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教案设计(推荐十三篇)

字典 |

2023-09-14 07:59

|

推荐访问

教案设计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案设计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洞庭》,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过程、说教法、说学法四个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目标

  《望洞庭》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古诗,本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刘禹锡选取了月夜遥望洞庭湖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提出了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验诗情,领悟内容,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等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进行背诵;

  2、理解诗意及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办;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得重陶。

  说重点:因为中国古诗词言简意丰,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理解诗意并感受诗中所描绘得景色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本诗的想象力丰富,但小学三年级学生大多只有在教师的启发下

  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与文本对话,所以我将“欣赏本诗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定为本点次过程课的难点。

   二、说过程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在本环节中通过和学生交谈引出课题,并交流洞庭湖的资料,使学生对洞庭湖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便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入境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歌是唱出来的,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他的独特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一读,字正腔圆,学生初读本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读写“和”和“磨”来突破读写难关。二读抑扬顿挫,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三读诗中意境,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异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懂诗意,还要想象画面。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身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中,用不同形式的读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三)抓重点词,想象诗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中意境,抓住“和”字想象湖光和“秋月”相互映照下的洞庭湖并重点体会镜未磨中洞庭湖的平静,在后两句的引导中我重点抓住“翠“”结合“青螺”来理解洞庭山的绿和潭面的平静,至此本课的难点得以突破,洞庭湖的美景也在学生的脑海中得以形成。

  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避免了古诗教学中的串讲串问,通过抓重点字词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真正学有收获。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品悟法,以读代讲法,顺势而导等方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幼中来,在乐中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学习中有所发展,通关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来发展学生得思维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展开,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并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教案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客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教案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聪明、智慧。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风俗民居、迷人的歌舞、神话传说深深吸引学生们。

  1.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民情、民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通过学唱歌曲表现欢快的情绪,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3.设计制作彝族服饰——多彩的裙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观察、模仿能力。

  4.感受彝族火把节、感受节日的喜悦,进一步了解彝族的民风、民情、民俗。

  二、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心理,实际依旧是以自我中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在经过小学一年的学习生活后,心理上产生了部分变化,原先比较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开始有了一些转变,但是他们的主观心理仍旧非常突出。所以对于他们在以学科为目标的学习中,不应该从某种技能和方法上的掌握上去要求,而应该从“学会学习”的方法论认识方面加强引导,逐步培育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具体到艺术学习实践上讲,就是要让学生在感受上下功夫,这样他们的表达就会比较丰富。这其中既有言语上的“说”,又有行动上的“做”,还有情绪上的发泄——“唱”。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三、教学、学习目标设计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是“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突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等学科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实施教学目标时也涉及到了几个方面:

  1、按照艺术课程标准,二年级学生应该注重对艺术的感性体验和积累,因此,本课以人文主题为显线,以学科知识技能学习为隐线,突出学生的人文价值。

  2、通过游戏、欣赏、认知、歌唱、创作等一系列综合艺术手段,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静交替,不断丰富孩子的视角感受,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一个又一个为他们铺好的美丽的台阶,从而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4、要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感知彝族的民风、民情、民族艺术。从学生生活入手,使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开展学习活动,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这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

  2、通过学唱歌曲和动手制作彝族多彩裙摆等艺术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艺术氛围,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艺术的烘托中开始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互动中学习。

  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共同感知了解民风民俗、一起动手制作多彩的裙摆、共度感受彝族火把节,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用多种艺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

  4、通过对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的欣赏、感受和设计、制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钢琴等。在本课时,通过图片的感知等,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现代教学的重要性,凸显了学科之间的现代技术整合。

  教材分析:

  1.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地域、民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3.设计制作彝族服饰——多彩的裙摆。

  4.感受彝族火把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彝族石林的自然风光,了解彝族民间传说《阿诗玛》,感受彝族火把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劳、纯朴的民风。

  2.通过对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的欣赏、感受和设计、制作,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3.学唱彝族儿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火把节的欢快情绪,加强小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和感受彝族的民俗和文化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色彩鉴别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课前准备:

  1.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

  2.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

  3.胶水、剪刀、彩色皱纹纸、画笔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案设计 篇4

  昨天,老师把这个学期的课程表贴在了公布栏上,我发现课程表跟以前的不一样,很好奇,综合实践课学什么呢?

  今天下午我终于等来了综合实践课,上课的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她一进教室,我就看到她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卡纸,还有一把圆头剪刀。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制作书签,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怎么办呢?我们都没有准备好卡纸,老师允许我们用作业本纸。可作业本纸是长方形的,要怎样才能变成正方形的呢?

  我依稀记得,我们以前折过千纸鹤,用的也是正方形的纸。很快,我就想到了方法,我用长方形纸的短边进行对角线的对折,将多出来的部分去掉,就成了一个正方形。接下来的步骤,老师带着我们一步步地完成了。做完之后,我们自己试着动手完整地做一个,我很快就完成了。我还给其他同学讲了我的方法:“做法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每次折的时候,纸两头的折法是一样的,折出来的形状也是一样的。”听了我的介绍,老师直夸我很聪明呢!后来,老师还告诉我们,我们折纸过程中,纸的左右两边都一样,这属于数学中的对称现象!

  原来,数学现象不仅在数学课中能见到,在其他的课上也能见到呢!数学真神奇!

教案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本节教案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写的《探索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以动能和影响动能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势能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探究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采用集体思考、讨论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着和参与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2. 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 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2.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学具盒、两个小钢球、火柴盒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说明:从生活到物理,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能的定义和单位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

  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多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师:好,就叫它动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能。(板书课题:动能)

  师:同学们能否试着给动能下一个定义?

  生:讨论并给出定义。

  师:(板书:1.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除了刚才的四个物体,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讨论回答。

  生:讨论并举例。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说明:此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指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并指出动能的单位。(板书:2.动能的单位:焦耳。)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师:请同学们看第9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与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案设计 篇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

  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会用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a=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

  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

  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

  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

  情境导入

  精讲点拨: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

  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

  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

  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t1,t1时刻的速度为

  v1,

  t2

  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v与?t是什么关系?

  知识总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两个v-t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两个v-t图象。

  知识总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

  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

  果。

  学生回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

  0,

  =

  0,所以加速度为零。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由于v-t图象是一条直线,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

  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

  都是一样的,

  表示速度

  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学生回答:v-t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学生回答:甲乙两个v-t图象表示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甲图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乙图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不同之处,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提问:除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外,是否还可以用公式表达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取t=0时为初状态,速度为初速度V0,取t时刻为末状态,速度为末速度V,从初态到末态,时间的变化量为?t,则?t

  =

  t—0,速度的变化量为?V,则?V

  =

  V—V0

  提问:能否直接从图线结合数学知识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知识总结:匀变速直线

  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V=

  V0

  +

  a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V0

  +

  a

  t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4、例题

  例题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后经过多长汽车的速度达到80

  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允许速度行驶,必须在1.5s内停下来,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们研究的是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由于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设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则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我们把它记为a

  =

  一6

  m/s2。这个过程的t时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们所求的允许速度,记为V0,它是这题所求的“速度”。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s

  学生回答:因为加速度

  a

  =

  ,所以?V

  =a

  ?t

  V—V0=

  a

  ?t

  V—V0=

  a

  t

  V=

  V0

  +

  a

  t

  学生回答: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v与t是线性关系,或者说v是t的一次函数,应符合y

  =

  k

  x

  +

  b

  的形式。其中是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b是纵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所以V=

  V0

  +

  a

  t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初速度V0=

  40

  km/h

  =

  11

  m/s,加速度a

  =

  0.6

  m/s2,时间t=10

  s。

  10s后的速度为V=

  V0

  +

  a

  t

  =

  11

  m/s

  +

  0.6

  m/s2×10s

  =

  17

  m/s

  =

  62

  km/h

  由V=

  V0

  +

  a

  t得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根据V=

  V0

  +

  a

  t,有

  V0

  =

  V

  —

  a

  t

  =

  —

  (—6m/s2)×2s

  =

  43

  km/h

  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

  km/h

  根据V=

  V0

  +

  a

  t,有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运算,要先规定正方向,然后确定各物理量的正负(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为正,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为负。)然后代入V-t的关系式运算。

  五、课堂小结

  六、利用V-t图

  象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七、并进一步利用V-t图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

  9页,“说一说”

  (2)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1~4题。

  高一20xx年物理课教案设计4

  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导航

  ●重点与剖析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Δ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g

  p=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

  s内通过高度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

  图2-4-1

  答案:1

  s

教案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杏儿成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摘杏儿,不但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文中奶奶的话:“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是课文的中心句,这句话并不是就杏儿论杏儿,而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大家都领略到香甜,这种香甜才更有价值。奶奶的话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倒愉快和喜悦。

  文章浅显易懂,语言优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形象生动的描写富有儿童情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对奶奶的描写,表现了奶奶的思想境界。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会分享,才会受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我”对小伙伴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奶奶说的“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谈谈自己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①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②夏天麦收时节,我家的杏树上就结满了橙黄橙黄的杏儿;有一天,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

  教师小结: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l)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1)交流第一个问题: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好?(学生齐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自由谈。)

  (2)指导朗读一至四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体会;

  ③指名分角色朗读。

  教师小结:正因为杏儿好,杏儿多,不仅引来了那么多人羡慕,还招来了孩子们的“偷”。 (3)交流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揉屁股,让他们别走。(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安慰孩子,心肠很好) ②为孩子们摘杏儿时挑熟的打。(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真心让孩子们吃杏儿,心肠好、朴实) ③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看见孩子们吃得香甜,嘴角上又挂上了微笑。见我不高兴,教育我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体会劳动果实大家分享,才能感受到的愉快和喜悦。)

  思考:这件事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的纯朴、善良)课文中对奶奶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处?(更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淳朴、善良)

  (4)指导朗读五至八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体会;

  ②小组比赛读。(通过“我”和奶奶的态度对比进一步体会奶奶的朴实、善良) 思考: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举例说明

  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的话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还学会了以下学习方法:

  (2)结合上下文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2.体会重点句子的方法: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朗读方法:读人物的语言时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质,读叙述性语言时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只识不写。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只识不写。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引入,情境渲染,引发热爱国旗之情。

  1、出示国旗:小朋友,你认识这面旗吗?(认读:五星红旗)

  2、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前,每天早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板书:升国旗)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激起热爱国旗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指名读。

  2、请学生看动画听课文录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词语。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五星红旗、我们、国旗、升起、立正、敬礼、您

  (2)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词。

  (3)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精读文本,感悟文本,品悟热爱国旗之情。

  1、指导看图引读,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A它是什么颜色的,一起说?对,它是一面红旗。(板书:红旗)

  B红旗上还有星星呢,数一数几颗星?

  对,五颗。一颗大的,四颗小的,所以我们叫它五星红旗。(板书:五星)

  C师讲述:①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②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一颗比较大,四颗比较小。③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富强。

  D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黑板上的这几个词语,注意读正确。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E你能其中一个词语或者几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试试看!

  (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

  (2)你在哪里见过五星红旗?(在学校、天安门、奥运会……)

  A你知道奥运会上赛场为什么要升国旗?

  (因为运动员拿冠军,得金牌了,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所以要升国旗。)

  B出示图片:刘翔手举国旗。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当刘翔取得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冠军的胜利后,把代表国家的象征披在自己身上,这是多么光荣和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指导“们、的”要读轻声。

  你读的真好!我注意到了,你把“我们的”三个字重读了,所以光荣感、自豪感特别强。谁再来这样读读看?

  (3)练读第一句。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国歌》)

  (2)在国歌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在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出示升国旗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5)你们瞧,在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的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

  (6)指导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一、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立正、敬礼的动作。

  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了,立正敬礼是对国旗的尊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个小小的升旗仪式,请全体起立,少先队员敬礼,其余人行注目礼)举行“模拟升旗仪式”

  (4)“您”在这儿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

  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指名读,齐读,表演朗读第三句(师生互评)。

  (四)整体回归,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说话训练:我们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向国旗立正,敬礼,以表达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平时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

  工人叔叔的辛苦施工,建筑成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民伯伯的辛勤种地,有了丰收的粮食;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成就了大批祖国的人才;医生为了病人救死扶伤,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每一个行业的叔叔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位公民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看着鲜艳美丽的国旗,你想对国旗说些什么?

  出示:五星红旗,____(指名自由说)

  5、听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升”、“中”、“正”)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个别读,相机正音。齐读。

  2、你学会了哪个生字?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

  学生自由认记,介绍。

  3、你会帮他们找朋友吗?

  (升旗、上升、中国、中心……)

  4、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每个细节,师范写,生在书上描红。

  5、打开田字本,三个字各写一行。教师巡视指导。

  6、实物投影出示,师生评议,以表扬为主,树立榜样。

  (六)总结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升国旗》,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课件

教案设计 篇9

   《请星星》教案设计

  赵 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只”一个生字,会认“月、来、里、请、星、边、眼、睛、到、家”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一个生字,会认十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时的重点;感受夜空的'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是本课时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对话揭题。

  1、听着这美妙的音乐,看着屏幕上美丽的画面,我感觉妙极了。真美呀!多漂亮呀!哟!我忘了问你们看见了什么?

  CAI 演示漫天闪烁的星星、小女孩坐在月亮图。

  出示写有“星星、月亮”词卡。

  2、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呀!(出示词卡:眼睛)把看到的蓝天、星星、月亮,还有文文姐姐都说出来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儿歌就是文文摇着月亮船到天边请星星去她家做客。师板书课题,生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音。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3、学生再次读文,强调注意读准生字。然后读给同座听,注意把字音读准。

  4、老师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字的读音。

  5、游戏检查生字与词的读音。

  6、再读课文,要求把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1 )指名读。

  (2 )大家看,月亮像什么?

  师出示“弯弯”词卡,指名读,齐读。

  指导读儿歌的第一行,注意词儿连读。

  (2 )文文坐在月亮船上干什么呀?她划着小船到哪儿去啦?读第二句你就知道了。

  师范读第二行儿歌,生做划船动作。

  师出示词卡“摇摇、天边”,指名读,齐读。

  指导读第二句,注意读轻、读慢。

  (3 )齐读第一小节。

  2、课中律动。

  3、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 )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师扮演小女孩,生扮演小星星)请学生说坐在月亮船上都和小女孩说了什么,心情怎样。

  (2 )把它们的心情读出来。

  出示词卡“嘻嘻哈哈”,指名读,齐读。

  (4 )齐读第二小节。

  3、齐读第一、二小节。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

  2、学生想办法识记 “只”,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只”,注意笔画位置及运笔方式的指导。

  4、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提示写字姿势。

  5、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五、板书设计。

  5、请星星

  月亮

  眼 睛

   

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两种类型——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上、中、下部件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菩意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如“菩””字的“艹”、“口”部写得较窄,而“立”部则写得较宽。

  ⑵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则写得较窄。如“意””字的“立”、“心”部写得较宽,而“日”部则写得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中宽型:

  ①“立”部过窄。

  ②“艹”、“口”部过宽。

  ⑵中窄型:

  ①“立”、“心”部过窄。

  ②“日”部过宽。

  三、练习

  练习书写其它上中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概括本课内容。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48189.html
延伸阅读
一年级老师述职报告【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14人,其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10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023-09-14
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保姆合同”的相关资料敬请查看,希望本文的小技巧能为您提供帮助让您更好地解决问题。大家对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在生活和工作中合同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签订合同可以最
2023-09-14
“看到他人成功,要学会祝贺和感慨,将成功看作是每个人的共同进步。”你的每个行动都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所以请继续努力吧,我们在生活里总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就可以需要一些正能量的句子,
2023-09-14
出国留学网特地为您整理的“爱我校园倡议书”。此倡议书的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倡议书是一种比较好的号召形式。倡议书不能空洞,而要有具体的行为要求。本文或许能
2023-09-13
"舅甥关系,指的是舅父(或舅母)与甥男(或甥女)之间的亲戚关系。经过笔者的整理和总结,我们搜集到了一些关于表白文案的相关资讯。爱情是一种奇妙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让我们愿意为对
2023-09-13
在这里出国留学网向大家推荐一篇很有价值的《教案设计》文章,感恩您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解答疑惑。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做好教
2023-08-25
通常在授课之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如果想随意草草了事,师生们就要警惕了。教案是激发课堂氛围的关键手段。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教案设计",能够对你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2023-05-17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和课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我们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教案设计”,本文的内容必
2023-07-16
教案设计【篇1】这篇课文是根据美国作家亨里德*房龙《圣经的故事》改写的。而学生对于《圣经的故事》很陌生,课前要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也可以读一读《圣经的故事》收录的文
2023-08-05
日食发生在新月时,也就是农历初一左右。相反月食发生在每月十五左右的满月时。这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日食教案设计,供你参考。日食教案设计(一)1、运用模拟实验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