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栏目,提供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二

 

  综合分析能力和贯彻执行都是申论中的考试重点,那么这一方面的题有什么答题技巧吗?要怎样才能取得高分呢?下面是雄辩为大家整理的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参考借鉴一下。想要知道更多考试技巧,敬请关注留学吧网站。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二

  综合分析之比较方法: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考试中主要考察的能力之一,考察的是对材料中一些问题、原因、对策、意义等要素的分析、推理能力。无论综合分析题内部分成多少类型,都是最终在提炼概括的基础上,再对一些进行深度加工、推理。按照题干中要素,分析题包含着要素明确类和要素不明确类,要素不明确有根据题干设问动词分为理解类、观点评价类、比较类。我们在此针对其中比较类进行讲解。

  技巧方法:

  1.明确比较初衷:身为公职人员我们经常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看看考察的多个对象行为哪一种更适合为我所用。

  2.审好题干:比较类的题目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要比较不同还是相同、不同全部进行比较。如果只是说对两个事情进行比较,那么相同不同全部需要。之后在答题过程中把不同和相同之处一一比较,每个小的不同点之后可以得出小结论,或者最后得出大结论。

  例子1:请结合“给定资料7-8”,分析比较F市、T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不同之处。(25分)要求:全面、深入,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只比较不同点即可)第二个模块逻辑判断,10道题题量,重点考察论证,翻译推理,分析推理这三个部分,那么我们就分别来说说各个部分备考方法

  例子2:请结合“给定资料6-7”,介绍了上海与深圳两市新的街头艺人管理办法,请对两市的做法进行对比分析。(相同、不同全部比较)

  例子3:

  (1)执法主体不同。F市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T市由市环保局负责实施。

  (2)收费对象不同。F市的收费对象是所有市民和单位,无论是否产生垃圾都收费。T市收费对象是产生垃圾的市民和单位,

  (3)收费方式不同。F市按月征收。T市按袋征收。

  (4)惩处力度不同。根据F市制度,违规者可能负行政法律责任,而T市可能负刑事法律责任。

  (5)实施效果不同。与T市相比,F市的垃圾产生量没有显著下降,垃圾收费占居民收入相对比重高,但收缴率不高。

  与T市相比较,F市收费方式繁琐,处罚力度更大,效果差,所以T市的制度相对可取。

  3.审好要求:一定要看看要求中有没有“观点明确”等要求,如果有我们除了要写出最后的结论,还要在开头进行表态。

  贯彻执行之调研报告:

  技巧方法:

  1. 认真审题

  在审题阶段,需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文种、发文机关、主送机关、写作目的及答案来源等五类要素。对于调查报告而言,如果题干中有明确要求上交领导,则标题、称谓、落款三项都要有,实际书写字数去掉100 字;若不要求上交领导,并且没有明确的发文机关,则可以只写标题、落款与正文即可,实际书写字数去掉75字。若...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一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考试的试题都是主观题,因此申论的试题都能拿到一定的分,但是要想拿高分还是要多加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答题技巧,可供参考。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一

  提出对策题答题技巧:分条分类分层次

  例如:2017年吉林公务员考试乙级试卷,第3题就是提对策题,接下来谈谈如何将答案呈现做到“分条分类分层次”: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6,假如你是S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请分析S区基层留人难的原因,并就“如何让公务员扎根基层”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供上级部门参考。(25分)

  要求:分析合理,建议可行,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50字。

  答案呈现:

  一、原因:1.基层工作地点偏远,“同城异地”问题突出,不便于照顾家人。2.工作和生活互相渗透,工作劳累,缺少个人生活空间。3.工作强度与报酬不对等,工作单调琐碎,长期“低薪高压”状态。4.缺少晋升渠道,乡镇职级上升空间小。5.基层工作环境艰苦,缺少娱乐活动,生活单调乏味。

  二、建议:1.树立基层观念。鼓励干部到基层服务,在基层安家置业。2.提高服务意识。实施人性化管理,合理分配工作,营造和谐工作氛围。3.完善基层配套政策。提高干部薪酬待遇,加大财政补贴。明确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降低工作强度。4.完善基层公务员职级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5.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干部业余文化生活。6.树立基层服务典型。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教育,定期给予关怀,增强归属感。

  以上这道题的答案是如何做到“分条分类分层次”的呢?

  第一,分条。在答案中的阿拉伯数字则为分条。例如:在原因中的1、2、3、4、5点则为分条。分条意识是作答申论题的基本意识,对于对策题来说也是如此。书写序号、阿拉伯数字则为分条,通过分条可以让答案看着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性。

  第二,分类。对于对策题来说,分类可以让答案更加具有逻辑性。例如:在建议中,每一个要点之前的总括句体现的就是分类。书写总括句的方法有两个。其一,将此要点进行总结,进而概括为总括句;其二,可以在答案要点中选取具有概括性的词语作为总括句。除了以上将总括句作为分类之外,也可以按照主体、维度等方式进行分类,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分层次。所谓分层次主要指的是题干有几个任务,按照不同任务分别进行作答。针对此道题来说,题干显示为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为分析原因,第二个任务为提建议。所以本道题在答案呈现时要体现为两个任务,分别作答原因与建议。分层次作答可以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清晰的看到作答任务的个数。当然了,如果题干中只有一个任务,那么就按照“分条分类”的方式呈现答案就可以了。

  贯彻执行篇答题技巧:

  技巧概述:

  贯彻执行能力是申论考试中主要考察的能力之一,近年来对策题呈现一种新趋势就是实务答题,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命...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三招

 

  2018年国考拉开帷幕,你已经准备好了么?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了《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三招》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三招

  一、重点突出

  如果考生的答卷非常混乱,关键信息都湮没在一些琐碎的此句中,很容易会让阅卷老师忽略掉关键词。因此,考生需要让自己的答卷重点突出。

  要使答卷突出,考生可以采取分条分段、提取主旨句、关键词前置等方法。

  二、精字减词

  简洁是申论的必然要求。在有限的字数要清晰的表达,这就要求用词必须精炼,也就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的意思,抽象而内涵丰富,有效率的写作是体现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方面。

  要做到精字减词,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描述具体的事件细节和过程。

  2、通常不出现具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

  3、通常情况下不出现具体的数字。

  4、通常情况下不举例。

  三、条分缕析

  很多题目要求条理清晰,有层次,而一份清晰的答卷总让阅卷者感到舒服。这就要求考生的答案一定要有逻辑条理。在归纳整理答题要点以后,还要以适当的逻辑关系分层分步作答。这种“逻辑关系”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近期——长期”的时间关系、“总——分”的包含关系、“发现——分析——解决”的处事步骤,有“紧迫——远虑”的急缓步骤,有“政府——企业——个人”的主体分类等等,要按要点的具体性质进行分类组合。

  申论推荐>>>

  公务员申论范文汇总(32篇)

  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汇总(27篇)

  国考干货!申论范文精选(100篇)

  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万能模板五套!

  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高分必背300句

  2018年公务员申论...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审题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广大备考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整理了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审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例题1】根据给定资料1-5,归纳我国现有条件下“就近入学”政策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

  【审题】通过题干中“归纳”这个关键词,可以判断题目属于归纳概括题。对于归纳概括题,重点审清关键点是对象和问数,尤其是问数,如果出现并列连词如并且、而且等,一般属于两问,对于本题来讲,“并”连接两问,需要作答的内容包括主要原因和负面效应。

  【例题2】假如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个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审题】通过题干中“建议”这个关键词,可以判断题目属于提出对策题。对于提出对策题,重点审清关键点是问题和身份。问题即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也就是针对什么问题来提出对策,本题的问题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问题;身份即需要站在哪个立场去解决问题,一般身份来讲是公务员的身份,但是也有如本题所示属于非公务员身份,这就需要考生特别关注,同时结合材料,提出的对策符合自身的身份定位。

  【例题3】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

  要求:(1)全面准确、符合实际;(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3)不超过500字。

  【审题】通过题干中“讲话稿”这个关键词,可以判断题目属于贯彻执行题。对于贯彻执行题,尤其是比较灵活的应用文写作,要注意写作的身份即村干部,同时也要注意写作的情景,即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经验交流会上来发表讲话稿,更重要是要关注目的,目的是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通过目的也进一步确定讲话稿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生猪养殖的经验。

  【例题4】“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审题】通过题干中“含义”这个关键词,可以判断题目属于综合分析题。对于综合分析题,重点审清关键点是分析的对象。对于本题而言,分析的对象为“一句话”,而一句话中关键词为“中国教育”,那么接下来我们在分析作答时,就要牢牢抓住中国教育这个关键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公务员考试申论栏目推荐: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语言精准

 

  申论文章之“精”

  申论文章的“精”主要指申论语言一是要准确精练,二是要表达规范。 首先,申论文章要求语言准确精炼,切忌啰嗦和废话过多。在这方面,请注意党和政府的文件报告,其中的每个句子都不长,最长也不过20个字,其语言准确而简练。同时,由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卷老师多为中文系老师,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通顺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其次,要注意申论语言的规范问题。申论作为一种文体,其语言是有特定风格和要求的,其阐述内容也是具有一定规范的。例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提法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因此,申论文章的语言表达一定要规范,避免在文中出现“搞好”、“弄好”等大实话和大白话,这方面的范文可以参考每一期《半月谈》的《半月评论》。

公务员推荐阅读:申论写作模板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写作要全面

 

  申论文章之“全”

  申论文章的“全”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涵盖的面要全;二是思维要周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能以偏概全。

  内容涵盖要全面,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申论试题的前两部分的阅卷一般是根据标准答案实行采分制,按点给分,所以答案务必要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归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多得分,得高分。

  思维要辩证周全。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精髓。一是要求思维要全方位,多角度。在写作申论文章时,应该善于运用多角度的分析方法,要全面的思考问题。例如分析宏观现象的原因不仅要想到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还要想到文化的原因,要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具体的、微观的社会问题要学会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监管落实、主体素质等方面去寻求原因。评价事件,既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又要考虑到问题的实质,要公正客观的进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又要发扬成绩,如此等等。

  二是要求学会进行辩证分析。对于辩证分析方法,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一点,但是真正能把辩证法应用到申论写作中去的就寥寥无几了。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诸位亲爱的兄弟姐妹认为“有用”长寿还是“无用”长寿呢?你的回答如果是二选一,那就说明你的思维还不够辩证。原因很简单,有用的东西可能长寿,而无用的东西也可以长寿。老母鸡能下蛋,主人就不会杀它,就能长寿;树林里的歪树,毫无用处可言,自然不会有人动他,也能长命百岁。做这个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你,在分析申论材料和构思申论文章时一定要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由于申论考试的角度、方式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和多变性,有较大的开放性,所以应试者要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进行答题,防止偏激偏极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申论文章平和中庸的风格。可以说辩证思维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好申论文章非常有帮助,例如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对三农问题的考查(详细分析前后文)。因此,为了能够使你的思维更加辩证,你应该把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律、质变与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联系与发展八个基本环节(绝对与相对、必然与偶然、特殊与普遍、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理想与现实)的相关内容再加以体会,这会对启发你的思维大有裨益。

申论范文 申论模拟试题 申论答题技巧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在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题占到40%的分数,可谓占据了申论考试的“半壁江山”。申论文章写作题也是多数考生在考试中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在历年阅卷过程中,许多文章存在一个共性,即考生过度引用国家大政方针,“言必称尧舜”,无论何种话题,无论哪种要求,均长篇大论“科学发展观”或者“和谐社会”,自认为申论文章写作就是唱赞歌、说功绩,结果或因为理论积淀不厚导致分析论证匮乏,或因为过度拔高而导致牵强附会,失去可读性,而直接长篇整句摘抄材料,囫囵吞枣,则更落入下乘。

  其实,申论考查的是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到文风上,就要求减少“空谈”的分量,增加务实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近几年命题也可以看出,类似“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要求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那么,考生可以从那几个方面避免空谈呢?上海公务员考试网总结如下:

  第一,对政策文件的使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申论文章写作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政策文件的背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准官方写作,申论文章要重视实际,而作为“有思想”的要求,需要将文章的主题水到渠成地引申到、抽象到国家政策层面,这也是对考生“理论功底”的一个基本考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重点还是放在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反对大篇幅的、过度的拔高。

  第二,增加知识积淀。这被一直提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实在是增加内涵、言之有物的不二法门。多数考生可能对“猜中”或者“做过”与材料主题相关的题目,但是由于每次考试中对同一热点问题的考查问题和角度也将会有很大不同,例如2012年915联考和2013年国考的申论考试中,都涉及了“文化”的主题,但在材料选取、题目设计、主题侧重等方面各有千秋,简单复制已然是行不通。但这并未否定增加积淀的重要性,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把握和练习,可以拓宽视野,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加看待问题的角度(即分论点),甚至是可以增加与“热点”相关的素材,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热点的“押中”是“术”,真正的“道”、也是核心是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接受文学、文化的熏陶,增广见闻,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减少“空谈”既需要深厚积淀做基础,也需要语言表达来帮助。

推荐阅读:申论热点 申论模拟题 申论范文
...

申论资料: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08-23

标签: 公务员申论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随着国家公务员考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发展,申论考试的难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众多考生在领悟、学习和备考申论中出现了很多误区,反映到考试中则是成绩的不理想。为此,华图教研中心辅导专家郑雪峰老师特撰写此文,就申论的基本知识和考生在答题中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指出答题注意事项,以期正确引导考生的复习备考。

申论是一门能力考试,首先我们要知道申论考核能力具体包括哪些。2009年国考大纲中明确指出“申论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基于此,考生在备考中首先必须明确在上述几种能力中自己具备了哪些能力,还欠缺哪几种能力,以便利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考试中,众多考生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在现实中则是:一是没话说,二是有话不知怎么说。所以考生在测验上述几种能力之前必须对申论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否则考生以一种错误的认识备考申论,即使方法准备得很好,也极可能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终功亏一篑。起点的错误是最大的失败,所以我们需要对“申论”本身有进一步的理解。

申论是“申”和“论”的集合。“申”就是在“把事情说明白”的基础上进行“引申”。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把“把基本事实说清楚”。很多考生也知道这个道理,但究竟说哪些、说到什么程度才算把基本事情说清楚了呢?这往往也是第一题的问题。这种能力体现在考试中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所“申”材料的基本组成进行探讨。“申”就是在阅读资料后,进行一个特定事实的概括,这个特定事实往往就是资料的中心思想。那么这个特定事实是由哪些特定的表现或特定现象归纳出来的呢?就需要对这些特定表现、特定现象以简短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同时,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特定事实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进行概括,因为特定事实必然会带来某种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即问题。这也是公务员考试给定资料的特性,因为需要考生进行特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所以特定事实必然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在对特对事实进行概括之后,因为特定事实产生了问题,我们需要分析产生这一特定问题的原因,以便在解决对策上进行调整。在这里对材料中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简短概括即可。上述情况是“申”的一个基本框架,当然原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策的主体是多元的,所以在概括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略分配。但上述框架中的一切内容需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结合给定资料”,这是的基本要求。在对给定资料“申”清楚之后,我们需要“引申”,但“引申”一定是“结合给定资料”,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的“引申”,即围绕特定事实的中心思想引申。至于引申到什么程度要靠材料的中心思想、题目的要求和考生在备考中对特点知识的积累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