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分归晋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分归晋

西晋短暂的统一---三分归晋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通过混战兼并,最后形成魏、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司马懿是魏国最有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足智多谋,通过对吴、蜀的战争,他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事大权。然而遭到曹爽的疑嫉,迁为太傅,剥夺了军权。嘉平元年(249年)他发动政变,翦除曹氏势力,于是魏国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他死后,其子师、昭相继执政。魏国在司马懿父子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司马昭为了取代曹魏,计谋先灭蜀,后灭吴,统一全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因此,景元四年(263年)秋。便调动大军灭蜀。 蜀(汉)国小兵寡,后主刘禅又是有名的昏庸之主。自诸葛亮、蒋琬、费祎相继死后,大权逐渐落入宦官黄皓之手。 因此,朝政日非,内部矛盾日趋尖锐。景曜五年(262年),大将军姜维欲诛皓而未能,为了逃避其迫害,率军屯驻沓中(今白龙江上游,甘肃舟曲、迭部二县境),不敢回成都。次年,姜维闻钟会治兵关中,准备进攻蜀,表请派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督诸军分守阳安关口(即今陕西勉县老城)、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南门外的白龙江上),以防未然。黄皓收到表奏后,询问鬼巫。鬼巫谓敌终不自致。皓启奏后主,遂寝其事。这就给了司马昭一个灭蜀的良机。 司马昭估计蜀国的总兵力不过9万,其中驻守成都及其他各郡者不下4万,姜维所领不超过... [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分归晋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八王之乱

祸起萧墙,自我毁灭---八王之乱 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这场恶斗,虽然爆发在惠帝统治时期,可是祸根子却在其父晋武帝司马炎实行的分封制。晋朝的建立者司马炎认为,自己能够从曹魏手中夺得政权,当上...[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永嘉之乱

决定了西晋覆灭的命运---永嘉之乱 从古至今,很多国家都受到民族问题的困扰,中国的西晋王朝(公元265年-316年)更因内部的民族纠纷而走上覆亡之路。 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五胡十六国的分裂

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五胡十六国的分裂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晋北伐

屡屡兴师北伐,每每功败垂成--东晋北伐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祖逖、桓温、刘裕三人的先后北伐。 首先北伐的是东晋名将祖逖。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西晋末年北方大族,曾与刘琨同...[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淝水之战

决定东晋和前秦命运的决战---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同北方氏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决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仅有八万人马的东晋军队临危不乱,利用前秦统治者苻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前秦军队战术部署上的不当,大破其九十万大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公元316年,在内乱外患的多重打击下,腐朽的西晋王朝灭亡了。随之而来的,是出...[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参合陂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参合陂之战 东晋时期,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步强盛起来。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先后在黄河两岸和北部中国建立起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公元384年,慕容垂恢复了燕国,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什翼键之孙拓跋(王圭),定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为了称霸北方,两国互相残杀。魏燕参合陂(今阳高西)之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北魏和...[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魏统一北方

南北朝的开端---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公元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其国被分为二部。 前秦亡后,公元386年元月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复国,继称代王,四月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在后燕军的支...[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盐铁之议

这是汉昭帝给当时社会注入的一剂强心针---盐铁之议 盐铁之议是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 汉武帝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这虽然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尖锐,广大农民的负担愈来愈重。盐铁官营等政策...[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指汉代从中国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在古代世界上,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各地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锦绣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已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到中亚、印度。汉初,河西走廊曾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所占,西域绿洲诸小国亦为匈奴所控...[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张骞通西域

深远的影响,不朽的功业---张骞通西域 西汉以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被称作西域。今新疆境内的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二部,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西汉初年,西域共有三十六国,绝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在塔里木盆地的南缘,有且末、于阗、莎车等国(南道诸国);在盆地的北缘,有尉犁、焉耆、龟兹、姑墨、疏勒等国(北道诸国)。盆地东端有楼兰国,其遗址...[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物理答案 中考政治试题 中考生物真题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满分作文1200字 中考政策 中考饮食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政治题库 中考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