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栏目,提供与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2022(最新)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2022(最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2022(最新)(篇一)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福建莆田的人喜欢在大暑的时候吃荔枝、羊肉和米糟,还有人说大暑时吃荔枝,营养价值跟人参一样高。

  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莆田,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十里飘香的成熟时候了。按照习俗,大暑到了,亲友之间,常以荔枝作为互赠的礼品。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3、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4、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5、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吃姜汁调蛋

  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7、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

  8、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9、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10、吃凤梨

  台湾: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

2022大暑的特点和节气文化(精选)

 

  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

  大暑节气的特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大暑天气炎热要注意什么?

  喝水:不要狂饮

  天热身体消耗大需要多喝水,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专家提醒,这种高温天口渴后一定不要“狂饮”,特别是一些冰镇饮料。可以适当补充些淡盐水或者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同时,也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睡眠:保证充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但需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三餐:多吃蔬果

  在饮食方面,总体来说,夏日以清淡为主。一日三餐要规律,不暴饮暴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同时,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空调:最低24℃

  疾控专家表示,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如果过度贪凉容易引发神经系统等疾病。像年轻人在高温天气下剧烈运动,之后又贪凉,很容易热伤风。所以,越是高温天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以下。

  特别需要防中暑

  要预防中暑,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运动。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