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陵之战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陵之战

齐魏称雄,孙庞争锋---桂陵、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孙武“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动敌”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围魏救赵”、“批亢捣虚”、“减灶诱敌”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马陵地区,先后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这两场战争对于结束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战国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上,基本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推行因功授禄的政策,建立起比较清明、健全的官僚体制。在经济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井田旧制,“尽地力之教”,抽“什一之税”,创制“平籴法”,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推行“武卒”选拔制度,重视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这些改革,魏国迅速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魏惠王继位以后,继承文侯、武候的霸业,继续积极向外扩张。魏国的勃兴和称霸,直接损害了楚、齐、秦等其他大国的利益,引起这些国家的普遍恐惧和忌恨,其中尤以齐、魏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齐国自西周以来一直是东方地区的大国。公... [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陵之战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七雄

七国并存称雄,曾一度争奇斗艳---战国七雄 战国处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的形势。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在本国实行变法改革以图强,一面相互混战,侵伐小国,互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历史上称这七个大国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254...[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商鞅变法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 秦国在战国初期,贵族们垄断政权,经济、政治和军事都比较落后,国君权力较小,国力很弱,国土常常受到别国的侵占。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道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贵族出身,因是卫国君的后裔,曾以“卫”为姓,称作卫鞅。按当时习惯,国君的公子后裔,以“...[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取其之长补已之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改革以图强,在变法改革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著,在军事上的改革却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最。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并非出类拔苹,但却是他向塞外少数民族学习,对传统的兵制兵服进行了大改革,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326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时,赵国四面强敌环视,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个中山国。这个中山国是白狄族建立的一个国家...[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田单复国

火牛克强敌,一举收失地--田单复国 战国中期,齐、秦两强东西对峙,较弱的燕国与齐是近邻。燕王哙于公元前318年让位于燕相子之,以致太子平与子之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齐宣王于公元前314年乘机攻燕,在50天之内攻下燕都蓟(今北京),杀燕王哙和子之。但由于齐军在燕大肆烧杀抢掠,燕国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各诸侯国也准备出兵救燕,迫使齐军撤退,太子平即位为王,即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士,改革内政,发展生...[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长平之战

扫清了秦统一六国的道路--长平之战 《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争中,秦军贯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假途灭虢

一石二鸟,攻灭虢、虞两国---假途灭虢 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作战。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可是,晋...[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城濮之战

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 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泓水之战

宋襄公霸业的破灭---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发生的泓水之战,是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次作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因思想保守、墨守成规而导致失败的典型战例之一。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成为一片散沙。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齐鲁长勺之战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不朽典范---齐鲁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子颓之乱

东周王室内部的混乱---子颓之乱 周惠王时期,王室贵族内部矛盾尖锐。子颓是周庄王宠妾王姚之子,颇受庄王宠信,庄王派周大夫为国为子颓的师傅。周惠王继位以后,占取为国的园圃饲养野兽,引起为国不满。周惠王还占取靠近王宫的周大夫边伯的房舍,夺取周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禄。所以周大夫为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联合贵族苏氏作乱。周惠王二年(前六七五)国等五名大夫奉事子颓攻打周惠...[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政治答案 中考数学试卷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中考历史真题 中考政治题库 中考语文题库 怎么查中考成绩  中考英语真题 中考话题作文题目 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