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焚书坑儒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焚书坑儒

中国思想文化的首次大劫难,士大夫*抗争的第一次大惨剧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代,制度混乱不一。 许慎《说文解字序》说当时“田畴异亩,东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统一以后,采取种种措施在*、经济上巩固统一。但是,仅仅实行*上和经济上的统一,对于巩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封建专制帝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这一措施强化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给中国思想文化史带来了第一场重大灾难。 战国时代诸侯纷争,虽然经济上造成很大摧残,但思想文化却是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流派、学术团体都流行游动于世。仅从学派来讲,就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杂家等所谓“九流十家。”从思想方面来讲,各家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诘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繁荣昌盛,迎来了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随着封建国家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了当时社会的*统治形式,趾高气扬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强化他*、经济上的专制权力的同时,也要开始推行文化思想上的专制统治了。不过,他并没有准备一开始就对文化思想领域采取残酷的手段,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 [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焚书坑儒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斯悲剧析源

安公 李斯,佐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焚书坑儒,明法度,定律令,同文字,可谓秦朝之栋梁,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之人物。其下场却极其悲惨,不但自己成了秦二世的刀下鬼,而且祸及三族,家人皆遭杀身之祸。这固然是昏君秦二世听从赵高“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所致,然李斯本身也负有摆脱不了的责任。 李斯是楚国人,他年少当郡小吏时,曾见厕中钻屎堆之鼠,遇人则惊恐万状,又见粮仓中食粟之...[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军的悲惨命运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立即响应,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而成的部队。在秦始皇下葬以后,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碌善后。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朝的邮驿

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秦始皇所制定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道路等制度,对我国后代有深远影响。 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 虽然秦王朝仅仅存在15年,但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秦朝驰道十分壮观:“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思想和政策。其中韩非的以法治为中心 ,法、术 、势相结合的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成为其指导思想。秦朝的法制指导 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令由一统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 权属于皇帝。 (二)事皆决于法 秦始皇规定以吏为师,事皆决于法。这本来是战国时新兴地...[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赵高

秦朝宦官,弄臣。 年轻时因精于狱律法令而被秦始皇留在身边,之后又被提拔为掌管车马的中车府令。 赵高因为教授狱律法令的缘故,受到了胡亥的赏识。后因犯法,被蒙毅定了死罪,幸得秦始皇的宽恕。 始皇三十七年,与秦始皇一同东巡,及秦始皇病死,赵高因手执玉玺而怂恿胡亥称帝,并拉拢李斯为同谋。结果在赐死扶苏、蒙恬等一批忠臣后,把胡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从此,赵高大权在手,秦二世变成了他的一个傀儡。当秦末农民起义暴...[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蒙毅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都是秦国的大将,而蒙毅却是文官,位至上卿。 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常以蒙毅内谋。朝中的大臣都不敢与蒙氏兄弟争宠。 当年赵高还是中车府令的时候,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却以赵高为人机敏的原因侥恕了他。此后,赵高便记恨于蒙毅。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到会稽巡游时,在琅邪路上病倒。于是便派蒙毅回咸阳向山川之神祈祷。但去后不久,秦始皇便在...[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尉缭

(?—?)魏国大梁人。姓氏不详,只因曾为秦国国尉(主管军事),后人称其为“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 传说尉缭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隐居山林。后为魏惠王招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说,为秦所用。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嬴政对尉缭的才智十分赏识,甚至在服装饮食等方面,让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并不高,他对嬴政的评价是“蜂准长目、鸷鸟膺...[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吕不韦

(?~前235) 吕不韦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投机生涯。 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到秦国游说,为异人争取得到继承王位的资格。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文王,他的宠妻华阳夫人无子,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死后,异人得立,于公元前2...[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冰

李冰,战国时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李冰任秦国蜀郡守。《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沟洫志》都有李冰在蜀郡守任上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记载。都江堰降伏岷江水旱之患,在成都平原上灌田500余万亩,历经2000多年而不废,四川人民至今受益,灌溉面积有增无减。此工程的规模、布局、设施以及基本技术原理古今无大区别。都江堰水利综合工程,它的规划、设计与建造方法,具有高度的科...[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韩非

(?——前233年) 韩非,韩国公子。他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说,但他思想的基础又以“黄老”学说为主。曾经和李斯一起求学于荀子。韩非有点口吃,所以不善于说话,但善于写作,他的著作有:《孤愤》、《五蠹》、《说林》、《说难》和《内外储》,一共十万多字,共收录在《韩非子》中。 韩非所处的年代是韩国国力日益衰竭的时期,他不忍心看到这种局面,便多次上书表明自己对韩王统治的不满,但韩王根本不听他的劝谏。 韩...[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历史答案 中考英语题库 中考政策 中考物理真题 中考生物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 中考地理试卷 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