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唐时期的反贪措施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唐时期的反贪措施

官员的腐败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真正解决过,但在某些时期,如隋唐,由于加强了反贪的力度和措施,贪腐现象相对地少一些。因此,回顾隋唐时期的反贪措施,或许有一些积极意义。 隋文帝在建立隋王朝之初,便制订了新律,对于品官犯罪同样要服刑,不过可按传统的“八议”规定减刑一等治罪。隋文帝对于吏治特别看重,对于内外官员,则要求特别严厉,他“恒令左右觇视内外,小有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因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 对于官吏的受贿,文帝则对之严惩不怠。开皇十三年,“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隰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以贿伏诛”。这是对州总管、刺史一级受贿案的死刑处理。隋文帝感到地方上的典吏,固定在一个地方时间太久,就容易发生各种弊端,于是在开皇十四年提出新举措:“上又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诸州县佐史三年一代,经任者不得重居之。”这条措施对于防止佐史典吏在地方职事上居职太久而形成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由中央朝廷经常派使臣持节巡察地方,是治理贪官污吏的有效措施。如长孙炽,曾“持节使於东南道三十六州,废置州郡,巡省风俗”;后来“复持节为河南道二十八州巡省大使”;隋炀帝时“复为西南道大使,巡省风俗”。所谓巡省风俗,就是对州县吏治进行考察、处置,如被誉为“正直士”的柳... [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唐时期的反贪措施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玄武门之变前序

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为争夺权力喋血相争,秦王李世民获胜,从而走向了权力的颠峰,继而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那么,李世民的政治才能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他究竟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李世民家族,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从李世民的曾祖开始发生影响力的。他的曾祖叫李虎,跟北周的创始人宇文泰一起共同打天下,所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北周的时代,他们有八柱国之家,都是大...[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因自大而被杀的皇帝

因自大而被杀的皇帝[吴景帝杨渥] 公元905年,杨行密长子杨渥即位,成为吴政权的第二位皇帝.杨渥虽然是皇帝,但和他能征善战的父亲不同,生性软弱,不懂军事,跟随杨行密的将士也看不起他,因而兵权都被几个大将所把握着,杨渥能直接指挥的只有数千人而已,杨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而灭掉了江南钟氏,因而他扬眉吐气.自信心也随之有所增长,不把诸将放在眼里,这使的拥有大权的张景,徐温二人非常不满,于是生了废杀之...[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两位“穷”宰相

缔造中国最伟大盛世的两位“穷”宰相 诗圣杜甫的《忆昔》为我们描绘了盛唐时期中国的富庶与强大,那注定是个梦幻般的时代,她几乎包括了中华民族所有的光荣与梦想,之后的一千多年间,无论处于什么朝代、什么政体,中国人都梦想着能够重新缔造一个如盛唐般伟大的盛世。 盛唐的顶峰无疑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它不仅是整个唐王朝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民普遍富裕,生...[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刘晏与杨炎

刘晏与杨炎——唐代中叶的双星陨落 历史有时候异常神秘。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唐代中叶撮合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让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和杨炎同时登上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的政治舞台,为破解时代困局大显身手。在中国古代,像刘晏、杨炎这样的奇才,一段历史时期出现一个已属不易,两人同时理财,岂不堪称美谈? 然而,这只大手又是这样捉弄人,让刘晏和杨炎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特别是杨炎,不置刘晏于...[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鲜卑族对隋唐历史的影响

建立北魏的鲜卑族和后来的蒙古族都属于东胡,两民族的语言有共同的祖源。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蒙古史权威、原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韩儒林先生说:“据近代学者研究,鲜卑为蒙古族。” 早在东汉和帝时,汉大将窦宪击败匈奴,鲜卑乘虚占领匈奴旧地,十多万户匈奴人自号鲜卑,加入鲜卑族,同时也把匈奴的文化和原始崇拜带入鲜卑族,因此,鲜卑族又是东胡与匈奴的融合民族。鲜卑拓跋部极为凶悍,但是鲜卑的文化极其落后,...[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毛泽东为何盛赞唐朝宰相马周?

唐太宗李世民的肱股之臣,大家熟知的大抵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名将李靖、谏臣魏征等。但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眼里,唐太宗手下诸重臣中,最有才具的却是被后世逐渐淡忘的马周。毛泽东曾经盛赞马周撰写的那份时政奏折,称其是继西汉贾谊著名的《治安策》后的“第一奇文”,并认为马周的才德远在商代名相傅说、助武王灭纣的姜子牙之上。 据《新唐书》记载,马周幼时即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却嗜书如命,不足二十岁便已...[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江淮大国 杨吴政权的崛起

从唐末至五代,杨吴政权统治江淮地域近四十年。在唐末的藩镇混战中,“高才捷足”的杨行密崛起于淮南民间,转战于长江南北,开创杨吴基业。虽然由于传统的正统观念的影响,这个雄据于江淮之间的大国被置于历史上众多旋起旋灭的小国的地位。但它的存在,与中原王朝几成南北对峙之势。使得南方诸政权并存的局势得以实现。而杨吴政权也在其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在政治上实现了由藩镇到王国的转型。并为以后的南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文化基...[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对秦隋两朝的小思考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589年,隋灭陈再次统一中国。 从时间上来看,这两个王朝间隔甚远,将其拿来一同进行思考似乎有欠妥之处。每一个王朝建立以及它的灭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在看似漫长时空差距和独立的历史背景下,却有着对于今人而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秦隋两朝的存在时间短暂,但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王朝,秦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帝国时代”,隋终结九品中正制改善了帝国...[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将贺若弼的口舌之祸

陈 倩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可见言辞不当与不慎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这句名言在封建王朝中那些伴君如伴虎的大臣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我国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忠良文臣,多少勇猛武将,他们不是死于鞠躬尽瘁的朝堂之上,不是死于为国尽忠的征途之中,而是倒在自己那小小的三寸之舌下。勾践与文种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共富贵;刘邦与韩信可以共建伟业却不能共享安宁。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往往也被称作是屠戮...[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唐军威为何能横扫亚洲

汉家兵马如日月!大唐军威为何能横扫亚洲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历史试卷 中考查分网 中考资讯 中考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试题 中考数学试卷 中考试卷 中考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