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积累和运用考试目标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积累和运用考试目标

一、诗文的背诵与赏析 【考试目标】 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 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3.能欣赏品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 【例题精析】 例1:根据上下句,默写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例2:根据题意,默写相应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 。 例3: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例1的答案为“一鼓作气”。例2的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有两种:一是识记性填空,如例1,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写相连续的部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会背,也要会写,特别要注意的是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字不要写错。二是理解性填空,如例2,试题提供有关的情境或提示诗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相关的语句,对这种考查形式,考生须立足于诗文的整体思路,弄懂文意,把握要填写的... [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积累和运用考试目标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成语改错练习

001、关怀倍至( )002、随声附和( )003、巧妆打扮( ) 004、记忆尤新( )005、挺而走险( )006、融汇贯通( ) 007、并行不背( )008、略见一般( )009、宽洪大量( ) 010、无耻滥言( )011、世外桃园( )012、伶牙利齿( ) 013、汗流夹背( )014、轰堂大笑( )015、名列前矛( ) 016、备受青睐( )017、挑拔事非( )018、歪风斜气...[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成语汇总

01、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2、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3、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4、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联例题解析

综合性学习应考策略 1.与中外名著联姻 例1。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分析】要注意所填内容与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关,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可以不论。 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例2.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分析】首先要分析上联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及事迹...[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联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 对联,也叫对子、联语,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表现形式,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意蕴,其语言含金量极高,被国人称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做好对联类试题,首先应当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熟悉其特征。对联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聚焦句式变换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句式变换 聚焦 句式变换的知识点有:(1)主动句与被动旬的变换;(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3)四种语气句(陈述句、疑问旬、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重点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4)长句和短句的变换;(5)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补写、续写等。不论哪种句式的变换都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2)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3)不能只看形式,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 近年...[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典型例题

专家解读考点 课标与教材对句子排序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句子排序试题的主要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和填写题。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因此,解答句子排序...[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含义题型答题技巧

2012中考语文句子还有答题思路简要分析 “推敲和体味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是初中语文学习课标中的明确要求,因此,词语含义和句子含义几乎成为逢考必出的一类题型,常常出现在现代文阅读的第二或者第三题,4到6分的分值,考频和分值都很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应该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 两个方向是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要准确答出这两层意思,需要分三步思考。 第一步从句子本身...[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文默写习题

初中语文默写 课内(至九上) (1)己所不欲, 。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海日生残夜, 。 (4)夕阳西下, 。 (5) ,一览众山小。 (6)存者且偷生, 。 (7)自非亭午夜分, 。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9)庭下如积水空明, , 。 (10) ,带月荷锄归。 (11)予独爱莲之 , ,…… (12)(核舟)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直之。 ...[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默写资料总结5

第六册部分 1.鲁迅在自嘲中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中心观点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20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默写资料总结4

1.《孟子》:"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2.我们的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最终走向成功。就象鲁迅 先生在《故乡》中所说的那样:“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用课文中的三个4字短语概括鲁迅在《故乡》中所否定的三种人生: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3.《始得西山宴游记》:总写作者寄...[ 查看全文 ]
2012-05-10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2年度述职报告 语文老师述职报告 东莞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广西语文教师招聘 山西省教师招聘考试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 广州教师招聘考试 语文教师招聘 大连教师招聘考试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
热点推荐
中考生物题库 中考录取查询系统 中考地理答案 中考英语试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 中考政治真题 中考满分作文1200字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 中考科目 中考备考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