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清明上河图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清明上河图栏目,提供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节吗 为何唯独清明有两重含义

 

  《清明上河图》想必是妇孺皆知的,那么《清明上河图》里面画的是清明节吗,想必很多人都是会有疑问的。朋友,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节吗,为何唯独清明有两重含义”,仅供参考。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节吗?

  《清明上河图》是否为宋代东京清明节俗活动的摹写,当代人对此有着不同解读。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画面呈现的是清明时节北宋开封府的节俗活动认为上河就是上坟的俗名;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画的是开封的秋景;第三种看法则认为,清明指代社会氛围,该图是太平景象的图绘。无论哪种看法,都认为是对开封府市井社会生活的呈现。

  为何唯独清明有两重含义?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生成之路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是,清明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也改变了自身性质。在唐宋后,清明具有了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并且其节俗意义日渐增强。

  推荐阅读:

  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有关系吗?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简介

...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名画,读介绍的文章,观赏画作,感受它的美。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上河图原文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阡陌纵横,赶集的人们和驮贷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握篙盘索。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便来到最繁华的街市。这是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贷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谓"百家技艺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色。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贴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致,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清明上河图》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纽约学生共同完成《清明上河图》迎春节

02-19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海外华人过新年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手绘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现身纽约,什么情况呢?想必是不少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手绘纽约版《清明上河图》迎春节

  16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国纽约数百名学生当天在林肯中心大卫·葛芬音乐厅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国新年,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共同创作了一幅纽约版的《清明上河图》。

  当天的“中国新年学生日”活动是第四届“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主办方之一美中文化协会主席杨雪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2016年起,纽约成为继旧金山之后第二个宣布公立学校春节放假的美国大城市,春节已不只是美国华裔庆祝的节日,也是纽约市民及110万学生共同的节日。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们体验纽约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更要让他们理解欢庆春节的文化内涵。

  当天上午,大卫·葛芬音乐厅披上了喜庆的盛装。由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的长30多米的“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主视觉图悬挂在大厅正面,音乐厅二层阳台还竖起两只憨态可掬的大型充气金犬。

  大厅正中墙上挂着一幅长约12米、标有纽约主要地标的待完成画卷。这幅画卷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国宝级名画、描绘北宋都城汴京的风光长卷《清明上河图》。活动开始后,来自纽约5个区的学生现场作画,描绘各自的学校生活、所在区的繁华街景、宠物、美食。形态各异的小狗形象频频出现在学生们的笔下,展现了他们共庆狗年的喜悦。随后,他们将画作贴在画卷相应的位置,合成一幅纽约版的《清明上河图》。组织者还特意将《清明上河图》和这幅新作上下一起展示,相映成趣。

  活动现场还展出了中国儿童的150幅国际公益绘画比赛获奖作品。17名获奖的中国小画家也来到纽约,参与学生日活动。

  展览之外,还上演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孩子们跳起中国民族舞,小钢琴手们演奏了多首中国民歌和西方经典名曲。中国琵琶演奏家闵小芬和二胡演奏家王国维也前来助阵,为林肯中心带来浓郁的“中国风”。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趣味活动更是增强了节日的热闹氛围,其中糖画表演台前排起了长龙。出自糖画世家的吴毅与陈昌伟仅凭一把铜勺和一些热糖浆,就能制作出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狗、猴、龙等形状的糖画,让学生和家长们大开眼界。这种好看又好吃的艺术品,让家住纽约唐人街附近的诺拉和其母亲赞叹不已,她们虽然每年都和唐人街的华人一起庆祝春节,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妙的东西。

  “中国新年学生日”活动首次举行即受到纽约市民的欢迎,有望与纽约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帝国大厦春节点灯、哈得孙河新春主题焰火、大都会博物馆系列中美艺术主题展等一起,成为深受纽约人喜爱的“新年俗”。

  所谓“新年俗”,是与纽约唐人街等地的新春花车游行、舞龙舞狮表演、美食庙会等传统年俗相对而言的。这些“新年俗”大大丰富了当地春节的文化内涵,彰显了纽约多元文化大都市的包容力,使得春节日益成为华裔、亚裔乃至全体纽约人“喜闻乐过”的节日。

  纽约“新年俗”的单子势必越列越长。位于时报广场边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16日也披红挂彩。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该馆当天在顶楼特别推出刘翔、刘嘉玲和甄子丹蜡像展览,展厅在红灯笼、油纸伞、春联等中国文化元素的衬托下,生动而喜庆。

  “来我们这里参观...

细说清明上河图

 

  细说清明上河图

  2011 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但是中国当今的需求,其实也反映了中国一千年来的追求。通过3D多媒体,北宋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图》在大屏幕上以创意的动画方式向近亿的中外参观者展示:在一千年前的北宋,中国人已懂得城市应如何发展才可以令生活更美好。

  惊叹一:一千年前的城市面貌与生活的重现

  这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绢画,大概创作于公元1111—1120年间,即12世纪初。这时北宋自开国(960年)以来已经历了约一百五十年的相对和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达至历史高峰,加上科技的进步,令不少中外学者认同:此时的北宋已是全球经济最发达、文明最为昌盛的国家。而在地区发展上更体现为高度的城市化和崭新的城市建设。据一些历史分析资料,北宋末中国已有46个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加上为数更多的中小城市及镇,当时的城市化比例可能已达30%,这与近一千年后,即20世纪20 年代的中国差不多。

  这幅近一千年前的巨画,通过精心布局及选材,包括河道、城门、树林、远近山、684个人物、95匹畜牲、122座房屋、29艘船艇、15 辆车、20多家店铺及8顶轿等。它用高超缜密的写实及艺术手法,有机地将这些元素贯通,构成完整故事,使人好像身处当时的汴京,感受到北宋当日的城市状况及生活。甚至有人说它“不是照片、胜似照片”,其心理与视觉体验是震撼的!这样一幅如实地反映一千年前的城市生活的艺术画作的确是中外无双,令人惊叹。

  惊叹二:一纸绢品竟能在近千年无数次转手中保存下来

  现存于世的古代文物珍宝,多是金石制品,如石、玉、金银等器皿。古书古画而能留存至今的极为罕见。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大型长卷,能千年之后仍然幸存, 足以令人称奇。更使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件被北宋皇帝收藏而且被评为“神品”的珍宝,一直成为政权交替及官商争夺的目标,屡易主人至少二十多次,竟然能被神奇地保留下来。不但如此,通过画背的题跋、题诗与印章,我们可以较详细地知道它经历过多少次的风险与兵荒马乱。一张古画能有这样详细的流转记录,令人拍案惊奇之余,亦挑起无限的感慨。

  七次进宫、六次出宫

  画作大约成于北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间,被收于宫廷内府。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虏走皇室、大臣等数千人及宫廷珍宝文物, 北宋亡。《清明上河图》亦随之而入金朝内府。不知何故何时,画卷流出内府,被张著于1186 年购得,时为北宋亡后六十年。之后,画卷又入元朝内府。1343 年元朝内侍以伪作换取真本并将它转卖给私人,再经二人之手后于1351 年由杨准购得。因此,它在作成后两百年间便已历尽沧桑,三次在内府收藏,三次流出宫外,至少被四个私人收藏者收购过。

  元朝最后一位购得《清明上河图》的是周文府,时为1365年,三年后元亡。之后,画卷在民间流转了近一百三十年,不知经历过什么人,至1491年时被明朝的朱文徵、徐溥拥有。后经李东阳、陆完、顾懋宏、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分别拥有,终因严世藩于1542年被抄家而再入内府,结束了在民间(自1343年开始)达两百年的流转。

  明朝最后一位有记录的拥有者乃太监冯保,据其自跋,他是在1578年时窃为己有的。自后,画卷又再流落民间,到清朝乾隆年间再入内府,因此明亡后亦有...

高中美术鉴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教案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

  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2.看一看,感知体验。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

  (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 “图卷”。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4.学一学,尝试实践。

  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

  ...

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天空湛蓝、云朵飘飘、风儿舒适、大地清新,我们全家要到花博争艳馆参观,准备一趟历史的影像惊艳之旅——清明上河图动起来了。

  乘着时光机,回到古代,就彷彿自己是一位古人。在北宋时期,张择端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描绘出清明节河畔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小朋友们快快乐乐、天真无邪的在院子里互相嬉戏、追闹,屋里有一位孜孜不倦的男士正坐在书桌前努力用功地读书,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这幅长卷图里,白天有着行人们准备工作的身影、骆驼商队也正把货物运送到城外…等等。夜晚有着早出晚归的家人们回家的背影、酒店里的客人们正起劲的聊 着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虹桥,有着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致,虹桥下有一艘商船眼看就要撞上桥了,船上的人们手忙脚乱,有些指挥船的移动方向,有些紧 张的满脸通红,在这之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呢!那就是商船上的小孩也连忙跑到船顶学习大人指挥,真是热闹非凡啊!

  中国的历史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民间生活风俗的图画,也是在九百多年前画的。品尝着茶香,悠闲的与人聊天,见证这栩栩如生的惊艳影像,真是不虚此行啊!

  以上是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您带来的《清明上河图动起来》,希望对您有帮助。

...

横店清明上河图作文

03-23

 

  【横店清明上河图作文篇一】

  横店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名胜古迹。

  进了清明上河图的大门,绕过密不透风的树林,就来到清明上河图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街了。踩着宽大厚实的青石板路,看到街道两旁各种各样的店铺,有一处古玩店,店里有写着三十六计的竹筒,有画着清明上河图的扇子,有用香木雕成的手镯,还有用青铜制作的小香炉,真是让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走过商业街,就来到虹桥,它是用木头做得,如果下雨,这里可能一点滑,从中央地毯上走,这是一座半拱桥,来到最高的地方,往两旁河面上看,长长的柳枝挂在水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浮光耀金,像撒了一片碎金,又像无数条白色的鲤鱼在白浪中翻滚。红红的桃花就像笑脸,对着我们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从虹桥上下来,远远的就看见了最引人注目的金元宝,其实就是财运桥,要走过这座财运桥,是要踩着一根根钢丝才能走过去的.走过这财运桥,又是一个紧张刺激的飞钢丝游戏,这可比刚才那个简单多了,可玩起来不一定比想象中的简单了,因为钢丝下面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河,河里的水可真清啊!清的能看见河底的五彩石,清的能看见河底正在嬉戏的小鱼.河里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是一块翡翠.清明上河图到处都有好玩的地方,说也说不尽.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细细游赏!

  【横店清明上河图作文篇二】

  听说清明上河图的风景很美,春天时节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三八妇女节,妈妈带我跟着他们的同事们一起去游玩。由于我们早上起的很早,在路上的时候,妈妈叫我先睡一会。我对妈妈说,我不想睡觉,外面的风景这么美,我要好好看看。导游开始自我介绍,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说今天带大家到画中走一走。我的心里很激动,很想体会画中走的滋味,迫切希望很快就到达景点。

  过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景点。我们走进清明上河图的大门,我紧跟着导游,喊妈妈赶紧跟上,听听导游的介绍。导游介绍说新版西游记有些片段都是到这里拍的。我们一路往前走,看见一座桥。导游说,这坐桥的名字叫红桥,它是用木头做的。前些天都下雨,可能有点滑,要小心,从中央地毯上走。这是一座单拱桥,我们来到最高的地方,往两旁河面上看。长长的柳枝挂在水中,风一吹,看上去好像有一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红红的桃花就像笑脸,对着我们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过桥,看到很多阁楼,它们的顶是尖尖的,就像针一样。其中有座房子的屋顶上有个葫芦,好特别。导游带我们走进名叫汴梁一梦的屋子里看表演节目。有魔术、杂技等表演,我看了很高兴。

  后来,妈妈说那条小河很好玩,我们走过去看。我无意中往前一看,看到一座浮桥,很多人在里面走。我对妈妈说,我也想去走走。妈妈同意了,我们一起去找桥头。付了钱,走上桥,前面的人一直在摇,我不敢往前走,等他们停下我才走。这桥挺长的,走了好长时间,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玩了还想玩,不舍得离去。

...

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有关系吗?

03-17

 

北宋画家张择端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荣景象,是汴京繁荣的见证。可是带有“清明”二字,真的和清明节有关系吗?如果真有关系,叫“清明上坟图”岂不更是直达含义。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梁、东京。《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据日本学者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主要是描写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小编特别推荐

  清明节放假安排 | 清明节高速免费 | 清明节活动 | 清明节来历 | 清明节是哪天

  笔者王锦思发现,《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

  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认为,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取名...

小学三年级作文300字:欣赏清明上河图——过桥的想象

 作文标题: 欣赏清明上河图——过桥的想象
关 键 词: 欣赏 清明上河 小学三年级 300字
字    数: 3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三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网(zw.liuxue86.com)将为您的作文作业全新服务,希望您能给我们更多的宝贵意见。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300字的作文,题目为:《欣赏清明上河图——过桥的想象》,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就在今天,一艘船要过桥洞时,遇到了难题——桅杆要顶到桥了。船主大声喊:“快把桅杆放下去,然后一半人下船拉,如果拉不动,一半人和我一起在船上用竹竿撑!
”船员说:“……”船主又大喊:“别废话,按我说的做!
”几个船员去放桅杆,一半船员去拉船了,拉了半天还拉不动。另一半船员又用竹竿撑船。边上又有许多人过来看热闹,力气大的人也过来帮忙撑船。船终于开过了桥洞,船员们又高高地立起了桅杆。名师点评:通过你形象的描述,我清晰的看到这幅图。文章层次清晰,描述过程有板有眼,形象生动。语言表达的生动准确,那对话中有着非常形象的描述,尤其是船员那无声胜有声的对话,也非常准确。更有力的表现出你控制语言把握节奏的能力。描述的自然准确,生动流利。(学乐中国特聘教师:罗丹娜老师)2008-11-13 19:23:00...

小学六年级作文550字:游清明上河图

 作文标题: 游清明上河图
关 键 词: 清明上河 小学六年级 550字
字    数: 5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86.com)提示:我们现在很忙,很缺人手,您想加入我们吗?我们热烈欢迎,如果可以,请联系我们! qq:1055667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550字的作文,题目为:《游清明上河图》,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我们在横店游玩的日子就要结束,今天中午,我们就得做车回家了。不过,再走之前,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景点——清明上河图。坐车来到清明上河图景点,从门口一看,满是古代的风格,城门上还有五个大字,“清明上河图。”我默默地念着。进了城门,一行绿绿的柳树在风中翩翩起舞,从远处看,就好像是走在了乡村小道上。顺着小道走着,一座高高的桥横跨河上,连过路的观光车都要下来走过去,就好像是一个人驼着背,趴在桥上。好不容易到了桥顶,还得小心翼翼地走下去,免得不小心摔倒了。走下桥,前面挤着很多人,都在排队,挤在一间大房子前,好像都在等着开门,房间上有一块大匾额,上面写着:汴梁一梦。听导游讲,这是一个表演杂技的演出厅,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们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突然,门打开了,大家都拼了命地挤进去,我和妈妈虽然是进去了,但是位置都被占满了,我们只好站着看演出。演出非常好看,一会儿丢丢刀,一会儿变个魔术,舞台上五彩缤纷。看完了表演,我们坐上了大巴,离开了这个美丽的横店!
名师点评:小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景物,“一行绿绿的柳树在风中翩翩起舞,从远处看,就好像是走在了乡村小道上。”“一座高高的桥横跨河上,连过路的观光车都要下来走过去,就好像是一个人驼着背,趴在桥上。”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独特的景色。小作者还观看了一场演出,写景与叙事的结合,显得文章更加完整,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得很不错。“我们就得做车回家了”中“做”改为“坐”;“再走之前”中“再”改为“在”。(学乐中国特聘教师:郑蕾老师)2010-7-11 1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