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3中考语文备考:说明文阅读技巧汇总

字典 |

2012-09-19 15:47

|

推荐访问

中考语文

【 liuxue86.com - 中考语文 】

  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说明文阅读必备知识与技巧

  一、 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时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达,可用“事理”、科学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达。)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理 的特征/ 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 比作 ,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的 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言;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意

  通过对说明顺序的认识、划分语段内部的层次、排列句子的顺序、概括文段段意等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考题形式灵活多样:可选取全文、也可选取文章的某一局部;既可以是客观选择题、排序题,也可以是图表题、简答题、阐释题等。(说明文记叙的作用使读者更加明白。)

  归纳内容要点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挪用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另外,归纳段意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省略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同类项”概括出段落的要点。

  3、品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这方面内容和考查不仅有对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还有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揣摩。

  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重点句子一般指点示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标明说明顺序,突现文章结构句子;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过渡句;结构复复杂的长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品析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五、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 /行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表达效果和准确性不全相同包括准确,还有限制等。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有的文章语言以平实见长,有的文章语言以生动见长。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的词语。

  六、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便说明具体形象,抒情议论的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七,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⑴、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⑵、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一、 注意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是近年来说明文考查的一个亮点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近年来,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更加注重对科技说明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重在培养考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说明文阅读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

  1、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

  5、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7、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义或公益广告等;

  9、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

  做此类试题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然后对试题要求仔细分析,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调动生活积累,进行推测和想象。

  关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话题,如神舟飞船发射、航天技术、禽流感、环境保护等,尽量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有利于在考场上做好此类考题。

  记叙文阅读方法

  一、关于记叙文的六要素,从判断题的角度看,这六要素并非缺一不可,因为不言而喻的可不写。

  1、时间、地点: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暑假中的一天夜里。有的时间有跨度,要把跨度写出来。地点有变化时要注意事情和各个具体环节和地点的对应关系。

  2、人物

  A、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咨人物都列出来。

  B、如果问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抒情围绕谁。

  C、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事情的叙述者,是叙事的线索、衬托中心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从侧面表现中心,交待社会环境。

  3、起因、经过、结果:分析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是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是。

  A、怎样分析哪些内容是起因,哪是经过,哪是结果呢?一般起因是交待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矛盾、难题,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经过是写人物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做了什么;结果是写这难题、矛盾解决了,经过这个事人们怎么样了。

  B、对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表述,一般都用“谁怎么样”、“谁干的怎么样”这样的语言形式。

  二、记叙的顺序:只分析怎样识别倒叙和插叙,及倒叙、插叙的作用。

  1、倒叙;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顺叙事情。

  倒叙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③使文章更生动、灵活;④使结构更紧凑。

  2、插叙:

  ①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一般有引出插叙的话,这句话不算插叙。

  ②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和介绍。

  插叙的前提是全文有一个中心事件,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停一下,插进一些必要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①表达具体内容;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突出中心;④使文章结构紧凑;⑤可以对前文进行补充说明,为后文作辅垫。

  三、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

  四、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

  1、描写:

  ①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描写,也有神态描写。

  作用:A、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B、突出某种中心思想;C、表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性格;D、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交代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2、议论: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情的意义,评价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统领全文,承上启下,表达作者的感情。

  3、抒情: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作用都是突出中心思想,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表达作者对人、对事的思想感情。

  五、记叙文的结构

  ⑴按时间的起止;

  ⑵按地点变换;

  ⑶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⑷按表达方式: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各自为一部分,中间叙事一部分;

  ⑸按各自自然段的内容关系:内容相同的为一段;

  ⑹按过渡段划:过渡段的上下,要看其内容偏重于什么。

  六、过渡句

  ⑴位置:在两件事之间,在两种不同的内容中间,在倒叙、插叙和顺叙相转换的地方。

  ⑵语言形式:设向句,总结上下文意思的概括叙述议论句段。

  ⑶作用:承上启下,使行文更流畅,上下文内容衔接更紧密,全文浑然一体,便于读者理解。

  七、记叙文中的照应

  照应方式有:照应题目、解释题目、回答题目问题、照应开头、结尾与开头内容一致、照应伏笔、前暗示后结果、后文对前文相同内容的照应、内容相关的语句

  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紧凑、严密,突出中心。

  八、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原文中找,找到的内容要放到代词的位置上和上下文连读,读的通就对,否则不对。

  九、记叙文段意和全文的内容

  首先要区别各段的表达方式,概括表达方式不同的段落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议论、抒情段,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点明了等动词,连带本段的具体内容;

  如果是记叙段。不论是自然段、结构段,层次或全文,都可以用下面的语言形式概括:谁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如果是写人的记叙文,还可以加一项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十、归纳中心思想:

  1、归纳出人物的身份;时代、年龄、处境、在别人心中的位置、身份;

  2、归纳人物性格;

  3、归纳人物的精神、品质;

  4、归纳出爱好、特长。

  分析人物的方法:

  ⑴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情境中去分析;

  ⑵看别人对人物的反应;

  ⑶看作者的概括评价;

  ⑷分析时可以先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心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

  十二、归纳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抒情主体是谁;⑵抒情对象是谁;⑶抒情内容(词语);⑷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⑸感情特点是什么。

  十三、评价文章的写作特点

  ⑴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典型,材料安排是什么顺序,是否有祥略。

  ⑵结构:是否严谨、巧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过渡、照应、线索。

  ⑶表达方式:除记叙外还有什么表达方式,它们和记叙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表达作用。

  ⑷表现手法:对比、拟人、夸张、象征、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反复。

  ⑸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平实、自然、亲切,饱含热情、含蓄,文学色彩浓,幽默风趣。

  ⑹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

  十四、分析词、句、段的表达作用。

  ⑴解词或句的意思;⑵分析其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⑶分析其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影响;⑷所用修辞及作用;⑸对读者影响;⑹与上下文的关系。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修辞手法的作用:⑴它本身的作用;⑵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征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十二、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

  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一 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 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做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对照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 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可,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A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4个角度)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个角度)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个角度)

  B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十三、A品味词语:

  1、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2、 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3、 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情感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B、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必须联系文章内容)

  十四、赏析语句。

  从内容、修辞、语言特点,关键词入手,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用…修辞手法,写出了……(或者一个…词,活画出了……)

  十五、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形象

  ⑴分析直接描写

  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叫下在面描写,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⑵分析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⑶分析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用极经济的笔墨写人,往往形神毕肖,性格鲜明。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的起推敲;其次看是不是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⑷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有的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以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准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十六、①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②仿写。一种是仿照文中句子,另以话题仿写:一种是根据前后文仿写,使之成为文章的一部分。做仿写题,要分析例句结构、修辞、再进行语言组织。

  ③合理想象人物的表现,写一段文字。解答此类题,要深入理解人物性格进行换位思考。首先要符合上下文情节,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确立挽描写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联系学生自身,读感受。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从文中生发出来。

  十七、指代是前一句或者前一段。另一种是找题目隐含的内容,需要找到对应的段,再进行概括。

  十八、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 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XX(言或行)表现该人物XX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诚……(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以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十九、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二十、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二十一、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二十二、几种照应句的表达作用。

  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揭示或强调标题含义,突出文章中心。

  ③行文中的前后照应。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完整。

  二十三、赏析写作手法

  可以从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手法、语言等角度来赏析。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语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开封中考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605211.html
延伸阅读
中考语文作为考试的第一门科目,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开头语文就发挥不正常,势必也会影响接下来考试的情绪。那如何做好语文考试的答题规划,让后面的考试更顺利呢?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小编一
2020-07-11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科学答题
2020-07-09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课文原文填空的技巧
2020-07-09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
2020-06-18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中考
2020-06-04
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得分技巧
2020-07-03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阅读答题的得分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阅读答题的得分技巧一、
2020-06-22
语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算是占了半壁江山,不仅阅读量大,对答题要求也挺高的。那么阅读理解有没有好的答题技巧呢?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更多中考答题技巧
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