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语文诗歌阅读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语文诗歌阅读栏目,提供与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河南南阳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春日登楼怀归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详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答案:“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河南新乡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月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09年)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

2014河南洛阳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望江东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0年)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参考答案】⑴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河南郑州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减字木兰花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1年)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诗词浅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 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

2014湖南怀化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余杭四月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2年)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详解】(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

2014湖南张家界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京口月夕书怀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

  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4分)

  ▲ ▲ 答案:

  9.(1)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 抒发了作者旅居他乡愁苦悲凉(或苦闷、凄凉等)的心情。

  (第一问2分。虚实结合,1分;具体分析1分。第二问2分。)

  (2)两首诗均在萧飒的秋天里借景抒发了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的孤独悲凉之情。但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的郁闷这层意思,并把感情写得含而不露;杜诗则流露了自己多病之症,独登台的悽苦,“悲”“独”二字大为传神。(相同点和不同点各2分。)

  赏析

  林景熙生于公元1242年(宋理宗淳祐二年),从这首诗在《白石樵唱集》中的位置和诗中“华发”、“百年”等词句看,应当是宋亡以后的作品。大约在公元1298年(元大德二年)前后,作者从故乡出发,至杭州、苏州、润州(镇江)等地旅行。这首诗当写于此行途中。

  作者的老家在温州平阳,这首诗是他旅居京口时的感怀之作。京口,即今江苏镇江。月夕,即月夜。年老漂泊,是人生途中最难堪的境遇之一,尤其是在自己功业无成,国破家残之后。这当儿如果再碰上衰飒的秋天,面对衰败的景象,那么凄凉酸楚的情怀就更加难以抑制了。杜甫有句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便是这种特殊的感情和典型环境相统一的范例。林景熙此诗在景物的描写上,颇有杜意。

  诗以“山风吹酒醒”开端,用“淮天雁叫霜”煞尾,略去了饮酒前的苦恼,也不写借酒浇愁的衷肠,只用酒醒后一刹那间的所见、所想、所忆来抒发郁结在胸中的愁绪,深得含蓄蕴藉之致。首联写初醒,山风、秋、夜、灯、凉都是室内所感觉到的。在这两句诗的背后,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位深夜对孤灯而闷坐的诗人形象。颔联是初醒时所想:“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之艰苦——这是全诗中最为明确地披露了作者心迹的两句,于此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把含而不露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颈联是所见。上句写平视,由于在夜晚,因而远城的方向只有一片“江气”;下句写仰望,因为天空云遮雾罩,所以树梢头唯存一点“月痕”——这里,作者用“江”、“白”、“痕”、“苍...

2014湖南湘西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行舟忆永和兄弟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①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案:

  14.(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1分),“云犹冻”突

  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赏析

  首联“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写行舟路程之远,颔联“有日云冻”“无风浪生”写行舟之险,颈联写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其中,颔联描写的是阴冷的天气和汹涌的水势,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颈联描写的是已从诗人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是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之事,通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

  全诗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以“行舟”为线索,实忆兄弟思乡的情愫才是贯穿的主线。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湖南益阳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官舍竹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①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②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4.(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

  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赏析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 诗 意在心中荡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岁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 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

  两联对杖和前一首一样工整。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

  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2014湖南湘潭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午枕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午枕

  王安石

  ②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③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

  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

  答: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

  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答案:

  14、(1)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答“兴废”或“愁”得1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

  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

  (2)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

  慰。(2分)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2分)

  赏析

  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

  诗人于午饭后就枕片刻,不觉朦胧睡去。尽管睡着的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已有百年之久。诗的开头“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发,但神宗去世后,新发被全部废除。王安石的内心十分痛苦。“去悠悠”三字,有着无限的惋惜之情。梦境悠然远去是无须惋惜的,但往事如烟,无法挽回,能不为之惋惜?“吹箫”用《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事。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据沈既济《枕中记》说,神仙吕翁有仙枕,可以让卢生进入梦中。“不复吹箫向此留”,是说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以上两句以叙事点题,借梦境以寄慨。

  春梦短暂,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诗人由此而引起哲理的思考。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诗人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有自然界转到人类社会。“旧蹊埋没开新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 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朱户敧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以上四句由春梦生出感想,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景和理的结合,既表现了诗人优雅、冷静的思想风貌,又检出诗人是善于在逆境中用这里来开拓自己心胸,用美好事物来陶冶自己情操的。<...

2014湖南邵阳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鲁山山行

08-27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

  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案:
 


 

  赏析

  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是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冲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家人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