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黄瓜籽的营养价值 要这样吃才正确

字典 |

2017-07-22 11:52

|

【 liuxue86.com - 生活百科 】

  生活越来越方便,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最新生活常识和养生技巧“”,喜欢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以下小知识由出国留学网提供!

黄瓜籽的营养价值 要这样吃才正确

  黄瓜籽的营养价值

  黄瓜也叫胡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不管是凉拌菜、热炒还是做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平常我们吃黄瓜的时候会留肉去籽,其实黄瓜籽的营养价值甚至比瓜肉更高。

  黄瓜籽的主要成分为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丙醇二酸在人体有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功效)和维生素、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的葡萄糖甙等甙类、胡萝卜素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硫胺素、核黄素。

  每公斤黄瓜籽含有898.6毫克的钙。每百克黄瓜籽粉含0.72克磷。黄瓜富含维生素C是尽人皆知的事,然而黄瓜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最近,研究人员根据黄瓜内部的不同结构,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即瓜皮、瓜籽、瓜肉及以上三部分的混合物,然后分别测定新鲜时和烹饪后的维生素C含量。

  结果发现,每100克新鲜黄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皮、籽、混合、肉,分别为19.79毫克,15.40毫克、13.17毫克和6.54毫克。可见,黄瓜皮的维生素C含量是其肉质部的3倍多。

  黄瓜经过烹饪以后,四种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都有所减少,但其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却为籽、皮、混合物、肉,其中籽最高(13.20毫克/100克),而肉质部最低(仅为1.79毫克/100克),前者竟然是后者的7.37倍!

  据百科全书及中国医药宝典记载,黄瓜籽粉在民间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大众医学》报道,在众多蔬菜中,黄瓜可谓最受青睐的一种,不但吃法多种多样,而且营养丰富,药食两用。

  黄瓜籽的药用价值

  黄瓜子属于植物的种子,如果不磨碎很难吸收,所以补钙不能直接吃黄瓜子,应该吃黄瓜子粉。黄瓜子粉有补钙、接骨、壮骨、强身的作用,对老年人的腰腿疼、骨质疏松、骨股头坏死都有很好的作用。高血压病人要少吃盐,有利于补钙,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对肾很有好处。

  黄瓜籽是民间接骨壮骨及补钙的最佳秘方,对骨质疏松、腿脚抽筋、风湿病、关节炎、颈椎病及肝胃脾肺等脏器的疾病有恢复治疗和保健的功能。

  黄瓜籽主要成分为: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丙醇二酸在人体有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功效)和维生素、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的葡萄糖甙等甙类、胡萝卜素A、B、C、D(在动物实验中,胡萝卜素C有抗肿瘤作用)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硫胺素、核黄素。其性味甘、凉、无毒。归脾、胃、大肠经。

  黄瓜籽是民间接骨壮骨及补钙、美容、减肥的最佳秘方,对骨质疏松、腿脚抽筋、风湿病、关节炎、颈椎病及肝、胃、脾、肺等脏器的疾病有恢复治疗和保健的功能,并能调节人体脏器间的互动,可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调解经络,营养大脑、小脑,使人增强记忆力,调解人身体的协调与平衡。

  黄瓜籽中钙磷比例适宜,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钙磷比例一致,能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对骨骼生长及骨密度增加非常有益,是人们理想的健康食品,益长期食用。

  黄瓜籽的功效很多,除了补钙接骨壮骨最为明显外,对手脚麻木、腰酸背痛、抽筋、乏力、风湿、关节炎、肩肘炎、颈椎病、腰椎病、骨股头坏死等疾病有很好的康复作用。

  黄瓜籽的功效是不是很多呢,那就不要将老了的黄瓜丢掉了,因为黄瓜籽的功效也是大大的,很多时候我们会丢弃很多的东西,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没用了,而是我们没有发现这些东西的价值。

  黄瓜籽怎么吃

  1.黄瓜籽粉+生菜籽粉:可用来接骨、治疗风温、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腿脚抽筋等,配比是2:1,使用前后30分钟内不可食用糖。

  2.黄瓜籽粉+菠菜籽粉:可治疗肺部疾病、预防肺癌,配比1:3。

  3.黄瓜籽粉+黑南瓜籽粉:对糖尿病和男性前列腺病、乳腺增生有很高的食疗作用,配比1:2。

  4.黄瓜籽粉+大枣+黑芝麻:可补气补血、健脑、乌发。配比2:1:0.5(高血压患都忌服)

  5.黄瓜籽粉+茴香粉:可补肾、强筋壮骨,对肾虚、尿频、尿急、女性浮肿有显着疗效。配比:2:1。

  6.糖尿病患者:黄瓜籽粉20g,苦瓜籽粉20g,南瓜籽粉20g。(每日两次)。

  7.高血压病患者:黄瓜籽粉20g,芹菜籽粉15g-20g,莲子籽粉20g。(每日两次)。

  8.骨折患者:黄瓜籽粉20g,生菜籽粉15g,纯黑芝麻籽粉20g。(每日三次)。


  想了解更多生活百科网的资讯,请访问: 生活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329116.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