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栏目,提供与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西哥发现提及2012预言的玛雅文字新记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古玛雅人预言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2012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

  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在一些网上论坛,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

  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2012年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斯图亚特表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12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砖块上的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置的一种组合,每52年重复一次。

  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13个Baktun末期。Baktun是一个大约394年的周期,13是一个重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12年12月21日。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相符。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1300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有隐含意义。托土盖罗石板提到了可能发生在2012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玛雅人心中的神秘神灵——掌握着战争和创造的BolonYokte有关。石板上的腐蚀痕迹和一道裂缝导致一些象形文字几乎无法辨认,最后的一段已经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将从天而降”。

  科马卡科砖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并且上面涂以灰泥,说明不想被人看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一再表示2012年12月末将是世界末日或者将发生改变世界事件的传闻不过是西方人对古玛雅历法的一种曲解。他们一再重申西方的救世主想法歪曲了玛雅等古代文明的宇宙观。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一系列圆圈,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一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任何末日灾难。

  鉴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将于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考古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60名研究玛雅的专家出席。他们将在会上为消除人们对玛雅长计数历中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种种疑虑而展开讨论。

  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还是考古学家都对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预言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并且有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的真实性,并且为之...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

 

  第I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和睦 蓦然 墨守成规 沐猴而冠 B.即使 觊觎 济济一堂 心有余悸

  C.书箧 挈带 切肤之痛 锲而不舍 D.坍圮 纰漏 否极泰来 蚍蜉撼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殒首 滚瓜烂熟 攻城掠地 心力交瘁 B.构害 轻歌曼舞 莫衷一是 弥天大谎

  C.规矩 花团紧簇 凿凿有据 洗耳恭听 D.宽宥 一塌糊涂 屈指可数 墨守陈规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自从2004年发现了红火蚁之后,我国每年都投入巨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红火蚁的防治杀灭,但是效果差强人意。

  B.洪水、地震、沙尘暴,这些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C.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D.由于各种原因,“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这一规定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看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囤地”现象屡禁不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说,尽管遇到再多的困难,她都不会改变初衷,不会放弃为孩子建立阅览室的梦想。

  B.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C.网上图书价格能低至六折,甚至更低,根本原因在于网上书店相对实体书店而言运营的成本比较低,没有实体书店所需的高额店面费。

  D.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①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②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③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作文精彩构思

 

  正本清源的忠告

  “乐于助人”的确是同学中最值得赞赏的品质。某杂志社调查的结果显示着同学们对真,善,美的确切认知。这种鲜明的是非观念,本身就值得赞赏。

  但是,另一项不记名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对待别人的麻烦,选择的答案却是"悄悄走开"!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亲爱的同学在这时抛弃了他们赞赏的品质?我不知道,在复杂的社会里,还有哪一阶层像学生这般纯洁?我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还有谁比我们青少年更热诚,更有同情心?但是为什么,就连他们也做出了如此卑怯的选择?

  望着暑气蒸腾的天空,我发问:"这是谁的罪孽?孩子呱呱坠地,是一个粉红色的天使,一页纯白的纸。不是有人告诉我们,世上的一切没有无缘无故的吗?那么,是谁用尘世的烟灰玷污着粉红?是谁在纯白上乱笔涂鸦?我怨愤而遗憾的目光只能投向人海,投向那些只乐于教诲我们的父兄。

  一次,上海街头一辆公共汽车熄火,下来推车的只是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当他们憋足吃奶的劲儿推动满车大人,回到车上时,他们先前的座位已被大人们占光。

  一次,克拉玛依的剧院失火,大人们喊着"让领导先走!"把孩子践踏在脚下。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自己避藏入厕所,把拍门呼救的孩子紧闭在门外熊熊大火之中。

  不错,我们的父兄中有雷锋,徐虎,李素丽,他们的确十分可敬;但是,也有不少"榜样"却立在反面。不是吗?若不是,平凡怎么会成为伟大?若不是,怎么会 有第二份调查令人心寒的结果?

  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无声的行为甚或有声的唆使都在诱导我们:"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中的不少人就这样过早地继承了"民族"的传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第一份调查表明,我们良心未泯;第二份调查也表明,我们只有在不记名问卷中才会"悄悄走开",我们毕竟是以此为耻的,我们大多也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或熊熊大火之前去履行这"悄悄走开",因为我们终究是红旗下的孩子!

  两份调查结果,展示了希望,也昭彰着危机。正本清源,在这庄严的考场,我只有忠告我尊敬的父兄:毁灭了青少年的热诚,便毁灭了社会的希望!

  [评析]

  这篇《正本清源的忠告》在应试的作文中是不多见的。这篇文章注意到[材料2]和[材料3]中传达出的同学们知与行之间的矛盾,对这种矛盾,作者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痛切地发问:是什么使原本社会中最远离世故的学生却做出了世故的选择?并进而深入一步,去探究这种矛盾出现的社会根源:将目光"投向只乐于教诲我们的父兄"。

  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作者选取了具代表性的两则事件:一为汽车熄火,大人们岿然不动,坐视小学生推车而无动于衷;一为克拉玛依大火大人们只求自己保身,置幼小无助的学生生命于不顾。这两件事都曾见诸报端,可见这位同学平时比较留心时事,才能在关键时刻及时提取相关材料,帮助自己议论,使人们通过"无声的行为或有声的唆使"看到反面的榜样对学生的恶劣影响。

  当然,作者并不否定好的榜样对人的熏陶,但更强烈地申述不良风气对少年心灵的污染,从而大声呼吁:正本清源。作者的认识较为深入,全文文气畅通,富有激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语言有个性,有感染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句式,使文章读来错落,节奏感强。这种纯熟老练 ,在高中学生中较为难得。

  “悄悄走开”的 人,请回来

  这两份问卷调查的结论形成了一个值得玩味的反差。一方面青年们赞赏"助人为乐"的品质...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大作文和小作文的写法?

 

  1996年高考作文

  作文题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下题。

  1.

  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注意:⑴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⑵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⑶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

  ⑷共200字左右。

  2.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 ,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⑴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的空白处。

  ⑵议论时要有比较,有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⑶不少于600字。

  审题分析

  1996年的高考 作文属漫画作文,在历届高考中并不常见。 小作文以说明性文字为主,要求用描写手法表现画面内容,属于介绍性的,准确简明地介绍说明事物是这类题型的重点,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说明、准确描述的能力。大作文是考对事物的自我认识的文学评论。很多考生不能区分读后感和读后评的写法的差别,导致审题的失误,议论方向不明。读后感重在“感想”,关键在于联系实际,包括个 人实际或社会实际。写读后感,应该用作品中的人物、事迹、观点来衡量自己以往的言行,决定取舍。读后评重在“评析”,它的说理过程往往采用叙——析——评的剖析方式。一般不需要联系实际 ,而是就作品论作品,评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1996年高考大作文就应该写成读后评,应该对作品作精辟深刻的分析,通过 对两幅漫画的比较或根据漫画本身的魅力(主要是反映生活的力度)来议论,说明自己更喜欢的理由。读后评是文学评论,范围较广。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读后评,从内容着手可以评析作品的主题或选取材料的特色;从文章的结构着手可以评析作品在前后照应、过渡或剪裁等方面的特色;从章法着手可以评析文章的抑扬、对比、映衬或铺垫等方面的技巧;从文章的表现手法着手可以评析作品写人绘景状物等方面的特色。1996年高考作文就应从漫画的表现手法切入。写读后评的步骤可概括为:观点——回评——析理归纳。首先根据作文要求,就材料内容确立自己的看法,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根据中心论点,回到原材料中去,对材料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给予阐释(可以采用分论点的形式进行)。最后在回评的基础上,进入更深一层的挖掘,综合分析,达到认识上的升华,归纳出结论。但要注意一点,写读后评应抓住原作品最明显的特点作为评论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例文

  [小作文]

  这里有两幅漫画,第一幅的标题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画面中有一只右手,手的大拇指被切掉了,而需要截去的“六指”却安然无恙。第二幅漫画的标题是《截错了》,画面反映的环境是在手术室里,情景在手术之后,画面中共有三个人物:一个患者躺在病床上,右腿被截掉了,包着纱布。一只手拿着“左腿截肢”的纸,一只手指着自己的左腿,大喊大叫,满头是汗。一位医生正在擦手,听到患者的喊叫转过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一位写手术记录的护士歪着嘴,不知如何是好,无法下笔。

  简评;这篇习作对画面内容说明得较好,要说的基本上都写出来了,条理清楚,语言简明,且观察仔细,细节刻画比较生动。

  [大作文一]

  我更喜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作文题汇总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着转移。当然,人的记忆转移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要求: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 1. 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写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2. 题目自拟。

  3. 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

  4. 不少于800字。

  【审题】

  高科技成果引入高考作文题,99届是第一次。这道题新颖,有现代气息。根据材料所示,我们可作下述分析:一、赞扬这种成果。肯定这种成果会对人类带来好处。记忆强是一种优良心理素质,它可以使人类变得更聪明。它还可以使前人的成果无保留地让后人继承。如果把 爱因斯坦、陈景润等著名科学家或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著名文学家的大脑里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然后把这种“化学物质”“转移”到年轻一代的大脑里,这样,年轻一代不是能更好地继承老一辈科学家或文学家的事业吗?二、希望这种研究早日成功,早日取得“社会效益”。并且相信人类是一定会取得这种成功的。如果能取得成功,其前景是十分光辉灿烂的。那时,世界上将会出现更多的爱因斯坦,更多的莎士比亚。三、也可提出疑义,这项研究如能成功,是否也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果儿子“移植”了父亲关于“仇恨某人某事”的“记忆”,就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果年轻人老是依赖于“移植记忆”,是否会产生惰性或影响个人创造性的发挥?

  例文(略)

  【话题训练】

  话题: 心灵美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相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真理与谬误是相邻的,有一句成语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是谬论。”智慧与寂寞是相邻的,世界史上伟大的智者常常是十分孤寂的人。仙境与死亡之是相邻的,于是有“欲仙欲死”这种说法。爱与憎的感情似乎是相互拒斥的两极,它们其实是相邻的,由热爱到憎恨常常会发生在一瞬之间。

  的确,世界上相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周围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以“相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语句扩展考点简述

 

  “扩展语句”是2000年新增的高考内容。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它或者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1.着力于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高中生学习和生活实际。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完成这样的考题,应该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n考题分析

  2000年全国考题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解题思路:

  此类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发挥个人特长。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无疑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解答此类考题既要注意题目对扩展内容的要求,又要以此要求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完成题目要求。此题对“情景”的限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场景(“毕业典礼上”“考试前夕”),二是人物(“同学们”“我”),三是主体内容(歌声)。在此基础上,只要写出的语句内容合理,前后连贯,就可以。虽然试题一般都对扩展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定或提示,但有些考生还是感到无从下笔。原因可能在于:①缺乏相关知识,或材料积累不够,对原题干内容难于进行合理的扩展;②缺乏必要的想象能力,③描写、特别是细节的描写能力较差,写出的文字可能不具体、不真实、不感人。

  参考答案:

  情景一: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班同学的节目是大合唱。大家激情澎湃,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想全倾注进了歌声之中。

  情景二: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心里很乱。我想放一首歌,让歌声驱散我的一切烦恼,歌声却使我更不能平静。

  2001年全国春季考题

  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一:田径场上

  情景二:人生某阶段

  解题思路:

  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以起跑线为重点。符合上述要点,每段给3分;语句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002年全国春季考题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字左右。

  情境一:身体健康方面

  情境二:社会影响方面

  解题思路:试题对答案在内容上有两大项要求:①是“身体健康方面”,②是“社会影响方面”,答案要结合这一要求,符合规定的情境,体现出二者的差别。此类试题出现...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真题解题回顾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

  25、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说,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联社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题至今还不清楚。

  解题思路:为报道拟一条标题,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这则报道介绍了油画“木美人”及其由来,评述其艺术价值,核心是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至今还不清楚”。依据这样的分析便可拟出这样的答案。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沙》(或“木美人”之迷)

  2002年北京市高考试题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概括,属压缩语段的一种形式。能力层级为D级。材料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首先就应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消息是一种新闻写作格式,一般比较简短,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本则消息报道“会议”“即将”召开,则应结合具体材料确定有关要素。

  参考答案: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解题回顾:此题的失分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如少了会议的“主题”这一要素。二是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材料共有两个语段,第一段信息较集中,要把主要信息抓全面;第二段“旨在”之后主要讲目的、意义,可排除,抓住开头“主题”一项即可。做完后,把答案与字数要求进行对照,若未超过且比较接近,一般较合理。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

  为下面的报导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惟一没有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思路分析:...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高考真题解题思路分析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

  25、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说,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联社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题至今还不清楚。

  解题思路:为报道拟一条标题,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这则报道介绍了油画“木美人”及其由来,评述其艺术价值,核心是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至今还不清楚”。依据这样的分析便可拟出这样的答案。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沙》(或“木美人”之迷)

  2002年北京市高考试题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概括,属压缩语段的一种形式。能力层级为D级。材料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首先就应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消息是一种新闻写作格式,一般比较简短,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本则消息报道“会议”“即将”召开,则应结合具体材料确定有关要素。

  参考答案: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解题回顾:此题的失分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如少了会议的“主题”这一要素。二是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材料共有两个语段,第一段信息较集中,要把主要信息抓全面;第二段“旨在”之后主要讲目的、意义,可排除,抓住开头“主题”一项即可。做完后,把答案与字数要求进行对照,若未超过且比较接近,一般较合理。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

  为下面的报导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惟一没有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语言运用句子仿写解析

 

  句子仿写

  n考点简述

  高考句子仿写的题型始于94年,隔了三年,从98年到2003 年的高考试卷都使用了这种题型。仿写题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级)的考查题目,它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性,它不规定答案,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就行;(2)具有综合性,涉及知识运用的方面很多,语法知识的运用,修辞知识的运用等;涉及能力考查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理解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暗含的要求,其次要根据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最后还要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述出来。

  本考点涉及《考试说明》中三个方面的要求:(1)仿用句式;(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n考题分析

  94年全国考题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

  解题思路:题目中要求考生“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这实际上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作的规定,内容上说,应该举像李时珍一样在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还必须写出这个人物不同寻常的努力及辉煌的业绩;形式上说,“再写一个句子”就是要求所写的句子要与上一句话的句式一致,须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感叹(或反问)的句子。

  本题答案(仿句题命题组没有提供答案,这里只是举例,不作为规定答案,下同):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

  98年全国考题

  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解题思路:与94年的试题相比,相对容易些。94年的试题对句式有很严格的要求,而98年的题目重点是考比喻。这道题目,难度不高,设计很巧,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创造性。例句的特点,先是比喻,再加阐释。因此,解题的时候,先要思考和抓住“时间”的本质特征,再选择恰当的喻体,最后揭示喻体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答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句式(明喻句,喻体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二是语意衔接,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有联系的。

  本题答案:

  ①时间好比一位着手成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创痛。

  ②时间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他能引导求学者构筑知识的大厦。时间好比一位点屏成蝇的画家,他会帮助勤奋者描绘辉煌的明天。

  这两例中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它们基于对“时间”的同一认识,从不同角度选择喻体,揭示出本体作用。

  ③时间好比一个万花筒,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相。时间好比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我们分辩出真善美和假丑恶。

  ④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世的沧桑。时间如同一口百宝箱,它将让我们尽情领略生活的幸福。

  这两例中比喻句是递进关系。它们在对“时间”的同一认识的基础上,从同一角度,分层次地选择喻体,...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总复习精选题解析

 

  (二)沙田山居

  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①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