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文言句式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文言句式栏目,提供与文言句式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文言句式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文言句式”,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

  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有标志词语,“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有标志词语,“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有标志词语,“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

2014高考语文每日精练:文言句式与用法

09-17

标签: 高考语文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3讲 文言句式与用法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沛公欲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固定结构,“无所”,被动句

  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判断句

  4.具告以事介词短语后置兼省略,省略宾语“之” ——————————————————————————

  5.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8.今日之事何如——————————————————————————宾语前置句

  9.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10.赐之彘肩——————————————————————————省略句,省略介词“以”

  1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判断兼提示原因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13.何辞为——————————————————————————宾语前置句

  14.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15.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16.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17.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

  18.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1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

  2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21.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短语后置句

  2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24.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号”后省略介词“于” ——————————————————————————

  25.树之以桑——————————...

2014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之固定句式

08-01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固定句式

  1 "„„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 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3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8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9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10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11岂„„哉(乎)、独„„哉 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 (《陈涉世家》)

  12与其„„孰若„„、与其„„宁„„ 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13"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相关链接:

  

2014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之被动句

08-01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5.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 省略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 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郑穆公使...

2014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之判断句

08-01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 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 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

2014高考语文复习:必知文言句式

07-14

标签: 高考语文复习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文言文在高考语文试题还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在平时多积累点文言文知识,争取在高考中把文言文题给拿下。

  文言句式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5.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什么是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高考语文6月备考知识点:文言句式

 

2013年高考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收集汇总了大量优秀的高考复习资料,,各位考生可以随时查看,熟悉各科复习资料的答题思路,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在此预祝大家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 感斯人言 (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省略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輮以(之)为轮 (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 (省略介词) (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资深编辑推荐
高考资讯 高...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特殊文言句式

 

2013年高考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收集汇总了大量优秀的高考复习资料,,各位考生可以随时查看,熟悉各科复习资料的答题思路,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在此预祝大家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特殊文言句式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资深编辑推荐
高考资讯

2013中考语文备考:文言句式识记

09-19

标签: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怎样学好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提倡诵读

2012中考语文文言句式精讲

05-18

标签: 2012中考语文

 

  文言文句式有一般句式也有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特殊文言文句式分为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些句式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的句式解析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