堵死了他的仕途,他没有备选项。电影里穿白衣的人很多,但李白是唯一一个被路人指着嘲笑“一身白衣,能有什么本事”的人,电影开场那句“捷径岂是为寒门而开”已明示了李白的结局。

  身份的不对等,注定了身处上位的人没办法完全理解下位人的处境,也注定了这段友情只会是单向的,李白视为最好朋友的人始终不理解他,理解他的人也帮不了他。

  当生命即将走向终结,过去纷纷扰扰大家皆已释然,最好的结局就是李白能坦然地吟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适在小童说出最喜欢李白的诗时,能淡然回复“无妨”

  但令人emo的是,动画的结局已经是相对好的了。动画因为是主旋律,整体还是向上的。

  但实际上,李白到死也没放弃过追寻他的梦。他被大赦后,放弃了走仕途,但听说李光弼大军要去讨伐史思明,他非常激动,穿上战甲前去追随,可在途中就生了重病,直至次年去世。李白,一辈子都在追他的梦,但他始终没追上。

  高适啊,晚年从仕途来说确实是向上的,但在潼关陷落不久后,高适的家乡睢阳也发生了惨烈的睢阳之战,动画里的梁园就在这个地方。高适数次写信请求附近援军支援睢阳,但都被无视,他只能看着自已的家乡孤立无援然后被攻破。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七】

  《长安三万里》明线是写李白仕途的受挫、积极入仕的进取精神的失落,暗线则是写盛唐气象的衰竭、盛世的崩塌。它以李白的极致天真、极致浪漫,来体现盛世的进取心态;又以李白的受挫和凋零,来折射盛世的衰落和一个浪漫的文学时代的落幕。

  有人或许会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唐代大诗人里高适可是身居高位者,这不是盛唐进取心态的回报吗?可高适的仕途,很难说是轻松。四十六岁的高适得到他人的推荐,才当上类似县公安局长的官员,如果不是安史之乱,他可能就一个小官当到底了。安史之乱爆发,他选对了政治阵营并得到重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但这并非盛世下积极入仕的结果,而是乱世中因缘际会的运气。

  由此,高适晚年的身居高位,并非盛世的体现,而是盛世衰败下的意外。而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在面对沦为阶下囚的李白的求救,终究是选择无动于衷。电影中说他救了,可实际上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盛唐气象终究是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杜甫痛苦而伟大的“三吏”“三别”;积极的入仕精神,也如电影中老去的李白日渐臃肿肥胖的肉体一样,他终于在相扑中败下阵来。

  以往追光动画总被诟病故事性弱,但这一回的《长安三万里》确实是一部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甚至具备了史诗的品格的作品,它不仅写了一个人,也写了时代的群像,更写了一个时代的落寞。

  电影唯一让人担忧的是,它缺乏一个浓烈的情绪出口,这让人担忧它的市场境遇。电影最后的落脚点在于“诗在,长安就在”,这是一个比较正确和安全的落脚点,肯定了高适和李白在不同层面上对盛世精神的传承;可这个慷慨激昂的收尾,又与电影中给人的一贯情绪有些跳脱,因为电影中让人感受最深的,不见得的是盛世的浮华与浪漫,而是唏嘘,是感伤,是挫败,是衰老,是友人的分道扬镳,是浮华的毁灭,是纷飞战火中的民生疾苦……这一切,又是谁的责任呢?

  以此观之,《长安三万里》既可以看作一封写给盛唐的情书,是盛世的赞歌,更是一曲大唐的挽歌,是一则“盛世危言”。

  推荐阅读:

  长安三万里电影剧情介绍

  榜样观后感合集

  讲座观后感1000字

  廊桥遗梦电影观后感精选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014491.html
延伸阅读
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农业调查报告”将为您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做好撰写报告的准备,例行报告不能变成“例行公事”,而要随着工作的进展,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写出新意
2023-07-17
查体报告篇1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我于xx年xx月份,对我实习的学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
2023-07-17
我的手机摔了那么多次,但是我的身高救了它。~~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推荐?出国留学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伤感唯美情感语录汇总74条,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伤感唯美情感语录【篇1】1、未来
2023-07-17
“立春之际,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事业蒸蒸日上,发展更快更好!”在这个节气之际我们都会向朋友们表达祝福。二十四节气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
2023-07-17
励志的句子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眼前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为了让我们眼里有爱,我们会誊写一些励志的语录。哪些励志的句子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呢?《最文艺的励志语录》是我们深度推荐的一篇文章,欢
2023-07-17
最近出来一档长安三万里电影,《长安三万里》第一主角当然是李白,但是主创并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巧妙地避开正面的直接书写立传,采取了独特的侧面描画。小编挑选出一篇有价值的电影剧情介绍为“
2023-07-11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观后感作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观后感写作格式指导,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一、怎么写“观”
2022-10-24
最近的电影层出不穷,电影《我爱你》是一部针对家庭来围绕着的影视电影。小编也对这个电影产生了共鸣,那么就由出国留学网给你整合带来电影“《我爱你》”观后感,欢迎阅读和采纳。《我爱你》观
2023-06-30
写作品名观后感时该按照什么格式来写呢?经典的影片经过岁月的磨炼而变得优秀,我们观看优秀电影的过程,也是与导演和编剧的思想碰撞的过程。观后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价值的体现,写好
2023-06-26
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资料。你知道该如何完成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名观后感吗?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在看完一部好影片后,我们可以试着去写一篇《八角笼中》观后感。看完这部影片
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