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民族融合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1)、含义:指历史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渗透,落后民族接受了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形成自然同化(本质含义:民族间相互学习,吸收优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的、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 (2)、原因:①、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因素;②、封建国家分裂战乱时期,民族迁徙加速,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加强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推动了民族融合;④、封建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也有利于民族融合; (3)、基本途径:①、中央政府的管理;②、统治政权的强制措施加速了民族融合,如秦始皇的移民,孝文帝的改革;③、政权之间的友好交往,推进民族融合,如文成公证入藏、俺达汗与明修好;④、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联合斗争)加强了民族融合,如班超经营西域;⑤、经常的、大量的物质和文化的交流,深化了民族融合,如互市、榷场等;⑥、各族人民杂居、通婚,巩固了民族融合;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 (4)、特点:①团结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②、中心内容是扩大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③、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促进国家大统一... [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民族融合的相关文章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中央政府边疆地区管辖

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1)、东北:①、隋唐:唐玄宗:A、黑水靺鞨B、粟末靺鞨;②、元:设辽阳行省;③、明清:A、明朝的奴尔干都司 B、清朝的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C、《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西北:①、两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东汉时重设西域都护;②、隋唐: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都督府、在西突...[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历史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自先秦到明清,这两种形态交替或并存,一直贯穿于民族关系的始终。 (1)、战争形态:①、民族掠夺战争:通过战争掠夺物资,是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游牧或狞猎民族的一般特点,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1125年金灭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灭西夏、吐蕃等;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如清初平定噶尔丹的...[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的民族关系

古代的民族关系 1、统一多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炎黄部落的融合,华夏族的产生。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以及...[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

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1、英国:①、14世纪的圈地运动;②、17世纪采取拍卖王室土地的办法。2、法国:①、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雅各宾派专政时,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3、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4、俄国:在农奴制改革中,农奴可以分期赎买土地。5、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征收地税。 ...[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专制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 (1)、形成和演变: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汉承秦制,汉朝继续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职权范围变化不大。 (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①、经济基础:井田制;②、受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行政、军事、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③、作用: 2、郡县制: (1)、起源于春秋初期。秦统一全国后,这种制度在全国推广,并被后世所沿用,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分封制不同,郡守与县令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各...[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选官(才)制度的演变

我国选官(才)制度的演变 1、世袭制;军功受爵; 2、察举制度 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拨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度 (1)、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A、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唐朝时:①、贞观时,增加了科举考...[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的监察制度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御史大夫:秦朝所设的“三公”之一,(职能) 2、刺史制度:西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个州,每州设刺史1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权力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通判: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两者相互牵制。 4、御史台:元朝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 5、提刑按察...[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重要的变法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 1、变法与改革 (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内容:作用: (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2、综述: (1)、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 B...[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北京历年高考人数 江西省高考政策 2015江西省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5广东高考总分 2015北京高考总分
热点推荐
高考政策 高考考场 高考化学 投档线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理科生热门专业 高考政治真题 军校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