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邙山之战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邙山之战

东西魏命运交错的赌局——邙山之战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高潮。鲜卑贵族们一个个改汉姓,易汉服,同汉人通婚并广置田产,洗去了塞外的风尘,沉醉在中原的文物衣冠中。 孝文帝以为,自己精心策划的改革足以使北魏的统治千秋万代稳如泰山。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一全盘汉化政策带来了整个王朝的迅速崩溃。北魏军事力量的基础,是以拓跋部为主干的鲜卑部族军,兵民合一,称为“兵户”,在政治上享有优越地位。然而在向中原王朝的转型过程中,这些自由骑士成为了第一批牺牲品。种种沉重的徭役赋税负担被强加到他们身上,使他们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沦为隶属于统领和官僚的“府户”,不但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有人作出牺牲,不过如果你的牺牲品手中有足够的武器可以反抗,结果就大大不妙了。 三十年后的正光五年(524),北疆六镇(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大都在今内蒙古境内)兵户数十万人发动起义,很快波及全国。宛如梦幻,北魏的盛世结束了。天下大乱,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朝廷的力量消耗殆尽,靠镇压起义发家的一群新军阀随之崛起,并把招降的起义军作为自己逐鹿中原的工具。实际上,谁掌握了战斗力强劲的六镇兵户,谁就拥有了最雄厚的政治资本。血与火的英... [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邙山之战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桓玄之乱

加速了东晋灭亡的脚步——桓玄之乱 桓玄,字敬道,又名灵宝,据说其生母马氏半夜见有流星下坠于铜盆中,变成二寸左右的火珠,就以水瓢接取吞服,过后就怀孕,生下桓玄。因此,桓玄的小名就叫灵宝。晋人爱神异附会,肯定是以讹传讹的故事。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桓玄从小就姿貌端妍,聪慧不凡,桓温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桓温有六子,临终遗命以桓玄袭其南郡公之爵。 桓温一年丧期满,昔日的文武属官都齐集于桓温之弟桓冲的府中拜辞。...[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征安南之役

三十年经营,毁于一旦——明朝征安南之役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攻百越之战

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秦攻百越之战 秦国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乌台诗案

针对苏东坡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宋神宗赵顼少有变革之志。然而,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异议不断,这不免让宋神宗有了强烈的挫败感。他决定拿出皇帝的权威,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要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而著名的大学者苏轼刚好赶上了风口浪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嘉佑二年(...[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苏武牧羊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苏武牧羊 跟张骞出使西域扬名立万不同,苏武名垂青史靠的是出使匈奴。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他出身将门,父亲苏建在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以校尉随从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平陵侯,曾率领兵士十余万人筑朔方城(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南),后来升任卫尉之职。元朔五年(前124年),苏建以卫尉为游击将军随从卫青出朔方郡(今内蒙河套以南地区)击匈奴,斩获颇多...[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顺帝退归大漠

知顺天命,退避而去—顺帝退归大漠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乘势而起,烽火燃遍各地,中原义军在与元军的交战中接连获胜。而元朝各地将领拥兵自重,内讧不断,元朝廷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历史的天平开始向义军中势力最大的朱元璋倾斜。 尽管如此,元军还有相当势力,不过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自为政,不能相互呼应。在这样的状况下,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提出:由临清(今属山东)直捣大都(今北京)。朱元璋同意了,还亲自绘制《...[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鄱阳湖之战

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高举义旗,各地群起响应。江南地区,徐寿辉起兵蕲、黄(今湖北蕲水、黄冈一带),攻占武昌,继取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公元1360年,部将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称...[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靖难之役

朱明皇室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四年。 由农民起义领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成祖远征漠北

有效地打击了蒙古贵族势力的侵扰---明成祖远征漠北 永乐年间,明成祖五次率兵亲征,打击居于漠北的蒙古贵族对内地的侵扰和破坏,这就是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 蒙古贵族势力在元末明初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分裂。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多伦东北)。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逃往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史称“北元”。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郑和下西洋

人类征服海洋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航海家郑和出使“西洋”(今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印尼、婆罗洲等地)的壮举。 中国的造船业和海上航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许多外国商人从海道来中国经商,大都搭乘比较安全的中国海船。到宋代,中国的航海人员开始把罗盘针使用到航海上,这就给远洋航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3世纪初,中国已使用十樯十帆的大海船。明朝初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内得到相对的...[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录取查询系统 中考英语答案 中考满分作文300字 中考电话查分 中考招生简章 中考志愿填报指南 中考知识点 中考地理答案 中考英语话题作文 中考物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