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巾起义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爆发于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它是东汉末年农民与地主之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是一次经长期酝酿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虽然在东汉王朝及各地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遭到了失败,但却给了腐朽的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同时,它也不同程度地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为改变东汉后期土地兼并等状况,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赋税日趋沉重,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阶级矛盾高度激化,小规模的农民战争此落彼起,连绵不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就在这种背景下逐渐酝酿成熟了。时势造英雄,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目睹广大民众在东汉王朝暴政统治下的悲惨境况,决心通过起义的途径,来改变这一局面,从而成为这场伟大农民起义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创立了太平道,以画符诵咒行医治病,向贫苦的农民宣传“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的平等思想,提出要建立一个财产公有的“太平”世界,鼓动民众起来反抗暴政统治。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张角还利用宗教从事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派遣骨干信徒到各地... [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巾起义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官渡之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势就此形成---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始皇统一中国

奋六世之余烈,吞并战国,海内为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 战国后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秦国。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变法,为秦国的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逐步向东扩展。而秦惠王、秦昭王时期,继续扩张,井继续推行军功爵制,按军功颁赐爵位,以爵位赏赐土地和隶农,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军事实力大增。同时,秦国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经过由孝公...[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建立中央集权

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秦建立中央集权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原封建割据的国家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首先改“王”为“皇帝”。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便令臣下议...[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修筑万里长城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修筑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许多人以为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开头的,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这项浩大的工程即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诸侯国都于险要据点兴建单个的防御城堡及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等设施,随后逐渐在边境上修筑城墙,把这些城堡等设施联接起来,形成一套有机整体,以抵御外敌的侵扰。楚国于公元前7世纪...[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陈胜 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爆发于秦末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东方到沙丘(今河北平乡、广宗一带)突然病死。赵高伪造秦始皇的遗诏,逼死太子扶苏,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帝,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他在埋葬秦始皇的时候,下令把全部工匠封死在陵墓里。他继续修建阿房宫,豢养大量狗马禽兽,供游猎之用。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 查看全文 ]
2012-11-2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钜鹿之战

破釜沉舟,给暴秦统治的致命一击---钜鹿之战 钜鹿之战,发生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它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由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秦军主力章邯部在钜鹿地区(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的一场战略决战。在作战中,起义军以无比英勇顽强的气概,正确适宜的作战指导,一举歼灭秦军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对于灭亡秦王朝残酷腐朽的统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但...[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楚汉之争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角逐---楚汉之争 秦朝末年,伴随着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也出现许多反秦武装集团。其中,项羽和刘邦就是两支主要力量。 项羽原是楚国的旧贵族。公元前209年9月,他跟叔父项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杀死会稽太守,在吴(江苏苏州)举行起义,队伍发展到8000余人。刘邦早年做过沛县亭长,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杀死沛令,自立为沛公,集聚了起义者3000多人。陈胜、吴广...[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井陉之战

背水一战,韩信破赵---井陉之战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 查看全文 ]
2012-11-21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满分作文1500字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满分作文500字 中考生物试题 中考英语试卷 中考志愿填报指南 中考数学真题 中考模拟试题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 中考化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