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liuxue86.com - 教育心理学 】

  五、论述题

  1.论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答案要点】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①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指导或调节行为的尺度。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形成、发展和变化既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

  ②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广阔得多,概括得多。道德包含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

  ③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给予道德以力量。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体需要。

  (2)道德与品德的联系:

  ①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②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品德面貌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前提。离开了社会道德。

  品德就无从谈起。

  ⑦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影响社会道德面貌和风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品德是道德的基础。

  2.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

  气质的类型主要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直率、朴实真诚、急躁、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难以自制。

  (2)多血质:活泼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易适应环境、亲切、乐观、浮躁、稳定性差。

  (3)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稳定、安静、坚韧、有自制力、执拗、冷漠。

  (4)抑郁质:软弱萎缩、情绪发生慢而强、富于自我体验、孤僻、言语动作细小无力、敏感、羞怯。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I)原因分析

  ①情感原因。幼年时期情感剥夺的生存环境,使得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不幸的环境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品格教育。其在同学中不再表现得很优秀,班内学习排名居后。这些更加重了内心的无奈和挫折,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

  ②认知原因。一是家人的期望,榜样的示范,为之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学业难度的加深,教学方法的灵活.使得反应力较慢的她一时元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我评价降低,采取自资、自罚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认知的偏差。

  ③行为原因。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

  (2)解决方案

  ①“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其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同时给她安慰、信任。关怀、支持该生构建新认知,并伴以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使她的抑郁情结得以舒解,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引导她走出心理危机。

  ②各方面的协调。其中家庭环境的协调是关键。a.宣泄释放。以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为主。倾吐出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宣泄出移{存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b.发现心结。帮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者叫功能失调性假设。例如:如果我的成绩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考不上高中、大学。c. 解释澄清。搞清楚这些不合理信念与她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改变认知结构。d.自我及时强化。当她认识到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极情绪后,帮助她予以放弃,并及时建立合理的信念,强化她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③帮助她制订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这样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培养她的自尊、自信。

  ④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具体做法有:闭上眼睛听音乐,让自己感觉随音乐流动;每周和父母老师进行一次坦诚对话;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表象训练,在大脑中通过表象的形式.把原有的消极情绪在大脑中主动诱发出来,随之代以积极的情绪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3)小结

  引导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要给子女更多的关爱和心灵的关注。

  2.【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个体因素。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水平能力不同,错误的认知一定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其结果就是必定会造成痛苦。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地会低很多。个体心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和后天基本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②社会因素。整个社会中,不良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形成,一旦形成定势,就会变成固定模式,而且很难改变,并且改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③不良的宣泄形式。

  ④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⑤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形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2)解决方案

  ①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攻击性的行为倾向或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紧张,都是因为其偏激的理念所导致的。而偏激理念的习得和形成是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引起的。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强化(教育方式不对、缺乏沟通的强行命令等).不经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矫正,求助者将会在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反社会和攻击性人格的形成。让求助者找出最受欢迎的学生,并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②制订自我控制约定,并进行演练,最后实地进行训练。和老师、家长联系,重新规划日常生活,丰富日常活动,及时奖惩,并让其记下治疗的最新感受。真正品尝进步的快乐。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

  ③采用新的松弛及发泄方法,让他的不良情绪有所宣泄,比如做运动、练射击、拳击等。

  (3)小结

  有效预防的手段:拓宽兴趣范围,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出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恭喜您成功夺取了教育心理学终极果实,味道如何?就看你长路漫漫的学习苦旅是否合格?旅途还长,莫忘初心。

  教师资格证频道精心推荐: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201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汇总

  2015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大纲汇总

  2015下半年各科国家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汇总

  2015下半年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公告汇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想了解更多教育心理学网的资讯,请访问: 北京教育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2640317.html
延伸阅读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正在考教师资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