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3中考语文备考:诗歌读不懂怎么办

字典 |

2012-09-19 17:19

|

推荐访问

中考语文

【 liuxue86.com - 中考语文 】

  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怎样突破诗歌鉴赏

  鉴赏评价是人们阅读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论,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的最高层级。

  下面总结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几个点,希望对即将进行诗歌鉴赏复习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二、常用答题方法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运用答题格式

  1. 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 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 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 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6.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尽管高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方面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但是,诗歌语言反对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同学们对它的兴趣和接触非常有限。因此,同学们临场常常遭遇两大得分障碍:读不懂诗,不会表达。

  三、读不懂怎么办

  1. 揣摩诗歌的题目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2. 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

  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3. 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

  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2005年广州二模题所选的两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

  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此外,作者背景特点、诗歌注解也对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四、不会表达怎么办

  表达是信息的输出活动,是理解的外化。临场要能顺畅表达,心中不仅要存货,而且还要会取货。

  1. 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

  鉴赏术语内容庞杂,临场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如果鉴赏描写方式,就搜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果鉴赏修辞手法,就搜索对我、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如果鉴赏内容主旨,就搜索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如果鉴赏思想感情,就搜索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

  2. 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如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同上。

  此外,还要活用一些答题格式: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采取先观点后理由的格式答题:是写“游子思归乡”的。因为一、二句写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写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表现了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的愁苦之情。

  3. 利用“三句到位法”

  对需要结合诗句分析赏析的考题,笔者根据近几年高考出题的特点及规律,总结出答题“三句到位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心中明白却表达不出的困惑。“三句到位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句到位法”的依据是:鉴赏不能脱离原诗,出题人拟题都要针对具有可考性的特殊现象,任何特殊现象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主旨情感。

  例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利用“三句到位法”:(①引诗释义)诗人登楼“引望”,看到“野水”、“孤舟”、“荒村”、“断霭”等景物,想起家乡。(②指明特殊)触景生情,并在“沉思”中显然产生了自己就在故乡的错觉,可是一醒悟,发现自己却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前后感情急剧变化。(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第二部分 “诗眼”专题训练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3.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生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5.首联中“晚”意为______,“家”意为______。颔联中“独”、“空”写出了诗人_______的情趣。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作者________之情感。

  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诗句的诗眼是“得”,请分析“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瞑色:夜色)

  8.“宿鸟归飞急”中的“归”字表面上写的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

  9.“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的“归”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情感。

  第三部分 分项训练

  一, (一)卖花翁(王昌龄)

  和烟和露一丛花,埋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二)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①许史:指汉代宣帝时外戚许氏(皇后父为许伯)、史氏(太后弟为史高)。②闲地:等闲之地,亦即寻常人家。③吴兴:唐代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④麾:指旌旗。⑤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的九峻山。

  请分别找出这两首诗后二句的诗眼,并说明将其确定为诗眼的理由。

  回答_____________

  二、 (一)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二)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①洛桥:即天津桥,在今洛阳西南。②陌:小路。③岳阳:即岳阳城,在湖南洞庭湖东。

  这两首诗均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试对两首诗的意境分别进行描述。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一)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二)湘中(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汩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释①梁园: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宫苑。此指富贵人家。②蘋藻:指蘋草与水藻,水生植物。③渔父:渔翁。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一渔父,劝屈原随波逐流。

  这两首诗均为怀古诗。从整体揣摩,说说它们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回答__________

  四(一)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軬,秋来处处割断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二)归雁(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①京华亲故:指在京城长安的亲人与友朋。②二十五弦:一种弦乐器,初发于西域之地。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的主题。请简要概括它们各自使用的表现手法。

  回答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综合训练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答:

  二,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 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 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2、 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四、 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答: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答: 3、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

  五、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什么样 的特色。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答:

  六、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

  4.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七、阅读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词,回答1、2两题 :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十、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十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十三、阅读词〈菩萨蛮〉。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 和第三中的____ 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十七,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磨诗人心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十九,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钓。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 " "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出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

  (3)简答:颈联两句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趣。

  (4)简答:诗人构思具有什么特色

  二十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满山路,枳花满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1)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2)杜陵,在长安城南,诗人安家之地.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诗眼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2.“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这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4.“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5.晚年;住家;自得其乐。6.愁;夸张;忧愁。7.诗人实知秋霜何来人,是“愁”。一个“得”字,贯穿了诗人半生中所受的排挤。压抑。因愁而生白发,鬓染秋霜,这两句乃激愤之语,一个“得”字将诗人淤积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了出来。8.归鸟归家;反衬自己的远离家人,远离家乡。9.有家不能归的惆怅、无奈。

  分项训练  一、(一)王诗:诗眼是“无处说”三字。因为在诗人眼里,东风怅然无言,实为含蓄地表达了对豪门贵戚连东风也要霸占的骄奢淫逸的极端不满,手法婉转而奇巧。(二)杜诗:诗眼是“望昭陵”三字。它抒写诗人离京之前登乐游原而望昭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唐太宗“贞观盛世”的向往,也含蓄地流露出他对晚唐衰颓政局的失望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沉郁苍凉。故宋人评曰:“满怀愤郁,于‘望昭陵’三字寄之,妙在含蓄不露。”

  二、(一)孟诗:天津桥下水面上刚刚结了一层薄冰,洛阳城外的小路上不见人影。榆树柳树的叶儿落掉了,街道上的楼阁也冷冷清清。远望城外的嵩山,只见月光照着山顶的皑皑白雪。诗人将晚望中的初冬景色尽收笔底,由远及近,展现出清幽寂寥的意境。(二)温诗: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透明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见江上垂钓的渔翁。这就好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空。诗人运用联想与想象调动读者的思绪,突出了富于动感的清雅秀丽的意境,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三、(一)岑诗:通过摹写梁园的历史变迁,抒发了憎恨战乱的思想感情。(二)韩诗:借凭吊屈原,抒发了内心的怨愤和仕途失意的伤感。

  四、(一)柳诗: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的思乡之情。(二)钱诗:以生动的拟人和丰富的联想,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达了诗人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综合训练 一、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 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三、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敢于进取的勇气。

  2、整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表现诗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四、1、留 / 柳

  2、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五、1、平淡质朴

  2、在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人”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六、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4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七、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八、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②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九、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十、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十一、①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②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十二、①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②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③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十三、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十四、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2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

  (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反衬或以虚写实)。

  (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

  十五①“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十六,1、“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清幽”2、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十七,.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着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寐,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着: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啊!

  十八,,⑴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⑵诗中写得最为精妙之句是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理由可以有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④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突出一点谈,即可)

  十九,,1 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3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

  二十,(1)幽(2)写物之幽,燕子自由,悠闲的飞翔,鸥追逐嬉戏,都给江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3)自得自乐(4)以表面的幽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优虑

  二十一,,(1)”月””霜”也表现了早行.都是由名词性短语和名词构成.(2)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二十二,,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语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包头中考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605408.html
延伸阅读
中考语文作为考试的第一门科目,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开头语文就发挥不正常,势必也会影响接下来考试的情绪。那如何做好语文考试的答题规划,让后面的考试更顺利呢?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小编一
2020-07-11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
2020-07-09
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你将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呢?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诗歌鉴赏
2019-01-11
考试栏目组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二),来试试自己的水平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
2019-04-30
中考作文复习的怎么样啦?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一),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一
2019-04-30
中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考语文怎么复习,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年中考语文怎么复习暑假余额见底,开学季就要来临,对于许多初二的学生而言
2018-08-31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中考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