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鱼我所欲也

字典 |

2012-06-25 02:32

|

【 liuxue86.com - 中考语文 】


  九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9鱼我所欲也

  第一部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鱼我所欲也》

  一、文章内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二、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 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三、语音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四、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如本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往往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如

  (1)之

  代词 他 呼尔而与之

  助词 的 为宫室之美

  (2)而

  表顺接 不译 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 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表比较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

  a.今为(为了)

  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

  八、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 (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 箪:竹筐

  5、一豆羹 豆:碗

  6、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正义或仁义。

  10、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4、妻妾之奉 奉:侍奉。

  15、呼尔而与之 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 :给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贫穷。

  17、有是心也 心:本性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10、《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整体感知: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是人所固有的”。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3、“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5、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

  *文中指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孟子学说中是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1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14、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1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7、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那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8、“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1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3分

  *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10、《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1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

  1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14、结合材料思考。相关内容链接: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 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15、《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课内外均可)(3分)

  *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帝国注意的救济粮。

  16、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18、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19、你能说说文中的“舍生取义”的“义”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

  *“舍生取义”的“义”指的是正义、大义,涉及到国家利益,民族气节等;而哥们义气中的“义”则是涉及个人利益或某些团体利益,是小义,并不一定代表正义。

  20、 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

  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舍生取义 见利忘义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当我们人生中遇到在生死义利的重大抉择时,我们应该做到舍生取义,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正义于不顾。

  21、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 说说理由。

  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能自圆其说即可。如:课文断句更好。突出了主语“鱼”和“熊掌”等。

  22、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

  23、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24、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5、

  26、

  第二部分

  关于本文作者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学习本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字的注音。

  箪(  ) 羹(  ) 蹴(  )

  2、掌握下列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苟得:苟且偷生

  豆:古代盛肉或其它食品的器皿

  蹴:用脚践踏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已:停止

  二、课文内容分析。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三、问题探索。

  1、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如本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往往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如

  之

  代词 他 呼尔而与之

  助词 的 为宫室之美

  而

  表顺接 不译 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 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

  表比较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2、背诵课文,并能够正确的翻译。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语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海口中考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03789.html
延伸阅读
中考语文作为考试的第一门科目,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开头语文就发挥不正常,势必也会影响接下来考试的情绪。那如何做好语文考试的答题规划,让后面的考试更顺利呢?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小编一
2020-07-11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综合读写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综合读写技巧下面是《大自然的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一、语音能运
2020-07-02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一、
2020-07-02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2020-07-08
中考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2019年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梳理》,希望您能有所收获。更多相关资讯敬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更新!2019年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