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备考:同光中兴(知识点大全)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同光中兴(知识点大全)

咸丰去世以后,中国进入一个特定时期,就是“同光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鸦片战争   清朝强大的北洋水师 1890年 结束后,西方经济进入中国,多少也刺激了一下中国的经济。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太后。可以说,同治、光绪时期,一直是她在统治着这个国家,统治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同治皇帝最早定的年号是“祺祥”,后来由于慈禧和恭亲王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人,两宫垂帘听政,共同治理,所以改年号叫“同治”。慈禧太后能统治如此长的时间,不是一个偶然。我们不能说慈禧太后一无是处。作为一个女人,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她能够统治这个国家长达五十年,绝对不是个一般人。她具有极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有极强的政治才能。她赶上了同光中兴,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但她当时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挽救这个国家。于是她就不断出卖主权,来换取自己统治的稳定。 但是同光中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兴”。 清朝自乾隆中后期就一直走下坡路,以后没有可以称为“治世”或者是“盛世”的。的确以休养生息为主要目的历同治、光绪两朝,清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并且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生产技术,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发展阶段。当然,满清的对外开放不是统治阶级自主的对外开放,是被别人强暴后的被迫开放。但是,毕竟... [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同光中兴(知识点大全)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备考:总理衙门(知识点大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中国晚清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初称总...[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洋务派(知识点大全)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代表人物及职务中央: 奕䜣,总理衙门大臣,领班军机大臣。 沈桂芬,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 文祥,军机大臣。 地方: 曾国藩,两江总督(1860—1864),直隶总督...[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辛酉政变(知识点大全)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和咸丰委托下的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间引起。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奕詝病死热河行宫,唯一的6岁儿子载淳继位,由顾命八...[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天朝田亩制度》(知识点大全)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 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大全)

太平天国运动,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由洪秀全、杨秀清...[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租界》(知识点大全)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现在租界由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   租界界碑 历史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印度、伊朗等国家均有租界的存在。184...[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北京条约》(知识点大全)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历史背景 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大都),经过历朝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不断修建,已成为一座坚城,当时城上安设大小火炮数千门,外城、内城均挖有较为宽深的护城河。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极为震惊。咸丰帝走投无路,遂于当天立即下令以载垣、穆荫办理...[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天津条约》(知识点大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10月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圆明园的劫难(知识点大全)

遭遇浩劫 历史背景   圆明园导游图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   圆明园的沧桑 [2] 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大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 查看全文 ]
2012-10-27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2015春节祝福语大全 免年春节祝福语大全 领导春节祝福语大全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热点推荐
中考招生简章 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英语答案 中考历史真题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地理真题 中考政治题库 中考饮食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历史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