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实用6篇

字典 |

2023-09-15 14:26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我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整理了下列信息:“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我的产品可供个人使用,也可与朋友分享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为了给学生上课做准备,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所以最好认真编写每个教案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案课件中提高教学效果。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1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北疚谋晏庥惺裁春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毙挛疟ǖ狼康骷笆毙裕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三、关于练习

  一、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课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你还见过什么好的标题?介绍给大家,并就此谈谈标题对于新闻的价值。

  设题意图: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鉴赏好的标题。

  参考答案:

  参见“问题探究1”。

  二、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设题意图: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新闻作品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三、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设题意图:一方面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参考答案略。

   四、教学建议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2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xx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xx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

  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曾经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⑴“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

  ⑵“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

  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确:⑴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⑵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终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

  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应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老师相信高一(3)班也将会是这样的集体,将来书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终迈向高考成功的彼岸。希望当你们迈向大学校园的时候,会记得向老师报个喜讯。(笑)

  (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篇新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么理解这样的写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几篇新闻(特别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

  ?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确:⑴背景材料虽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自豪感,同时也迫切想知道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且把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这就体现了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从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现实的场景,还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⑵文章的结构分析: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神五”发射是重大新闻,关于它的现场报道千千万万,如果只把目光聚在这个现实场景上,那就没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安排结构上巧动脑筋,以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五”发射为引子巧妙地回顾了中国航天史,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后,又以“神五”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尾都是最新消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了。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结构又叫“首尾圆合型的结构”,形成了一个。我们知道,给人的感觉是和谐、圆融、平稳的,在中国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义,特别是和谐圆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征。所以,这篇文章也就给人舒适平稳的感觉了。

  (五)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

  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千年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点拨: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喻成“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这对于新闻来说就更为明显,因为新闻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阅读,标题的吸引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所以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这三个部分,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经验,在后面的新闻写作练习中得到启发,锻炼出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六)古有屈原发天问、嫦娥奔月宫,今有国人赴太空、飞天梦终圆。这个伟大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现实,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对于我们的激励。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透露:目前包括他们3位在内的多位宇航员都在接受“神七”的选拔训练。“神七”要求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活动,因此选拔要求将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员都无怨无悔,认真刻苦地接受着所有的训练和挑战,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航天事业要迈向高峰,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么,这个目标交给了谁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学的努力和进取了。

  十、作业布置:

  1、课外再找资料,补全“中国航天大事记”;

  2、本文语言看似朴实平淡,但常常隐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请你找找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句子,品味当中的情感,学习这种含蓄而有韵味的笔法。

  十一、板书设计:

  导语(1—3)“神五”成功发射场面、意义

  ?首尾圆合型结构主体(4—26)中国航天大事记(见前面部分)

  结尾(27—30)“神五”成功发射——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

  十二、教学后记:

  1、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备课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内容熟悉,钩连恰当,指点细腻到位,板书清晰明了。能够跟随着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密切联系时事进行补充讲解,使课堂教育充实而有说服力,很好地带动学生对课文正确把握。不足的是表达顺畅之暴露出语言有时过于累赘,拖泥带水的弊病,应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适当修饰授课用语,使之简洁到位,不显得过满、过实。

  2、情感教育准确,学生反映踊跃。能够在课堂上把情感教育和爱国知识教育紧密结合,摆脱枯燥说教模式,以亲切的感染力制造合适的气氛,感情丰富饱满,带动学生接受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效果明显。学生纷纷响应,回答众志成城,真切诚恳。

  3、讲解编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除了问题设计合理,讲解细腻,指点中肯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步骤之间的顺序编排。本次授课的标题含义理解步骤放在课文进入时,学生不容易领悟,若放在课文总结时探讨,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

  4、分析衔接过于平淡,语言音调起伏不明显。语言的区分度是引起听课者兴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恰当运用好这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制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自己过于平实的语调,使课堂的步骤衔接不甚明显,有点影响课堂末段的听课效果。

  5、操控课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课堂开始阶段的图片导入由于图片数量有限,课堂稍微有点混乱,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课过程中偶有学生出现分心、窃窃私语的情况,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须加强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意识,使自己熟练地掌握堂上的主动权。同时,要多留心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以便恰当地对难题多作讲解,对容易问题轻轻带过,提高授课效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6、心态要放松,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课的表情,尽量放松心情,给学生更多的感染力,切忌表情过度严肃过度绷紧。适当添加笑容,以既亲切又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授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xx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xx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段):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3、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始月球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继续。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1、2、3和最后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叙述航天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新闻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xx)——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xx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xx年1月10日、20xx年3月25日、20xx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xx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xx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1、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四)小结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héng)[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淦(gàn)昌[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chí)[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㈤、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㈥、作业: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附录: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公元20xx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日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5日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向发射塔架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 析结构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体 新闻

  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27-29 新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点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出示幻灯片一、中中)

   一、导入

  有一个人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有一个人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出示幻灯片二、标题)

   二、向学生展示“飞天”组图

  (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龙在九天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了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敦煌飞天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万户飞天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出示幻灯片七)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三、写作背景

  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四、(出示幻灯片八)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导语:第1~3段主体:第4~26段结语:第27~30段

   五、(出示幻灯片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

  1、本则新闻的标题包含了几层信息?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喻指中国飞天梦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出示幻灯片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3、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梦想将变为现实,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欣喜的心情。

   六、(出示幻灯十一)导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朗读)

  明确:1、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

  2、指明这一事件的意义,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意义:第三自然段。

  (出示幻灯十二)主体(4—26段)回顾重大意义的事件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第四自然段的作用:过度,承上启下。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出示幻灯片十三)研究探讨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最新发生的事件,本文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中国的航天史?

  (出示幻灯片十四)一、可以了解中国航天工程经过的艰辛历程,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二、可以使飞天梦圆的意义更加突出。

   三、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四、让读者明白:征天路任重道远。

  (出示幻灯片十五)结语(27—30段)(朗读)

  (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七、(出示幻灯片十六)课文结构(板书)

  (出示幻灯片十七、十八)请欣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出示幻灯片十九)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品,他说这是他看到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出示幻灯片二十、二十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首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费俊龙拍摄0作品,照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出示幻灯片二十二、二十三)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计划绕月飞行一年。

  (出示幻灯片二十四)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神七”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出示幻灯片二十五)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

  (出示幻灯片二十六)翟志刚走出航天舱,五星红旗太空飘扬,太空从此印下中国人的足迹。

  (出示幻灯片二十七)20xx年10月1日18时57秒,“嫦娥二号”腾空而起,中国人探月梦想更进一步!

   八、(出示幻灯片二十八)研究探讨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中国要在20xx年之后登上月球还需要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

  (出示幻灯片二十九)明确:

  1、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

  2、后继有人——技术人员、航天员的团结协作。

   九、(出示幻灯片三十)

  “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理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在谁将担任首飞航天员的谜底尚未最后揭开时,回答记者“你们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的提问时表示。

  (出示幻灯片三十一)正因如此,杨利伟被评为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看颁奖词(朗读)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出示幻灯片三十二、朗读)21世纪的神奇之旅,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神舟”五号的胜利凯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绩属于全体航天人,光荣属于伟大的祖国!飞天梦圆的今日,预示着中国强国梦圆的明天!

   十、观看“神五”发射前后录像,感受祖国的力量!

  (结语)21个小时的征天之旅成就了飞天梦,当浩瀚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问天路永无穷尽,浩瀚深邃的太空必将留下中华儿女更加灿烂辉煌的足迹!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51469.html
延伸阅读
中秋节朋友圈说说能够分享团圆喜悦,传递祝福和祝福的心意,展现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与祝福。下面是小编准备的中秋节朋友圈说说(集锦8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秋节朋友圈说说(1--2
2023-09-15
寝室规章制度篇12.11:30--1:30期间,不在宿舍者须向宿舍长汇报(如,洗衣服、向经理请假的等)3.在晚上1:30-早10:30之间不得大声喧哗,听音乐。晚班下班和早班上班时
2023-09-15
"编辑为了解决您的问题精心整理了早安简短温馨句子励志语录的知识点",希望这些句子能帮助你们顺利应对实际困境。经历了不该经历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会用到一些积极正能量的励志句子。没有任
2023-09-15
人生是有准备,才有机会,为了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其实方案的制定是可以更好的把控事态发生的全局。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学生校服订购方案”为您
2023-09-15
星光洒落在大地上,犹如精灵的微笑,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推荐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帮大家整理的适合夜晚的唯美文案115句,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适合夜
2023-09-15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合格的教师在备课上从来不会偷工减料。教案要逻辑清晰,符合认识的规律。如何编写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编辑为你整理的飞向太空大班教案
2023-03-27
下面的内容主题为“幼儿园端午实用教案”,是我们为你整理的。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但愿对你的学习
2023-06-21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你是否
2022-08-08
太空一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回本课10个生字和多音字“乐”;掌握课文中的不理解的新词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查字典据词定义说出词义”方法理解词语。2.能给指定的课文句子加上标
2023-07-04
经过筛选后的“教案”将会为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欢迎您仔细阅读并纳入你的收藏夹。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任务。写好教案课件并将其应用于
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