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帝国怛罗斯战役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帝国怛罗斯战役

唐帝国怛罗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怛罗斯战役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怛(音da,二声)罗斯战役暴发,这场战争大致地点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 怛罗斯战役的起因是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但是不久高仙芝即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而且俘虏石国国王并献于阙下斩首。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求救。有消息说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的反应是采取先发制人之策,主动进攻大食。鉴于当时唐帝国在西域的影响,有许多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参加大唐军队。组成的大唐联军有三万多人,其中唐兵占2/3。高仙芝率领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于是,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怛罗斯战役打响了。 在怛罗斯战役中双方相互撕杀,战斗持续五日。其间大唐联军的葛逻禄部见形势不妙反水倒向大食,高仙芝受到大食与葛逻禄部夹击,无力支撑而溃败不成军。副将李嗣业和别将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大唐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结果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惟恐大食追兵将及,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 [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帝国怛罗斯战役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绍兴和议后的秦桧行为小评

作者:晓风飞翔 近年来看了许多为秦桧翻案文章,说秦桧议和,有利于南宋百姓,甚至说什么“秦桧能够使残破的宋朝有机会修养生息,使宋朝的人民体验和平、富足的生活上百年”! 然而,这些结论,在史实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所谓百年和平,是完全不存在的,绍兴八年,宋金签定和约,绍兴十年,宗弼单方面撕毁条约,进攻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约签定;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撕毁条约,进攻南宋,请问这...[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朝人的端午风情

宋人杨无咎,写有一首《齐天乐》词,词的上阙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景物仍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词虽短,但却写尽了宋人端午的风情。 宋人的端午,简约而有韵致。 有宋一代,是一个政治环境绝对宽松、民风醇厚的时代。所以,关于节日,也屡屡过得热烈而张扬。端午节,宋人不是局限于初五这一天,而是从五月初一始终到五月初五。初一至初四...[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宋文坛的举荐风气

陈寅恪在谈到时曾经这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宋之世。”陈先生的这个说法,已经是当代学术界的共识:宋朝一转唐朝的恢弘气象,收敛锋芒,静心修为,开启了一个与唐朝截然不同的文化盛世,造就了中国文化史的新的高峰。 诞生这个高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欧阳修和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的文学造诣和宽阔的大师胸怀,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他们接力棒式的推波助澜,使得北宋文坛逐渐崛起了...[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宁宗 韩侂胄禁道学和北伐战争

赵汝愚是宋朝的皇族。孝宗朝中状元,曾任太子侍讲,为光宗讲授儒学。后来,出任福建军帅,镇压农民 起义。他是朱熹道学的有力支持者。宁宗即位,赵汝愚任枢密使,又任右相,自称要学习司马光。赵汝愚执政的第一件事,就是荐用朱熹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宁 宗讲道学。朱熹在潭州得到诏命,当天就启程上路。到临安后,和赵汝愚结纳,协力排挤拥立宁宗的韩侂胄。朱熹多次向赵汝愚献策,对韩侂胄多给些钱“厚赏酬其 劳”,而不要让...[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重文轻武的时代

杯酒释兵权 自秦至唐以来 ,中国之富强,而这一统一始终摆脱不了贫弱的命运。 有不断兵变产生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的危险性,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由此诞生。 五代时,中国大多川郡为武官任之,此种人不解治国之道,实为乱源,太祖依照赵普之计, 降,迁, 之法,消方镇权力,皆以文官代之,此举虽使地方稳定,蛋白石熟不知阴阳之道,也为以后战乱埋下伏笔。 武官作战,实为文官所不容,且军政,实权皆以文官任之,武官实...[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说说“澶渊之盟”

这几天看到一些书友议论“澶渊之盟”,感觉有一些误解,因此写这篇小文。随心所致,想到哪写到哪,大家或可随便看看。 所谓“澶渊之盟”的背景与大概内容,大部分的书友应当都是了解的,不必多说。但是“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一般的书友可能就不甚了了。所以我先把《长编》里所谓“澶渊誓书”的内容,抄在下面。这份誓书,就是宋辽两国当年订立的盟约的文本内容。 誓书共有两份,第一份是宋朝给辽国的誓书: 维景德元年,岁次...[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宋三衙的地位

北宋三衙的地位、待遇及其政治作用 北宋三衙在俸禄、恩荫、礼制等方面始终享有较高的待遇,但其政治地位却以仁宗朝“庆历新政”为界,经过了由低重新趋高的变化过程,中经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至徽宗朝达到顶点。不过,由于北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严禁武人干政,其作用被严格限制在军事领域,参政、议政权基本上被剥夺。但由于三衙处于统领京畿禁军的特殊地位,其在皇权更迭的政治斗争当中亦不可避免地发挥着难以低估的影响...[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契丹“集体失踪”之谜?

强大的军事王国,契丹“集体失踪”之谜? 公元916年建立的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契丹王朝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元朝汉化迟滞浅议

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农业文明的熏陶,走上汉化道路,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但如具体分析,它们各自受汉文化影响的深浅和疾缓,是大有差别的。就元朝而言,它的汉化道路与北魏、金、清等进入内地的北族王朝相比,显得尤为艰难、尤为迂回曲折,可用“迟滞”二字概括。所谓“迟滞”,不是指停止不动,而是指进展迟缓(相对于其他北族王朝)。大蒙古国的草原本位政策,决定了蒙古大汗对汉地只采取间接统治,重搜刮...[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代的主流军事思想与文人论兵之弊

在宋朝时期,其主流军事思想与以往发生重大变化,保守的、重内轻外的意识取代了积极进取、外向的精神。与此同时,其国防战略与兵学亦与之适应而演变,大致蜕变为被动防御和教条、空论的结果。 经历中唐五代长期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局面之后,宋朝开国伊始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收兵权举措,结束动乱,维护统治秩序。但随着文武失衡问题的解决,统治者却未能适时调整方针政策,特别是宋太宗朝两次北伐失败后,彻底丧失与北方游牧政权交战...[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政治真题 中考话题作文题目 怎么查中考成绩  中考时间安排 中考改革 中考满分作文800字 中考试卷 中考饮食 中考英语答案 中考地理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