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苏曼殊与李叔同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苏曼殊与李叔同

苏曼殊与李叔同 文/刘继兴 苏曼殊与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两为充满神秘色彩的巨擘式的人物,在文学艺术领域内都有很深的造诣:苏曼殊的诗清新隽永,有“灵界诗翁”之称;其画被柳亚子赞为“千秋绝笔”;其颇具红楼笔意的《断鸿零雁记》开中国近现代文学自叙体小说之先河;其译作有拜伦的诗集和雨果的《悲惨世界》(未译完),他与林纾、严复一道被推为本世纪初三大翻译家…… 李叔同则是我国引进西洋油画的第一人;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他于本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然而,这两位才华横溢的绝世奇才,却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遁入空门,皈依青灯古佛,令多少人为之感慨唏嘘。 苏曼殊与李叔同的初交是在1907年的上海,两人同为南社成员。那时李叔同任《太平洋报》副刊主编,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就是在该报发表的。这篇抒家国之情、写身世之恨的自叙体小说深深地打动了李叔同。当他得知作者比自己还小四岁时,就更加佩服这位孤愤的爱国诗僧了。 据史料记载,李叔同的一位友人在李未剃时曾对他说:“曼殊一... [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苏曼殊与李叔同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郑成功曾向日本幕府借兵 共谋反清复明

南明永历十二年,即清朝顺治十五年、日本万治元年(1658)六月间,郑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东渡日本长崎,递交了郑成功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书信。郑成功在书信中首先称赞颂了幕府将军,接着结合自身经历,说:“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并以唐将徐世勣赐姓李自喻,以颜真卿气节自励,以示抗清决心。郑成功希望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但关键是书信的结尾,指出:“中兴伊迩,敢...[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自成的五宗罪

李自成的五宗罪:大顺王朝就此烟飞烟灭 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大明朝廷乱成了一锅粥。见大势已经去,惶恐的朝臣便寻思背主求荣。1644年3月19日清晨,有人主动打开了正阳门,刘宗敏的部队耀武扬威地开进了皇城。农民起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北京。要改朝换代了,明朝的臣民惶惶不可终日--山贼草寇以及流氓无产者所造成的灾难,正在蹂躏这座帝王之都。 第一大灾难--李自成是个没有远见卓识的农民,他...[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千古国人的游侠梦

咸阳游侠多少年——千古国人的游侠梦 易水河畔,秋水如冰,高朋满座,白衣胜雪。当是时也,渐离击筑,荆轲放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究千年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慷慨悲歌的故事,说客、死士、侠士、刺客、门客~~,没有哪部书,能够象《史记》一样撩动国人的心灵,把千载以上的风貌如此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是那种久违的慷慨,是那种远离的豪迈,让我们千载之下仍然悠...[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鸿章如何签下马关条约

1895年4月,日本人迎来了战后第一次樱花盛开。樱花的芳香弥漫了整个日本。刚刚抵达日本马关的李鸿章,显然没有赏花的心情。因为他此行的目的,是来与日方签订城下之盟。在行馆里,他将自己苍凉的心境化为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岁,八千里路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征旗大将坛。 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一向端庄谨严的字迹,在这一刻变得粘着滞重。仿佛他手腕间...[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努尔哈赤死因

努尔哈赤死因:大炮所伤还是疽发而死 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朝鲜人的著作中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并受到明将袁崇焕的讥讽。 据史料,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努尔哈赤死因

努尔哈赤死因:大炮所伤还是疽发而死 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朝鲜人的著作中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并受到明将袁崇焕的讥讽。 据史料,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历史上最大喜大悲的状元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状元当然是十分荣耀的名头。但是,它也只是一个名头而已,不见得能兑换多少实惠。民间传说和戏曲情节中,状元往往成为驸马爷,即皇帝的乘龙快婿,从此飞黄腾达,吃香喝辣。事实上,那样幸运的的状元是不多的。即使是做了驸马爷,也不见得就富贵齐来,人见人爱。我国历史上一共出过750个左右状元,今天一般人说得上名字的也不过王维、柳公权、陈亮、吕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张孝祥、翁同龢...[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初酷刑

《大明律》草创于吴元年,制定于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二年完备,洪武三十年颁行天下 。 在此之前,作为决狱标准的是朱元璋亲手写定的《大诰》 。 明初处元代法纪纵驰之后,故太祖决定法外用刑,以严刑峻法治乱世,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 见于《大诰》的酷刑,有族诛、凌迟、极刑〔凌迟本已是极刑,则这一极刑之残酷定甚于凌迟〕、枭令、斩、死罪、墨面文身、挑筋去指、去膝盖、剁指、断手、刖足、阉割为奴、斩趾枷令、常加...[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

中国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政治运动 。发生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因以干支计为戊戌年,故名。又称戊戌维新。 公车上书和维新运动的高涨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时康有为适在北...[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追忆中国古代的尚武精神

追忆中国古代的尚武精神:男儿仗剑自横行 我们探讨古代的文明,对于我们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我们说人类的历史其实并没有成为历史,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古代的气息会沿着岁月的长河飘落到我们身边,我们的很多想法,我们的所思所想,有很多早已被我们的先人想过,甚至感觉过。虽然我们今天享受了很多新的文化,掌握了很多新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资格自诩比古人高明。因为历史是传承的,我们今天熟悉的一切,又...[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录取线 中考生物题库 中考数学真题 中考总分 中考录取查询系统 中考政治题库 中考电话查分 中考政治试卷 中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