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最新医学导论心得(范本十五篇)

字典 |

2023-09-09 08:47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当我们受到某件事情的启发时,我们应该花些时间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以便于总结以往的问题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与“医学导论心得”相关的内容,请定期访问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医学导论心得(篇1)

  制度社会现状医生

  11月6日晚,河北一男孩掉进深井。500多人参与了60多台挖掘机的施工。经过数小时不眠的抢救,孩子终于获救,但不幸的是没有生命迹象。让人心寒的是,当医生宣布孩子死亡后,孩子父亲对救护车拉着尸体去火葬场有异议,污蔑司机延迟了孩子的抢救时间,并且在医院大闹。

  在当今猖獗的医闹中,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也能感受到等待了100多个小时的医务人员的无奈。《医学导论》是我从一个普通人转变到医学生的第一课,但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读这本书,我希望它是所有人对医疗事业转变认识的第一课。

  本书涵盖了医学史、医学教育体系、临床诊断等内容,有助于初学者加深对医学史业的认识。当了解成为必然,矛盾也许会缓和很多。

  书中很大一部分介绍了当前的医学教育体系。这一制度一制备受争议,并将永远与外国制度相媲美,但在我看来,这是唯一的出路,至少现在是这样。就美国而言,美国医学生的精英教育是实践教学,只有少数人能成为医生。

  而国内对医学人才需求量大,基础教育体制也与国外存在差异,再加上医学生众多而教育资源有限的局面,实践操作的缺乏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医疗制度、医学教育体制不断地被呼吁进行改革,但即使是在当今制度下,依旧有不少国人走在国际医学事业前列,因此我们更应该活在当下,不被时代的竞争所淘汰。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以医学生的身份去医院时,一个医生感叹现在还敢选择学医的人真是不多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觉得社会对医务人员的不公。当然,这与整个社会现状有关。

  “看病难,看病贵”“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所带来的困扰是所有大医院都逃不开的,老百姓医学常识的匮乏更加激化了这一问题。病人死在医院就必须赔偿,将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医生。但人们忽视了医生并不都是医生。

  这种简单而荒谬的逻辑令人震惊,但确实实普遍存在的。作为医个个体医生,他只能逃避,只能承认自己的不幸。

  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医生的生存。复旦医学博士联盟曾发文挖掘过几层医学真相。看病贵,是药贵检查贵,医生不贵。

  公众对健康的无知,对医学的不合理期望和对疾病本质的无知。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以专业医学教育为主,但对公众的科普教育却一直缺失。可以说,医生已经承担了所有医疗问题。

  砍了医生,病还是不能治好。烧了医院,人也不能起死回生。我是医学生,我可以选择不做医生,但谁可以选择不生病。

  谁能勇敢地说他不需要医生?

  我们是医学生,我们注定要在裂缝中生存。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医学导论心得(篇2)

  这学期的医学入门课程结束了,我们还没有开始很多专业课程。本课程为我们初步介绍一些一学知识,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指导作用。其中我对于“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这一节的印象比较深刻。结合导论课的其他内容,我想谈谈对中西医的一些看法。

  中医与西医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借鉴,互相取长补短的。比如中医理论的“ 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中医的基础理论甚至可以借用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来解释;而中医的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认识系统生物内部规律的指导。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我们都应该注意它们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对西医而言,如何使人体健康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基本研究方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科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遗传/基因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于是,基因/遗传研究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重点探索它的医学价值,即揭示与人类表型、疾病相关的dna序列、系统实验分析、信息分析,也即生物医学、基因组医学及转化医学的崛起。

  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病情的研重程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病情的轻微程度也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病可被分为三个主要类型:

  遗传性基因病——如囊性纤维变性、苯丙酮尿症和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等,这类疾病是由异常的基因从一代传给下一代引起的;体细胞基因病——它是由身体的一部分中的基因发生异常引起,肿瘤就是这类疾病最典型的例子。很少有人知道威胁人类生命的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尽管体细胞变化不会传给下一代,但是各种肿瘤发病倾向是可以通过异常基因而遗传的;第三种类型是染色体变异,如唐(down)氏综合症,这是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遗传造成的。

  至此,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在疾病的诊断上,过去是从病人的症状推断可能发生的疾病,21世纪可望对人类大部分疾病实现基因水平的诊断,再辅助以先进的医疗器械,便可以准确无误地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在**方面,现在主要依靠药物**。今后,该病**主要由基因**引起,即将人类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替代异常致病基因,从而达到**的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正常基因,因此基因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疾病等将成为可**的疾病。

  关于人的衰老原因也会从根本上得到阐明,以后将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使大部分人活到100岁以上,实现延年益寿的梦想。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病理免疫机制、神经活动机制等的深入认识,对该病的认识也越来越详细。可以说生命科学促进了西医的发展,使西医的到了更好的补充。

  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设备和技术被应用于医学,病理学也得到了发展。人们对其**、病机、病理变化、转归的认识更加准确,这使得西医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于中医来说,它不同于西医是建立在大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封建主义社会为基础,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构架的逻辑体现。因此,中医更注重个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和阴阳平衡。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他们用阴阳对立的关系来解释事物的一般状态,描述人体的基本情况,分析事物内部发展变化的各个环节。

  然而,要想成为反映体内事物发展变化的指标,使之成为衡量脏腑功能特征的通用尺度,就必须厘清其在中医理论中的特殊性。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学并没有像西方医学那样取得重大突破,中医学的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中医理论中包涵了许多哲学思想,使其没有充分体现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中。

  如果想把西医中的一些知识与中医相结合,使得中医能够有大的发展,就需要知道中西医的不同与如何统一。

  中西医是分别属于不同哲学方**体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偏重于朴素辨证唯物主义的总结归纳、直觉感悟方式,而另一种是偏重于机械决定论影响下的还原分析、实证主义;一个是宏观,一个是微观——我认为简单说就是中医强调感觉,西医注重数据。由于在不同方**的影响下,中西医两种医学分别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生命医学这门科学做了演示,揭示了不同的规律和现象,如经络学说、藏象学、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说,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反映了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现象或规律,这是他们的不可通约性。

  但事实上,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一门科学,在逐渐形成只是的过程中,它也包括了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但哪些成分所占的比例更大。片面强调和夸大不可通约,忽视或否定不可通约,片面强调和夸大不可通约,忽视或否定不可通约,是不现实的,这将影响对中西医结合规律的正确认识。也就是说,学***的时候也不能否认西医关于解剖、病理等的观点与数据;学***的时候也不能不管中医对于人体“气”的解释。

  中医学理论缺乏对内部系统各个层次的认识,而系统生物学的目的是揭示其内部成分和动态特征。两者的结合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因此,对中医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分子水平上理解中医理论。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虽然中西医有很大的不同,但根本不交叉,中西医结合也并非不可能。

  例如,中医注重治标、治本,而西医有时治是表面病。因此,有时候中医的过程比较长,而西医的过程比较快。那么不妨使用西医中的分析手段,对中医的**方案中的用药、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成分,再配合成西药,不就可以既快速又治本的解决同一类病症了么。

  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基于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医疗领域寻求最优效益的需求,都决定了在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

  ,中西医结合需吸引医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广泛参与,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

  中西医结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西医药学的结合,其与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共为中西医结合实践的主要方面。中西医药学,共同构成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结合,将会产主统

  一、新型的医药学理论体系。仅有中西医学结合,没有中西药学结合,则中西医学的结合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的;若无中西医学结合,中西药学的结合亦难彻底。这两类结合,互相促进,不断深化,最后达中西医药学结合。

  中西药学所提供的药物及使用规律,都是为防治人体的疾患,此为二者结合的根本所在。因各自的特殊性或称内在的科学性,决定了结合的基础与核心将是中药学。

  中西医相互结合,可以使得医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也可以使得治病救人变得更加容易、有效。

  以上为我通过导论课引发的对于中西医的兴趣与感想。同时,导论课使我感觉到不仅仅只有临床专业在治病救人,任何研究工作者都是在治病救人,悬壶济世。只不过他们是以一种幕后的角色在帮助大众远离疾病的痛苦。

  我想这正是医学导论课的一个作用,让我们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与自豪感,更加愿意在未来进行科学研究,造福人类。

  二、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哭哭啼啼和别别扭扭改变不了糟糕的现状。心子开一点,认真地该干啥干啥,反倒走得顺畅许多。扛得住多少东西,最后就会得到多少东西,大致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三、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四、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五、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六、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七、有些决定,只需要一分钟,可是,却会用一辈子,去后悔那一分钟。

  八、“忽然想通了”,这五个字说来简单,要做到可真不容易。我佛如来在菩堤树下得道,就因为他“忽然想通了”.达摩祖师面壁十八年,才总算“忽然想通了”.

  无论什么事,你只要能“忽然想通了”,你就不会有烦恼,但达到这地步之前,你一定已不知道有过多少烦恼。

  九、如果他总为别人撑伞,你何苦非为他等在雨中。

  十、我对前任的感觉很简单,哪怕他的女朋友来我面前秀恩爱,我也不会觉得烦。就像在看别人吃一碗很香的卤肉饭,吧唧嘴巴弄得很大声,但我自己心里是明白的:我吃过那种饭,其实没那么好吃。

  十一、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声叹息。

  十二、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我心里有过你。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十三、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十四、当你在转圈的时候,这个世界很大,当你勇往直前,这个世界就很小。

  十五、现在男女之间的恋爱,总是答应太快,结果分手也快。人性的规律是容易得到的就容易放弃。凡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不管是感情还是物品,都会使人顿生珍惜之感。所以在感情上,当

  有人追求时,内心的一份矜持是必要的,即使心里很爱,也需要给追求者时间和难度,这样两人走到一起才会珍惜感情、地久天长。

  十六、我从来不会在分手很久后才会哭,因为不值。

  十七、高兴呢,就允许自己高兴一天;难过呢,也允许自己难过一天。关键是这一天过去了,你得继续往前走。

  十八、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ta的整个世界。

  十九、我们渐渐的放开了对方的手

  二十、为爱投入不应该被苛责,只是忘记自己却是爱情里的最大弊病,也许,爱情里最好的状态不是牺牲与忍让,而是站在可以看到彼此的位置里,在对方的眼里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二十一、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二十二、“做自己”很难,但更难的是遇到能接受你“做自己”的人。

  二十三、只有在你最落魄时,才会知道谁是为你担心的笨蛋,谁是形同陌路的混蛋。

  二十四、老天在送你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

  二十五、很奇妙的一种感觉是,曾经的陌生人,突然之间成为了你的整个世界。我们不可能再有一个童年;不可能再有一个初中;不可能再有一个初恋;不可能再有从前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昨天,前一秒,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

  ——生命原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

  二十六、有时阳光很好,有时阳光很暗,这就是生活。

  二十七、再多的“我爱你”也抵不过一句“分手吧”

  二十八、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二十九、当生活给你设置重重关卡的时候,再撑一下,每次地咬牙闯关过后,你会发现想要的都在手中,想丢的都留在了身后。

  三十、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

  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医学导论心得(篇3)

  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设备和技术被应用于医学,病理学也得到了发展。人们对其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转归的认识更加准确,这使得西医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于中医来说,它不同于西医是建立在大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封建主义社会为基础,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构架的逻辑体现。因此,中医更注重个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和阴阳平衡。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他们用阴阳对立的关系来解释事物的一般状态,描述人体的基本情况,分析事物内部发展变化的各个环节。

  然而,要想成为反映体内事物发展变化的指标,使之成为衡量脏腑功能特征的通用尺度,就必须厘清其在中医理论中的特殊性。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学并没有像西方医学那样取得重大突破,中医学的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医理论中包涵了许多哲学的思想,使之不好完全由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来体现。

  如果想把西医中的一些知识与中医相结合,使得中医能够有大的发展,就需要知道中西医的不同与如何统一。

  中西医是分别属于不同哲学方**体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偏重于朴素辨证唯物主义的总结归纳、直觉感悟方式,而另一种是偏重于机械决定论影响下的还原分析、实证主义;一个是宏观,一个是微观——我认为简单说就是中医强调感觉,西医注重数据。在不同方己的影响下,中西医以各自的思维方式展示了生命医学的科学性,揭示了经络学说、藏象学说、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等不同的规律和现象。这些不同的理论反映了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现象或规律,这是他们的不可通约性。

  但事实上,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一门科学,在逐渐形成只是的过程中,它也包括了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但哪些成分所占的比例更大。片面强调和夸大不可通约,忽视或否定不可通约,片面强调和夸大不可通约,忽视或否定不可通约,是不现实的,这将影响对中西医结合规律的正确认识。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时候也不能否认西医关于解剖、病理等的观点与数据;学习西医的时候也不能不管中医对于人体“气”的解释。

  中医学理论缺乏对内部系统各个层次的认识,而系统生物学的目的是揭示其内部成分和动态特征。两者的结合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因此,对中医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分子水平上理解中医理论。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虽然中西医有很大的不同,但根本不交叉,中西医结合也并非不可能。

  再比如,中医注重治标、治本,而西医有时治治疗表面病。因此,有时中医的治疗过程比较长,而西医的疗效比较快。那么不妨使用西医中的分析手段,对中医的治疗方案中的用药、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成分,再配合成西药,不就可以既快速又治本的解决同一类病症了么。

  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基于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基于在医学领域谋求最大利益的需要,在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

  中西医结合需要吸引医学领域个学科的广泛参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和融合。

  中西医结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西医结合,这是中西医结合实践的主要方面。中西医结合,共同构成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将产生主系统

  一、新型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只有中西医结合,没有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也很难完成。这两种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深化,最终达到中西医结合。

  中西药学所提供的药物及使用规律,都是为防治人体的疾患,此为二者结合的根本所在。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或内在的科学性,组合的基础和核心将是中医。

  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水平,也可以使治病救人更容易、更有效。

  以上为我通过导论课引发的对于中西医的兴趣与感想。同时,导论课让我觉得,临床专业不仅是治病救人,任何研究人员都是治病救人。只不过他们是以一种幕后的角色在帮助大众远离疾病的痛苦。

  我认为这只是医学概论课的功能之一,它使我们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和自豪,更愿意为了人类的利意在未来进行科学研究。

医学导论心得(篇4)

  寒假期间,我在大连X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临床医学导论实习。一周的学习过程在科室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结束。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教我开始重新思考医学,以及我的医学之路。

  实习的第一天,带我的王老师告诉我:“神经内科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是因为治疗方案单一,复杂则是因为范畴内的病很难有明确的诊断,也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而一周的学习过后,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无奈。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是疾病的发展总是超过医学进步的步伐。在临床,就算是最优秀的医生,也会遇到,难以认证,或即使认证,也束手无策,只能姑息治疗的局面。实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一名女性患者,19岁,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王老师写好处方,送走患者及其家属后,很无奈地叹了口气。我借机向老师询问,老师说:“这一类病,患者会逐渐丧失脊髓小脑功能,却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说是绝症了。现在,也只能开一些神经营养类药物,进行康复训练。”

  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究竟医学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的观念告诉我,医学就是救死扶伤,起死回生。因而,我评判一个医生的能力,也狭隘地以能否治疗X一种疾病为标准。可现实是,一个医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科室。而即使穷尽毕生的心力,一个人,也难以精通X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就算对X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都有深刻的了解,我们还是缺乏应对每一种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能够治愈所有疾病,只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西方医学界流传着一句格言,“To cut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也就是说,医生的主要职责并不是治愈疾病,而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关心患者心理和道德上的完善。所以才会有人指出“ Treatment is more about restoring the peace of mind than about producing a cure.(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医学的目标不应当是狭义的健康,而应该定位于人的尊严。医生应当维护患者要求生命尊严的权利和能力。医生不但是要让人体面地活,更要对无力救治的患者细心照顾,让患者体面地离开。文学家爱默生说:“只要生命还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其实,医生的价值,就是生命尊严的价值。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种标准是对医生过分的要求。但是,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也就是说,选择医学可能是个偶然,但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甘愿奉献一生的忠诚和热情。《温病条辨-自序》指出:“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王老师就常常跟我念叨这句话——“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既然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那就选择了一条严格的人生标准。也就无怪乎很多人都抱怨医生难当了。

  都说医生难当,因为医学知识更新快。Harvard大学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教授曾对学生说:“在十年内,你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一半会证明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半是错的。”但“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医生只有强化基础知识,广泛涉猎,定期阅读文献,获取在过去30~40年间医学领域所发生的巨大进展,同时,高度重视理论知识与临床能力相结合,互相促进,才能紧跟前沿,救治危病。可以说,在学术水平上的不断攀登,是每一个合格的医生,都必须面对的任务。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39724.html
延伸阅读
签署合同时,首先要明确合同内容并达成一致意见。在书写合同时,应注重准确呈现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规定合同条款,避免模糊不清或漏洞。因此,现今大家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2023-09-09
引用励志的话语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帮助我们增强对即将要做的事情的自信。因此,写下一些励志的句子可能对我们有所帮助。我想分享一些关于适合上路的励志句子的观点和见解,希望能
2023-09-09
进了水族馆,我发现它和广州、香港的水族馆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真实的海洋世界,所有的展品都与海洋有关,不像其他海洋博物馆,除了一小部分展区,更有娱乐性。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海洋生物。他
2023-09-09
“刺骨的寒风从季节深处吹来,以冰冷姿势划过我黯淡的眼眸。”今天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超伤感句子文案。我们每天都会有积极或消极的心情,在伤感的环境中,我们的情绪变得极不稳定。文字让我们的
2023-09-09
经过优化与改进,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德能勤述职报告”的文章,并分享如何撰写一篇出色的范文。范文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请务必将这篇文章添加至收藏夹,以便日后
2023-09-09
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挑选主题为“专业导论心得”,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或许,在某个特定时刻,我们会有新的体悟,此时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心得感受,
2023-06-12
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该话题不妨看看“求职心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经历过的事情总会给我们带来一点收获,我们可以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就是写出自
2023-05-13
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经历风雨后的经验和阅历,不妨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在反思自身不足的时候,可以在写心得体会中进行总结,怎么才能写好一篇全面的心得体会呢?研修心得篇1常态课研修心得
2023-08-22
经过出国留学网编辑的精心调查和剪辑整理,这篇“医院管理心得”或许会给您带来一些收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将它们汇聚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
2023-06-25
应该写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某些事情使得我们有了一些心得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感悟进行总结并记录下来。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加强我们的写作能力,让我们成长,出国留学网认真整理了大量信息推出了
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