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农村法治建设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农村法治建设栏目,提供与农村法治建设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申论备考素材:农村法治建设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的申论备考素材:农村法治建设,欢迎阅读。

  【理论政策】

  2015中央一号文件: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同时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善于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016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完善农村产权保护、农业市场规范运行、农业支持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领导“三农”工作水平、在“三农”领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农村是法治建设的短板:1.农民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很多农民缺乏规则意识、契约意识和诉讼意识。2农村地区法治工作主要依靠基层司法部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低。3.农村法律服务人才偏少,业务水平较低。4.农村法治宣传不够。甚至少数基层干部也不讲法治,在土地房屋征用拆迁、耕地占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名言警句】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

  3、农,天下之大本。——王祯

  4、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5、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鞅

  公务员申论栏目精心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入口及时间

  2017年5月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推荐两篇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关注农村法治建设,关注出国留学网。

  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法治建设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就目前来讲,农村仍然是最薄弱的区域,农业仍然是最弱质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基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加快建设法治农村刻不容缓。

  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堪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可喜进步,农村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三十多年来制定和颁布了20多部农业法律、60多部农业行政法规、460多部部门规章以及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推动“三农”工作步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是经过三十年有计划、有组织、持续的普法活动,“法律进乡村”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普遍实行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得到广泛推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不断优化。

  四是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和其他基层机构为主的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法律保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执法司法环境、社会治理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总体保持安全、和谐、稳定。

  但与城市法治建设相比较、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较、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较,农村法治建设总体仍然薄弱,有的方面还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部分农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仍然淡薄。

  在农村,普法学法相当难,一些地区成为普法的“死角”、“盲区”,群众很少接受法律的灌输和熏陶,“讲人情、讲关系”的思想普遍存在,“遇事找人”成为习惯。很多农民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小纠纷演变成大案件、民事纠纷演变为刑事犯罪时有发生。

  二是用法难、执法难。

  “用法难”,一个是不懂法,一个是用不起法。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素质偏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依法搞经济建设、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从普通群众来看,法律意识淡薄、用法意愿低,往往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

  另一方面,用法程序多、耗时长、费用高,群众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法律帮助,形成“有法难用”的困局。“执法难”,主要反映在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在极少数地方抗法现象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