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行测考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行测考点栏目,提供与​行测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行测考点:流水行船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考点:流水行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考点:流水行船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在行程问题中还可以分为多个小题型,其中考察比较多的一个就是流水行船。今天带大家来学习一下流水行船问题,从而在考试中能够正确解决这种问题。

  【什么是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又叫流水问题,是指船在江河湖海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

  【常用概念】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江河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从上游向下游顺水而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从下游往上游逆水而行的速度

  【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题】

  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小时?

  A.10 B.12 C.14 D.16

  【答案】B。解析:从甲地到乙地顺流,顺水速度=15+3=18千米/小时,甲乙两地路程=18×8=144千米,从乙地到甲地逆流,逆水速度=15-3=12千米/小时,则返回时逆流所用的时间=144÷12=12小时。B选项正确。

  在真正考试过程中,除了会出现上述这种又有水又有船的问题,也会出现没有水没有船的变形问题,这种问题本质上依然属于流水行船问题,下面一起来看一道问题。

  2.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A.11 B.12 C.12.5 D.13.5

  【答案】C。解析:出现顺风和逆风,可以看成顺流和逆流,则顺风速度=自身速度+风速,逆风速度=自身速度-风速,即本质为流水行船问题。顺风速度=90÷10=9米/秒,逆风速度=70÷10=7米/秒,利用基本公式,自身速度=(9+7)÷2=8米/秒,则无风跑100所需时间为100÷8=12.5秒。C选项正确。

  通过例题的练习,大家发现,流水行船问题主要就是利用好四个基本公式,同时也要注意到变形问题,当发现题目中并没有水和船,但是通过分析题干发现本质依然是流水行船,那么就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解题。

  推荐阅读:

  

​行测片段阅读考点:总分文段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片段阅读考点:总分文段”,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片段阅读考点:总分文段

  行测言语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很看重的一种题型,正确率能够得以保证。但是没有一种题型是简单,做题解题分析题才是真正提升的基础。对于言语中的阅读理解这样的题目来说,分析好文段,找好关键词句很重要。下面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总分这样的文段特点:

  总分文段顾名思义开头就可能出现观点句,分着点为观点的论证,其中考察最多的为原因分析和例证分析。我们用一些题目来具体分析:

  1.在地震面前,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

  B.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

  C.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

  D.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

  【解析】 D。 此题很容易定位“因此”后为关键句,但具体分析段落和句间关系以后发现因此后是对首句科学大有做为的进一步阐释,所以关键词还是科学,其他三个选项都没有提到关键词科学,而且论述过于绝对。结合选择D最合适。

  2.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或空话上。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

  A.制定目标后必须付诸实施

  B.没有小目标就没有大目标

  C.小目标才有实际意义

  D.目标要能衡量、可实施

  【解析】 D。本题的首句就亮明了观点,“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或空话上”后面是原因分析论证观点的必要性。选项中的ABC,AB过于绝对,C文段的一方面。所以只有D为观点的同义转述。

  综合上述介绍的两道题目的情况来看,在分析文段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分析好文段中每一句话的含义与作用,对观点句要敏感,关键词要抓住。

  推荐阅读:

  行测技巧:行测片段阅读,你真的读得懂吗?

2018公务员行测考点:揭秘语句衔接之本质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公务员行测考点:揭秘语句衔接之本质,希望能帮助您。

  说到“衔接”,很容易让人想到一种职业,那就是主持人。没错,如果你搞清楚了主持人的职责,你也就悟出了“衔接”的本质。主持人在一台晚会中报幕,会先总结下刚结束节目的精彩之处,接着引出下一个节目。不可能有哪个奇葩的主持人会在报幕时将前面所有表演过的节目都总结一遍,然后挨个介绍即将登场的节目。这个联想给我们的启发是:语句衔接的题目如果在段落中设空,大家不要以为要把前文所有内容看完,也不要担心此空会关系到后文所有的内容。正确的理解则是:段落中需要衔接的句子只对前面和后面那一句话负责。也就是说,拿到一道题,我们需要更多去考虑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以此为突破口找到最合适的衔接选项。

  以一道真题为例:

  所谓声誉,实际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的评价。声誉良好的企业,意味着在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历史中,扮演着可以信赖的伙伴角色。个人或者组织选择自己的交易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那些有着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将更多地获得利益相关方的青睐,而且彼此的交易更倾向于继续发展下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往往取决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B.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

  C.需要考虑双方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D.合作对象的知名度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许多考生看完后没有头绪,于是根据自己所谓的常识和感觉去选择答案,错误选项以A、D居多。我们不妨使用刚刚讲过的原则,先读一下划线部分的前一句话:“在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历史中”,结合后一句话:“那些有着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前后提到了两个概念,那就是“交易历史”、“信用记录”。所谓“历史”和“记录”,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交易才能得以体现,于是划线部分也要体现这层含义,否则就是偏离主题。纵观四个选项,唯有B选项中的“交易经验”符合该特点,所以答案选B。

  这便是语句衔接的本质,如若在段中设空,切记它所“管辖”和“负责”的领域只有前面那一句话和后面那一句话,记住了这个技巧,方能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哦。

  公务员考试网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时事政治

  2017年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及时间

  2017年公务员省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公务员行测考点 :数学推理公式

 

  快来看看本文2017年公务员行测考点 :数学推理公式,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2、尾数法

  (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

  (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

  (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

  5、行程问题

  (1)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2)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3)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4)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5)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

  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

  6、几何问题

2017年国考行测考点解析:逻辑填空中的语境

 

  详情请看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整理“2017年国考行测考点解析:逻辑填空中的语境”,希望大家喜欢!

  逻辑填空是历年行测考试中必考的一种题型,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难驾驭的一种题型,所以很多考生都比较困惑,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攻克,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好多考生复习后的正确率反而不如之前,主要原因是考生没有真正地把这部分内容内化于心,更没有长时间的坚持下来,半途而废所以最终也不会走向质变。

  所谓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可以分为三类,即言内语境,言伴语境,言外语境。但其中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言内语境的理解,在给定文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前后句的关系能够为我们找到答案提供一定的暗示,根据这些提示和暗示可以找到最符合材料的词语,换言之,在逻辑填空中,我们要把握好语境的解释功能,找出材料中对空中所填词语起解释作用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而排除干扰项,判定出正确答案。下面是两道训练题给大家讲解语境的作用。

  【例题1】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不可能一个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忌 、一哄而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循守旧 B.好高骛远

  C.循序渐进 D.急功近利

  【解析】答案选D。根据“切忌”一词可知空白处应该填入与前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相反的词,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利益和成效,与“好高骛远”相比,“急功近利”与后文的“一哄而起”对应更加恰当,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

  【例题2】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 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 城市中那些 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奔走 找寻 闻名遐迩

  B漫步 发掘 门庭冷落

  C游走 探寻 鲜为人知

  D散步 挖掘 人迹罕至

  【解析】答案选C。本题可以从第三空入手。“门庭冷落”一般是形容上门交往的人稀少,显得冷清,不能用来形容“古迹”,排除B。既然是存在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便不会是“人迹罕至”的,排除D。第二空可选词语为“找寻”、“探寻”。既然需要“找寻”或者“探寻”,表明知名度不高,则第三空也不能填 “闻名遐迩”,排除A。所以答案为C。

  【例题3】一个历史学家在面对 的材料时应该认识到,研究过程其实也是一个 的过程,因为他关注的是一个他所从未曾置身其中的世界,所谓史料也原本是抱有不同目标、不同观念的人的“陈述”,偏见与误读 ,伴随着研究过程的始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卷帙浩繁 难能可贵 唇齿相依

  B多如牛毛 千锤百炼 应接不暇

  C浩如烟海 危机四伏 如影随形

  D不胜枚举 呕心沥血 俯拾即是

  【解析】答案选C。先看第一空,“多如牛毛”含贬义,与语境不符,排除B项。第三空,由“伴随着研究过程的始终”可知“如影随形”符合语意。“唇齿相依”侧重相互依靠,“俯拾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