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资产阶级对清朝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此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向外侵略扩张,以便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产阶级原以为凭借《南京条约》就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对外国商品的进入有顽强的抵抗作用,英国的工业品没能占领中国市场。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英国想通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打开中国的市场。 咸丰四年(1854年),英国借口《望厦条约》中有12年可以修约的规定,援引片面最惠国条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条约》,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到的权益,得到法国、美国的支持。清政府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美未达目的,叫嚷要诉诸武力。但当时英、法正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无力在中国开辟新的战场,美国也因国内局势不稳,不可能发动侵华战争,“修约”问题便暂时搁置起来。咸丰六年(1856年),美国借口《望厦条约》届满12年,要求全面修改条约,得到英法的支持。清政府再次拒绝了这一要求。英国认为,只有采取强大的军事压力,才能从中国取得更多的权益。于是,英、法两国... [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火烧圆明园

万园之园的毁灭——火烧圆明园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辛酉政变

近代中国走向屈辱的渊薮——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在1861年由慈禧和恭亲王奕所发动的取权之变。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一班亲信,逃亡到热河去,由恭亲王奕欣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奕欣费尽周折,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因此得到侵略者的欢心。当时清政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奕欣...[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边疆危机

19世纪中叶的警钟——边疆危机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和德国的崛起,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队伍。日本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国于1870—1871年的对法战争获胜,国内也实现了统一。日、德两国很快就扮演着与英、法、俄、美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的角色。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扩大市场、倾销商品和争夺原料产地,加紧...[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镇南关大战

中法战争史上的最大一役——镇南关大战 镇南关大战是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 1884年8月23日,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全军覆没,打破了清政府苟且偷安的迷梦。8月26日,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命令陆路各军迅速向越南进兵,沿海各地加强戒备,严防法军侵入。中法战争在海上和陆路同时展开。 海上战场。1884年10月,法国舰队进犯台湾,强占基隆。台湾守军在刘铭传指挥下退守...[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康熙帝抗击沙俄

中国东北版图的奠定---康熙帝抗击沙俄 康熙(1654—1722年,爱新觉罗·玄烨)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自1662年到1722年君临天下61年。历史上所说的康熙——乾隆“升平盛世”是这时开创的,有清260多年的统治也是在这期间奠定的。康熙与法兰西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1661—1715年)和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1682—1725年)正是同时,同样引起人们的重视。 康熙帝当政61年,在...[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俄尼布楚条约

近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6年冬,雅克萨停战后,中俄两国立即准备派使谈判,划分中俄东段边界。当时,沙俄由于在西方同波兰争夺乌克兰,进行了多年战争,和土耳其、瑞典的关系也很紧张;国内人民不断起义,兵疲财乏,困难重重,没有力量再派兵到远离欧洲的黑龙江流域大规模作战。沙俄政府为了缓和远东方面的紧张局势,确定了暂时避免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设法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谋取商业利益。所...[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平定准噶尔叛乱

消除了中国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平定准噶尔叛乱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29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22年(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近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明末清初,蒙古共为三大部:即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厄鲁特蒙古(今天山以北一带)。厄鲁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不畏千辛万苦,千里回归故土--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清王朝统治的强烈震荡---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已经陆续不断地发生,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年)先后有甘肃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的起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有台湾林爽文的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在这以后,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则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波及湖南、贵州、四...[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晋琅琊王氏

门阀势力的代表---东晋琅琊王氏 从汉至西晋末年的500多年中,琅玡王氏不断吸收力量,并且成为最强大的士族豪强力量之一。这期间,王祥(24孝中的“卧病求鲤”的主角)、王览都位居宰相。而王览正是东晋名相王导的亲祖父。 王与马,共天下——在南京登上顶峰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中考作文技巧 中考政治答案 中考物理题库 中考总分 中考英语试题 中考录取查询时间 中考满分作文1000字 中考家长 中考满分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