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栏目,提供与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七章要点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出国留学网诚意整理“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七章要点”,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七章要点

  第七章 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

  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1、1988年就颁布了《军人抚血优待条例》

  2、复员军人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

  3、退伍军人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

  4、死亡抚血的对象: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照规定享受抚恤。

  5、我国现役军人的死亡性质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

  ①烈士: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称为后人楷模的。另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

  ②因公牺牲: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其他因公死亡的。此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③病故:现役军人除因公牺牲种类里面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

  6、死亡抚恤的类型: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

  7、一次性抚恤金给予的形式:货币形式

  8、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民政部门按下列比例增发,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

  9、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二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10、定期抚恤金是:按月给予的抚恤金。

  11、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烈士遗属、因公...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六章要点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出国留学网诚意整理“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六章要点”,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六章要点

  第六章 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

  一、1、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人民调解制度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一项民主制度,是我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

  2、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国相继建立了青少矫正制度。1979年颁布的刑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逐渐发展,相关的法规逐渐完善。2003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3、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罪于社会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限期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4、社区矫正的内容是: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5、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6、社区矫正的特点是:社区矫正的福利性、社会性、专业性。

  7、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除了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外,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

  8、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包括:①被判处管制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把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作为重点对象,适用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9、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时间的人身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并依靠社区群众监督与矫正的刑罚方法。

  10、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11、社区矫正的任务是:行刑、矫正、安置救济。

  12、社区矫正的内容是:行为督导、教育矫正、组织公益劳动。

  13、社区矫正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等多个相关部门。

  14、人民法院的作是司法解释。人民检查院的作用是执行监督,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是组织有关单位、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的作用是配合司法行政机关。

  二、1、人民调解制度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一项民主制度,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2、人民调解的概念: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

  3、人民调解的性制裁: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

  4、目前我国人民调...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五章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五章要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五章要点

  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规

  家庭是:①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②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③也是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一、1、《婚姻法》是中国在婚姻家庭方面最重要的法律,现行的《婚姻法》是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的《婚姻法(修正)》对1980年颁布实施的《婚姻法》

  2、结婚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

  3、结婚的特征是:一是结婚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异性男女,同性不能结婚,二是结婚的行为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条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三是结婚行为的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

  4、男女双方结婚需要具备的条件: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5、结婚的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是婚姻自由原则的体现,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6、结婚的禁止条件:①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一是基于优生学的需要二是基于伦理道德的要求②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主要指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和重大性病且有传染性的疾病,此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7、夫妻关系是家庭生活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8、夫妻关系的性质是:分为夫妻人身关系和夫妻财产关系,夫妻间的财产关系不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人身的关系。

  9、夫妻人身关系包括:①夫妻双方都有独立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②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③夫妻的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0、夫妻财产制在总体上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相结合,在法定财产制中是共同财产制与个人特有财产制相结合。

  11、夫妻财产关系:①法定财产制在夫妻没有对财产作出有效约定的情况不适用②约定财产制是夫妻应用协议的方式。

  12、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关系,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关系,通过人工生殖技术产生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13、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与义务重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管教的权利与义务。

  14、子女对父母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是指在物质上供养,扶助是指在精神上扶助,是无期限的,不得附加任何条件,不得以放弃继承为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15、《婚姻法》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女有抚养义务;孙子女、外孙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祖孙是第三顺序的继承人,兄长对弟妹有扶养义务,弟、妹对兄、姐有扶养义务,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16、离婚的指导思想是:离婚自由、防止轻率离婚。

  17、协议离婚的条件:①双方当事人必须有合法的夫妻身份②双方应一人必须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本人亲自到场办理离婚登记③双方当事人必须都自愿同意离婚④双方当事人必须对离婚后子女扶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

  18、诉讼离婚的条件有: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19、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四章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四章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四章考点

  第四章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或者由于年龄性别的原因,或者由于身体精神或智力的缺陷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政策法规的特别保护。

  一、1、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以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以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2、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2000年的出台的《中共中央国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定了21世纪初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3、我国老年人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家庭赡养与抚养还对老年人的住房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以及继承权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5、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是三项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有所养。生活保障权、健康权、文化教育权、生生照料权等权利。

  6、获得物质帮助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老人和扶养人的(或者赡养人和扶养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即三无老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

  7、老年人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作出了规定:①国家和社会尊重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②国家和社会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③国家和社会鼓励老年人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8、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加强法制建设②积极开展维护才能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权益法工作。③健全法律援助制度④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方式方法:①有关部门保护②司法保护③有关组织保护。

  二、1、本节将主要围绕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阐述妇女的合法权益及其保护方法。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任用干部时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重视培养,选拨女干部担任领导成员。

  4、文化教育权利包括: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②针对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地的实际困难,政府,社会,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③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5、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①主管部门保护②司法保护③妇女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保护。

  6、司法保护包括:①立法保护②司法和执法保护③法律知识...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三章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三章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三章考点

  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一、救助政策法规大体分为三类:①因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法规②专项救助政策法规③临时救助政策法规。

  1、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条例》。

  2、城市低保的对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生活保险标准的居民③在职工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邻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④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家庭成员收入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策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工作。

  5、城市低保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策列入财政预算。

  6、对城市低保标准作出了一般性原则规定,即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7、城市低保金申请,审批和发放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申请②审批③发放。

  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提出了如下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①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涵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②对经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③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④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检查。⑤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9、1994年即颁布实施了《农村五保养工作条例》后于2006年对其进行了修订。

  10、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

  11、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不得低挡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三、1、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于2003年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2005年有关部门的颁布了《关于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

  2、《城市医疗救助意见》指出,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3、《城市医疗救助意见》规定,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的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

  第二章 社会政策的运行

  一、1、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①政府和民间组织构成了这一行动主体的核心要素。②社会政策还涉及目标群体的问题③社会政策亦离不开特定的资源系统,没有资源系统的支撑社会政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④相互作用构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机制发挥作用。

  2、社会政策主体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的责任承担者或行动者,社会政策有不同的立体,它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民间组织。

  3、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是: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

  4、政府作为社会主体的角色主要表现为:①政策制定者②政策实施者③资源提供者④政策管理者⑤政策教育者。

  5、民间组织主要是指社会团体和其他有关的非营利组织。

  6、民间组织的特点:①非营利性②自治性③开放性④可塑性。

  7、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有:①参与和实施者②合作伙伴③政策咨询者④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8、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具体实施对象,也可以说是社会政策的受众或受益对象。

  9、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依赖性、能动性。

  10、社会政策对象的类型分为两种:①一般性对象也就是全体国民或公民②特殊性对象也就是某一部分或特定的国民或公民。

  11、社会政策的资源:就是满足政策实施社会政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是指政府或民间组织等行动者策划,调集和筹措社会政策运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策略与方式。

  13、政策一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调动社会政策资源①征税②专项收费③征收社会保险费④发动与利用志愿者服务。

  14、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之一,民间组织在参与和实施社会政策过程中资源的调动方式主要是通过私人捐赠公共募捐和发动志愿者参与等方式。

  15、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涵养了社会政策的所有环节而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则是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也就是指社会服务提供的方式。

  16、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二、17、社会政策的制定包含:政策的必要性实施政策的可行性和策略,对社会可能的后果进行预测和估计,社会政策的可能后果与效果等。

  18、社会政策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确定社会政策的优先顺序②确定社会政策的对象③确定社会服务的标准④确定社会政策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模。⑤确定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19、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②政府资源的限制③政常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④社会成本的考虑⑤社会事件的影响⑥社会精英的参与作用。

  20、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步骤包括:①社会问题的公共议论和影响②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一章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一章要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一章要点

  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

  一、①公共政策是面向一般公众的(社会政策)面向弱势群体系特殊公众的。

  ②(政策)一词是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

  ③政策除了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之外,还包括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④政治特点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规则体系和行动体系的结合)。

  ⑤所谓(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⑥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⑦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有(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二、1、社会政策起源于欧洲,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2、社会政策特点①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③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3、"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

  4、社会政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去满足下层居民的需要而社会工作则以民间行动的方式去实现相似的目标。

  5、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间的关系是:二者有共同目标、共同原则以不同方式运行,但又密切关联的两个行动体系,从制度和组织体系看二者同属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从功能关系上看二者相互信赖相互促进。

  三、1、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策行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以及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制定的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

  2、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关系:①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而法规是社会政策的规则体系。②法规规范着社会政策运行的全过程。③社会政策行动是制定,实施和个性相关法规的过程。

  3、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差异,政策与法规常常也不完全对应。①各种社会政策的法制程度也有所不同。②各国社会政策与法制化的关系不同。③具体的社会政策和法规常常不一一对应。

  4、政府制定和实施各种社会政策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础需要)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5政府制定各种社会政策是最基本目标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为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及社会运行及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它分为人的需要和社会整体需要两方面。

  6、政府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7、人的需要的特点:①社会性特点②发展性特点③多样化特点④刚性与弹性特点。

  8、社会整体需要含义:是指为了维持必要的社会整体的生存运行和发展...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知识点(五)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知识点(五)”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知识点(五)

  一、婴幼儿阶段

  1、婴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

  二、学龄前阶段

  1、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学龄前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

  三、学龄阶段

  1、学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学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

  四、青少年阶段

  1、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

  五、青年阶段

  1、青年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

  六、中年阶段

  1、中年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中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

  七、老年阶段

  1、老年阶段的主要特征: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2、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章节精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关于婴幼儿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我意识经历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的出现阶段

  B.脑重量已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

  C.开始形成内部语言

  D.婴幼儿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以达到某种目的

  答案:B

  2.关于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孩多以语言攻击居多,女孩多以暴力攻击居多

  B.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6至10岁出现第一个高峰

  C.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10至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

  D.电影以及电视中的攻击行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

  答案:A

  3.关于青少年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理论型向经验型过渡的阶段

  B.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

  C.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成瘾、犯罪和就业问题

  D.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构成

  答案:A

  4.小张今年24岁,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小张所处人生发展阶段的特征(  )。

  A.固定智力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缓慢下降

  B.青年的基本特征是思维,包括理解、命题、分析等

  C.婚外恋是青年阶段的人们主要面临的问题...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知识点(四)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知识点(四)”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知识点(四)

  第一节 人类行为

  章节重要考点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1、人类需要的含义:人类需要的含义、社会性与生物性、需要的作用和意义

  2、人类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五种层次的基本需要)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3、人类需要的类型: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人类行为的含义:广义与侠义的界定、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乐温的观点

  2、人类行为的类型: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个体主观体验

  3、人类行为的特点:5个

  4、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章节精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内容的角度划分,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

  A.发展需要和生存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D.生理性需要

  答案:C

  2.小欣在舞蹈课上,总是不断超越自己,挑战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动作。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站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现自己的舞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体现了马斯洛需要层理论中的什么需要(  )。

  A.成长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答案:C

  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行为、交往行为属于哪一类型的行为(  )。

  A.反社会行为

  B.习得行为

  C.本能行为

  D.偏差行为

  答案:B

  4.初中生小影平时学习很紧张,但她还是希望能挤出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去唱歌,打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小影的这种想法是出于(  )的需要。(2013)

  A.归属与爱

  B.发展

  C.尊重

  D.安全

  答案:A

  5.小孙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最近常常无缘无故地破坏公物,从人类行为性质和后果看,这属于一种(  )行为。(2008)

  A.利己

  B.利他

  C.亲社会

  D.反社会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6.在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阿尔德弗尔提出了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