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栏目,提供与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来自考试回忆,仅供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2018-06-11_173556.png

  

2018-06-11_173658.png

  

2018-06-11_173734.png

  推荐阅读: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来自考试回忆,仅供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考题回顾

  

QQ截图2018061117273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只能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忧郁离去。大家想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简介背景及作者。

  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

  3.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

  4.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

  5.配乐,学生诵读;

  6.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三)再读词作,品读欣赏。

  1.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

  上阕:孙权、寄奴(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

  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

  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

  4.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出国留学网为您带来《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来自考试回忆,仅供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高中语文《劝学》

  一、考题回顾

  

QQ截图2018061117043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列举已知的劝学格言、好的学习方法及态度等。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

  (三)深入研读

  1.明确文本的论点

  (1)学生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2.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据。

  (1)明确学习的意义是用了四个比喻句,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句,方法态度用了十一个比喻句。

  (2)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3)前两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后两个是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4)用同样的方法,4人小组合作完成对“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的学习,并由学生补充完整板书。

  (四)拓展延伸

  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说说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短文。

  板书设计

QQ截图20180611170501.png

  【答辩题目解析】

  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

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束啦,考友们快来看看面试真题吧!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您整理了《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各位面试成功!

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高中语文《窦娥冤》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湖南省郴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窦娥冤》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

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束啦,考友们快来看看面试真题吧!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您整理了《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各位面试成功!

2017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PPT课件展示荷塘景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所见到的荷塘月色的美好画面。随后教师引导,若干年前,有位作家观赏了月色下的荷塘后也描绘了他心中的景色,随之引出课题《荷塘月色》。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明: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找到文中每种景物所用的修辞,并在小组间讨论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

  2.学生分小组赏析重点句子。

  (第1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情景交融。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登高》(2017上半年)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登高》(2017上半年)”,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考题回顾

1.jpg

  二、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登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学生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

  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