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行测在线题库:2014国家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14)

字典 |

2013-06-21 10:08

|

推荐访问

行测行测题库

【 liuxue86.com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https://www.liuxue86.com/gongwuyuan)为帮助您更好的备战即将到来的公务员考试,精心为您准备了行测部分的行测考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艺术等各领域的常识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行测答题技巧和方法,小编推荐您访问我们的备考辅导专栏,点击进入。
  1、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各主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会尽可能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充分拓展自身竞争优势,努力向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这个过程必然带动银行业微观效率的提升。
  “这个过程”指的是(  )。
  A.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过程
  B.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过程
  C. 外资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
  D.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
  2、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
  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人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 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 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 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3、在安科莱,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共同居住;在亚利桑那,纳瓦霍人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与经营农业的霍皮人为邻;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著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
  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意在说明(  )。
  A. 环境迫使人们接受某种生活方式
  B. 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C. 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
  D. 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4、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美与不美可以相互转化
  B. 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C. 任何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所处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 美的东西不可能永远都是美的
  5、在二审终审制的法律前提下,再审终审案件怎么也不应该是司法部门的本意,剩下的理由只能是“顺应民意”了。“顺应民意”虽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法律,“顺应民意”应该体现在立法中,撇开司法的独立性,就法律的稳定性而言,朝令夕改的东西绝对不是法律,可以任意加以修改的文本同样也不可能是法律,这是法律本身树立强大权威的必要条件。对一宗杀人案的判决,竟然如此一波三折,即便最终杀了罪有应得的李昌奎,同时也让法律的威严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法院的判决不应顺应民意,应只关注法律自身
  B. 法院的判决不应朝令夕改,应该保持稳定性,以确保法律的威严
  C. 我国二审终审制的案件审判程序不合理
  D. 法律的稳定性是法律本身树立权威的必要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liuxue86.com/gongwuyuan//)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根据就近原则及对文段的剖析可知:“这个过程”指的是银行业务主体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相互竞争的过程。故选D。
  错项分析:A项,该项是整个文段的背景铺垫。
  B项,扩大范围,“银行业发展的过程”要大于“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B项错误。
  C项,文段没有提及“外资银行提供优质服务”这一点。
  2.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倾向,肯定“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过日子的办法”,认为“学院哲学”背离了哲学的初衷。由此可以判断作者是想要哲学回归到原本“过日子”的状态。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
  错项分析:B项,是文段后面的内容,从整个文段来看,文段的重点不在于讲哲学的发展变化,而是强调其原本的意义。
  C项,从表述可知,苏格拉底和康德的哲学是不同的,前者是“过日子的哲学”,后者是“学院哲学”。
  D项,“诠释方式”错误,文段是人们对哲学内容和意义的“诠释”,而不是强调诠释的方式。
  3.三个分句的相同点在于“相同区域”,不同在于“族群”“历史时期”的不同,因此可以得到D项的结论。即:地理环境并不决定生产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错项分析:A项,文段并没有讲环境如何使人类改变生活方式。
  B项,文段没有讲人们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只是讲生产方式随空间或时间的转变。
  C项,第三个分句中只讲了同一族群。因此C项错误。
  4.C。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总起,提出论点,后面的内容都是为了说明这个论点而举出的具体事例。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美会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即美的东西与人处在不同的关系中,人们对美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故C项正确。A项前半句正确,但是文段并没有说美和不美可以互相转化,而是说在不同的审美关系中,美的东西可能是美的,可能是不美的,也可能是另一种美。B项过度推断,文段叙述的角度比较客观,并没有提倡什么或者要求什么。D项说法过于绝对,并非文段意图所在。
  5.A项属于过度推断,由“‘顺应民意’虽然是天大的好事”可知,文段并没有否定法院判决应顺应民意,故A项错误。C项属于主观臆测,文段只是提及了“二审终审制”,并没有对这项制度加以评价,故C项错误。D项的迷惑性较大,由“就法律的稳定性而言…必要条件”可知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通读文段可知,文段的展开围绕的都是法院对李昌奎案作出的判决,且从内容的丰富程度来看,B项显然包括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想了解更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网的资讯,请访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1301102.html
延伸阅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技巧:突破推理方式拿下评价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
2020-07-20
大家在做行测逻辑填空题时常常会被虚词所困扰、干扰,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填空中的“相反相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国考行测技
2020-07-20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7.20”,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7.2
2020-07-20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
2020-07-17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境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员行
2020-07-17
本网公务员频道带来了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10,供朋友们练习。更多资讯本网站将不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101."人生能有几回搏
2018-10-15
本网公务员栏目继续为大家更新,今天准备了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2,供备考生们练习。更多资讯本网站将不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 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
2018-10-04
本网公务员栏目准备了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1,供备考生们练习。更多资讯本网站将不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 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1 
2018-10-04
下面是本栏目小编收集的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资讯本网站将不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
2018-10-15
小编为考生们带来了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6,希望大家都能顺利成为公务员。更多资讯本网站将不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专项练习试题61."琵琶"
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