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初中历史教案

字典 |

2023-08-24 10:15

|

推荐访问

初中历史教案

【 liuxue86.com - 初中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1、原因: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②农奴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影响: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合作探究:

  1.结合教材P121“活动与探究”对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2.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B、农奴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贵族地主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

  日本:A、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837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农民起义就是一个典型。 B、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西南部大名和商人、资本家接近,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现状。而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加之武士的生活状况恶化,已由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反幕府的力量。 C、民族危机严重,幕府引狼入室,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内外因的结合促进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进行了改革。

  ②、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

  相同点: ①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

  四、自我检测:

  1、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 A )

  A、废除农奴制 B、废除君主制度 C、废除贵族世袭制 D、废藩置县

  C、 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五、拓展探究:

  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维新使它绝处逢生。19世纪末期,中国民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

  (1)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危机?

  (2)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寻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3)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4)明治维新使日本绝处逢生,戊戌变法在中国为什么失败?

初中历史教案【篇2】

  教学准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一、教法选择: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二、学法引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法。

  三、课堂组织形式:

  面向全体学生,以四人小组为活动主体,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利用图片资料、创设情景活动辅助教学。

  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

  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初中历史教案【篇3】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文明之祖,指的是炎黄战蚩尤,“禅让”时代的尧、舜、禹,大禹治水。其核心是黄帝对人类的贡献,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一些资料图片信息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是中华文明之祖的贡献。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二、目标及分析

  1、目标: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掌握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分析: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掌握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禅让”的含义与实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什么叫“禅让”制,其中关键是教师提供历史资料,学生讲述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从中形成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四、教学条件支持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他们究竟对中华民族有什么历史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问题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使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和蚩尤的基本史实和华夏族的形成。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补充一历史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1:炎帝、黄帝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见课本P11页)

  问题2:“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1)炎,黄战蚩尤

  (2)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3)地点:涿鹿

  (4)交战双方:炎帝、黄帝部落同蚩尤部落

  (5)性质:部落战争

  (6)结果: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问题3: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炎帝、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此后炎、黄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初中历史教案【篇4】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北京人及其生产、生活情况是重点。因为北京人的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得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较多生产生活遗迹,可以充分证明北京人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等情况,区别人和动物,证明劳动创造了人。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地域与北京人相同,与北京人相比较,在体质和脑容量方面与现代人更加接近,掌握的生产技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对比中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进过程。

  ⑴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是难点,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等。由于学生年龄小,以前接触历史知识很少,加之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⑵劳动创造了人是难点。初一的学生尚未接触到社会发展史,对于人类进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恩格斯的话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很吃力,需教师循循善诱。

  教师让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井引导学生从体质特点、制造工具、使用火、社会组织形式、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初步学会通过对比认识、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初中历史教案【篇5】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 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公元4xx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2.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 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二、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4、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5、课后作业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六、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 2、统一北方 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初中历史教案【篇6】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推理活动与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语言表达及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历史课外知识量的储备及一定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等。

  本节课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在学习上多少有一些不适应;本课的学习内容距离今天的学生生活实际非常遥远,学生们难以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调整教学策略,注意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等媒体素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对学生的表现也要给予及时肯定。

初中历史教案【篇7】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2.西周的分封制。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想了解更多初中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初中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08853.html
延伸阅读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编写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先导,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编辑不遗余力地制作出了这份让您满意的“乘法的初
2023-08-2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智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是学偶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许多学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解
2023-08-19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灵魂。出国留学网编辑花费了不少时间搜集整理了“初中心理教育教案”的相关内容,我们感谢您的阅读和收藏也希望
2023-08-16
初中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2023-08-15
安全教育教案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堂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风险,学习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能。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开
2023-08-14
鉴于这个话题,笔者准备了一篇完整的“初中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十分关键的教学工具,我们需要认真地撰写每一个教案课件。撰写教案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希望您能多多关
2023-05-14
教案一般需要具体到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教学步骤等等。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初中九
2022-04-13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
2022-04-13
历史是从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据考据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九年
2022-04-12
每一名老师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那么借助教学反思就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九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