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可怕的中国近视率

【 liuxue86.com - 生活百科 】

  说亚洲地区所面临一场个人视力问题一点也不为过, 在短短几十年内,如此大规模的人变成近视简直有些魔幻现实主义,但是看看周围的人和孩子,至少在我们班上几乎没有不带眼镜的同学。地球最近到底发生了什么?

  基因遗传说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界给出了一个相对一致的概念:新生儿近视受遗传基因控制。而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遗传因素与视力的强关联性,强调了DNA对近视一代的可延续性。虽然,这一结论至今还很有影响力,但是近视应该不全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在1969年,在对纽因特人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完全孤立的社会中,全部131个样本中仅有2个近视。但是他们(原文没有指明,推测是整个种群)的子孙中有一半人患有近视。接着,又有不少类似的研究附和了这一结果。显而易见的是,这对遗传说而言,对后代的传播速度也相对太快了,一定还存在另一个因素——生活习惯——最符合逻辑了。

  就全球而言,近视是眼疾中最普通的,约有15亿左右的人(22%)受此影响。但是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区的近视率分布却又个不一样。尼泊尔的农村只有1.2%的儿童近视,南非则有4%,美国儿童近视率为12%,至于中国的部分大城市能够高达37%。

  亚洲近视

  这里定义近视是在2m之外视力模糊。一般由于青少年期眼球拉长。导致最后成像的光束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前移了不少,视网膜上的成像则由于散开之后相对模糊。

  之后我们的生活会稍有不便。虽然有眼镜和近视手术,近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这也是为什么大街小巷都开起了眼镜店的原因。60多年前,我国的近视率还在百分之十几浮动,而如今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近视率已经突破90%的天际。韩国首尔的19岁青年近视率则高达96.5%。虽然世界范围内的近视都不断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严重如斯的地区却都不如亚洲。那么,过去的60年中,中国哦乃至大东亚地区的什么导致了我们的近视?

  最大嫌疑

  如此高涨的发病率也吸引了一大波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最近的一系列报告都希望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而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阅读。当然,这一结论看起来比较令人信服。众所周知:书籍使人眼部疲劳。即便是400年前的德国天文学家和光学家开普勒就将自己的近视归因于他刻苦的学习。接着,十九世纪晚期,医生们就开始推荐能够保持头部阅读舒适,有能够拉开与书本距离的靠垫。好吧,近代的研究也指出了学习和近视的相关性。事情看起来已经有所眉目,真相似乎即将大白。

  在本世纪初,一些研究项目详细分析了阅读行为,希望看看达成近视成就到底需要花费多长的阅读时间。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无论他们如何设计实验,都没有结论能证明阅读会简单的导致视力下降。简直比接错任务的一群打团玩家还要惨。

  接着,进入信息时代,恶名昭著的电脑和手机很快成为众矢之众,他们会引起短期眼部不适的结论传播深远,深受爸妈喜爱,常用于教育我们。但是,这种惊人的关联性至今也没有相关的数据和实验能够给出有力的支持。这个时候,另一项数据却与我们的近视不期而遇,关联的模式也十分显著: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大量缩短。

  在户外活动时间越少,小孩获得近视的概率越高。在200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视觉系的Donald Mutti首次发表了关于户外时间与近视的关联性的报告。之后的几年中,才有澳大利亚的学者发现类似的结论。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一份研究了一群分别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本地生活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本地的学生中,近视率高达29%,而在澳大利亚长大的新加坡学生近视率只有3%。主要的关联性最终被确认。

  而在利用中国在澳洲长大的小孩和中国本土小孩的对比中,得到了与新加坡类似的结论。

  光与视

  当然,相关性并不等同因果,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其中的致病机理。一些假说希望能够解释近视产生的过程。而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就是光多巴胺说(light-dopamine):描述了光会刺激视网膜产生神经递质,从而保证视网膜和眼球的正常发育。在一项以小鸡为对象的研究结论似乎能够证明该假说。视网膜多巴胺一昼夜循环为周期进行分泌,用来驱动眼部在rod-based夜视模式和cone-based的昼视模式之间切换。减少户外时间,导致的室内时间延长(即便是人造光源下),便会导致该机制的周期紊乱,进而是影响眼部发育过程。

  那么,我们该在户外呆多久,什么时候去户外?澳大的近视学家 Ian Morgan粗略估计小孩们每天需要至少在户外呆三小时。而他近期的研究就在于提炼和完善他的研究,精确这一“时间”。在他的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小孩仍然面临着近视。

  在亚洲,一些因素会加重近视率,包括对眼镜的恐惧。

  一些父母和教师认为戴眼镜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而在偏远地区的近视儿童的眼镜获得率只有1/6。(加上他们不清楚的非持证验光师和无良商家,我想因素会更多)。

  想了解更多生活百科网的资讯,请访问: 生活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107132.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