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陵墓为何选在骊山之阿?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陵墓为何选在骊山之阿?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俱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 [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陵墓为何选在骊山之阿?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卓越的制造工艺

两乘铜车马由近7000个零部件组成,出土时虽然被砸得破烂不堪,但经过精心修复,已恢复原貌。这两乘车是按当时实用车的二分之一缩小制作的,如果把车马放大一倍,就如同真车真马一样。 铜马和铜俑的铸造采取空腔造型。内范是泥质的,其中含有小型砂粒、植物纤维和谷壳等物,之所以掺杂这些东西,一则为了热传导均匀,二则也可以防止范模膨胀爆裂。使用大型内范可以减轻马体重量,节省许多金属。 俑的外范采用的是多合范法,成...[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焚书坑儒

中国思想文化的首次大劫难,士大夫*抗争的第一次大惨剧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代,制度混乱不一。 许慎《说文解字序》说当时“田畴异亩,东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统一以后,采取种种措施在*、经济上巩固统一。但是,仅仅实行*上和经济上的统一,对于巩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封建专制帝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行思想上的...[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斯悲剧析源

安公 李斯,佐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焚书坑儒,明法度,定律令,同文字,可谓秦朝之栋梁,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之人物。其下场却极其悲惨,不但自己成了秦二世的刀下鬼,而且祸及三族,家人皆遭杀身之祸。这固然是昏君秦二世听从赵高“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所致,然李斯本身也负有摆脱不了的责任。 李斯是楚国人,他年少当郡小吏时,曾见厕中钻屎堆之鼠,遇人则惊恐万状,又见粮仓中食粟之...[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军的悲惨命运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立即响应,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而成的部队。在秦始皇下葬以后,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碌善后。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朝的邮驿

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秦始皇所制定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道路等制度,对我国后代有深远影响。 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 虽然秦王朝仅仅存在15年,但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秦朝驰道十分壮观:“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思想和政策。其中韩非的以法治为中心 ,法、术 、势相结合的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成为其指导思想。秦朝的法制指导 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令由一统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 权属于皇帝。 (二)事皆决于法 秦始皇规定以吏为师,事皆决于法。这本来是战国时新兴地...[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赵高

秦朝宦官,弄臣。 年轻时因精于狱律法令而被秦始皇留在身边,之后又被提拔为掌管车马的中车府令。 赵高因为教授狱律法令的缘故,受到了胡亥的赏识。后因犯法,被蒙毅定了死罪,幸得秦始皇的宽恕。 始皇三十七年,与秦始皇一同东巡,及秦始皇病死,赵高因手执玉玺而怂恿胡亥称帝,并拉拢李斯为同谋。结果在赐死扶苏、蒙恬等一批忠臣后,把胡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从此,赵高大权在手,秦二世变成了他的一个傀儡。当秦末农民起义暴...[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蒙毅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都是秦国的大将,而蒙毅却是文官,位至上卿。 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常以蒙毅内谋。朝中的大臣都不敢与蒙氏兄弟争宠。 当年赵高还是中车府令的时候,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却以赵高为人机敏的原因侥恕了他。此后,赵高便记恨于蒙毅。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到会稽巡游时,在琅邪路上病倒。于是便派蒙毅回咸阳向山川之神祈祷。但去后不久,秦始皇便在...[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尉缭

(?—?)魏国大梁人。姓氏不详,只因曾为秦国国尉(主管军事),后人称其为“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 传说尉缭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隐居山林。后为魏惠王招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说,为秦所用。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嬴政对尉缭的才智十分赏识,甚至在服装饮食等方面,让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并不高,他对嬴政的评价是“蜂准长目、鸷鸟膺...[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吕不韦

(?~前235) 吕不韦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投机生涯。 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到秦国游说,为异人争取得到继承王位的资格。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文王,他的宠妻华阳夫人无子,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死后,异人得立,于公元前2...[ 查看全文 ]
2012-11-1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奥数 中考数学试卷 中考英语答案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政治试题 中考总分 中考历史试卷 中考英语试卷 中考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