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民国政府成立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民国政府成立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厅焚毁刑具,废止刑讯;取消清朝律令中各类“贱民”条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农垦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权,以及一些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南京临时政府权力被袁世凯所篡夺。  ... [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民国政府成立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教仁被刺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刺杀宋教仁,两天后宋身亡。 宋教仁,1882年生,湖南桃源人。1904年2月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7月与吕大森、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11月华兴会计划长沙起义,事泄,宋遭通辑,逃亡日本。1905年与友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革命。同盟会成立,任司法部监事长。1906年黄兴去安南(今越南),他代理庶务,主持本部工作。191...[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国北洋政府出战攻击德国,出兵山东(原德国殖民地),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在三个协约国军队中差不多有14万中国人,他们在法国的土地上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中国人的这种参战行为在80年间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却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节点,1919年由中国学生发起的反对凡尔赛条约...[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国远征军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 缅甸沦陷后,鉴于缅甸对防守中国西南大后方以及在整个东南亚战局中的极端重要位置,中国一再强烈要求英美协同反攻缅甸。但是由于英国轻视中国战场的作用,固执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导致缅甸反攻计划一再拖延。美英首脑在1943年一系列重要会晤中,都将反攻缅甸作为重要议题,然而英国迟迟不愿付诸实施,或拖延或缩小作战方案。经过反复协...[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旧省名,在北京西北部,今分属河北、内蒙、山西等地)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进行一次抗日壮举。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日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号召停止内战,“团结全国民众之力量,一致对外”,“督促...[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占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同时也引起国际上的强烈关注,为了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推出“满洲国”的压力,直接威胁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承认东北的既成事实,取消人民的反日运动,为其进攻中国内地做准备,于是日本在上海制造事端,燃起了新的侵略战火。 日本进攻上海,也和进攻东北一样,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1932年1月18日...[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韩信背水一战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始,刘邦拜韩信为帅,率兵东进魏,代,赵,燕等国.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军数万越过太行山,向东攻击赵地,越王歇与赵统帅陈馀二十万重兵屯结在井陉口(险要的关口),欲与韩信决战.韩信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采用背水列阵战术,于是率兵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处驻扎.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代的中枢官制

秦代的官制,部分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但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政务与事务间的关系,君主与臣下间的关系等等,都不可避免地有所更张,出现了一套严密的新制度。 秦代中枢政权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战国时期,七雄并峙,都抱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但是中国最终为西方的戎族——秦所统一。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强化君权,抑制宗室贵族特权。这个制度是在世卿世...[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皇帝制度的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秦统一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自此,五行相克的学说便成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将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秦始皇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 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论秦之亡

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的秦王朝,从始皇嬴政平灭六国(公元前二二一年)立国至三任帝嬴婴投降刘邦(公元前二零六年)国灭,立国仅十五年。而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兵(公元前二零九年)至秦王朝覆没,居然只用了两年。这对于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王朝而言,其灭亡之迅速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那么,秦王朝的迅速灭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正如野鬼在前面的几篇介绍秦王朝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嬴政所开创的秦王朝实际上是中国封...[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政府个人述职报告 2014年政府报告 2014江西政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江西省政府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热点推荐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 中考数学题库 中考地理题库 中考模拟试题 中考生物试题 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历史试题 怎么查中考成绩  中考化学压轴题 中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