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高考文综地理备考之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高考文综地理备考之自然灾害与防治

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分析解读  1.呈现形式:图像取材服务于考查主题,多选用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图形反映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2.考查内容:试题设计线索明晰,多从“某区域/某类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链条中选取某些节点设置问题;考查内容主题突出,多数试题中包含“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的因果关系问题,强调“地”与“理”的融合。3.设问结构:多数试题的设问采用“描述阐释+论证探究”的结构模式(第一步描述阐释:①根据图文信息归纳概括地理分布变化规律;②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其成因。第二步论证探究:应用性、实践性突出,多为探究性问题,如问题/危害、措施/对策/建议)。4.所选区域以我国为主,意在关注我国灾害多发的国情、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多以小区域微观切入。 第1讲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 [ 查看全文 ]
2013-02-13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地理备考之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相关文章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基本情况: 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四次统一(秦、西晋、隋和元)和三次大的统一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2、秦、隋、元三朝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1)、长期的战乱纷争,广大...[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基本情况: 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四次统一(秦、西晋、隋和元)和三次大的统一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2、秦、隋、元三朝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1)、长期的战乱纷争,广大...[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

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 1、美国内战:时间、背景、著名人物、经过、两个文件、转折战役、性质、进步作用、意义。 2、德意志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一个政策、三次王朝战争、进步作用、局限性。 3、意大利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进步作用、局限性。 4、美国、德国维护或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时代特征: ①、两者都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②、都面临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涉;③、都...[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我国的土地制度

我国的土地制度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 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国有制 (2)、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赋税制度

赋税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和重农抑商政策 1、赋税制度: (1)、演变过程: ①、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度(雏形) ②、春秋后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最早的赋税制度的开始,也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的实行意味着封建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③、西汉:编户齐民。 ④、北魏:受田农民要向政府纳绢、调,还要服徭役、兵役。 ⑤、唐朝前期:租庸调制。⑥、唐朝后期:两税法。 ⑦、北宋:...[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史农业史实

古代史上关于农业的史实 1、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 ①、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经种植,西周时已种植了后世的大部份农作物。 ②、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发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传入中原地区。、③、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等,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④、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广到江北。 ⑤、明朝中后期: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传入中国,玉米和甘薯在清朝不断推广种植。...[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三农”有关的政策

近代史上与“三农”有关的政策 1、《天朝田亩制度》:土地分配:不论男女,按年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2、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核定全国地价,征收地租税,逐步向地主购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3、中共的土地政策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主要内容:(略)。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联合、限制、消灭、保护、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农民阶级的土地私有制 ...[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古代的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①、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发后的五胡内迁;②、中原人口南迁到江淮流域,如西晋末年开始的北民南迁;③、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如秦迁大批人口到河套地区;④、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明朝更多)(华侨开发南洋);⑤、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的一些地区居住,到元朝时形成回族。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相关链接 ...[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1)、含义:指历史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渗透,落后民族接受了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形成自然同化(本质含义:民族间相互学习,吸收优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的、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 (2)、原因:①、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因素;②、封建国家分裂战乱时期,民族迁徙加速,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流,...[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中央政府边疆地区管辖

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1)、东北:①、隋唐:唐玄宗:A、黑水靺鞨B、粟末靺鞨;②、元:设辽阳行省;③、明清:A、明朝的奴尔干都司 B、清朝的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C、《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西北:①、两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东汉时重设西域都护;②、隋唐: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都督府、在西突...[ 查看全文 ]
2013-02-0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昆明地理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北京历年高考人数 江西省高考政策 2015江西省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5广东高考总分 2015北京高考总分 2005上海高考英语
热点推荐
高考成绩查询时间 高考满分作文1000字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理综知识点 高考考试说明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高考加分 高考语文题库 高考历史答案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