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栏目,提供与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给农民工托起一个安稳的晚年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着,为了各位考生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可能出现在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社会热点,希望各位考生可以严肃对待,在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占得先机。也希望这些资讯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曾经为“中国奇迹”添砖加瓦的劳动力大军的养老问题,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改革开放后第一拨走出家门打工的农民工,日渐接近养老大关。对他们,社会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农民工吃的也是青春饭。超过一定年龄,工地上的活就干不了了。没有退休金可拿,如果也没有入养老保险,就面临“断了进项”的窘境。如果年轻时候家庭负担重,钱没攒下来多少,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养老”的问题马上就会浮出水面。

  从个人层面说,家庭的保障作用不可少,有计划、有意识的储蓄和保险意识不可少。说白了,要让人能挣钱,而且会安排养老钱。挣钱,依赖的是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稳定,这依赖经济发展的大势;会安排钱,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比如,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一个原因,是农民工并不了解,或者疑虑:城里交钱老家领钱,靠谱吗?实际上,农民的新农保,城里居民的城居保,二者已经统一了,并且可以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互转化,实现了“不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

  从政府的层面说,兜底的制度要牢靠。这个牢靠,一是要有制度,二是要走下纸面。从建章立制的角度看,政府近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前面所提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就是最大的受益群体。然而,在制度落实上,还需要下大功夫。比如,数据显示,建筑领域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不足4%,这个比例,制度的利好怎么发挥?只是农民工的意识缺乏问题吗?用人单位有什么责任?政府怎么督促?

  从改革的层面上说,养老保障也需要新探索。比如,有专家提出,城里人养老也不是依靠养老金,关键是有不动产等养老资产。“家有一套楼,养老不用愁”,农民工承包的土地,能否也成为养老的保障呢?地要成为保障,关键在土地的增值能够与农民共享,需要土地经营制度上的改革。

  总之,要未雨绸缪,帮他们托起一个安稳的晚年。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书香节·爱阅读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助学贷款新政,让爱升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将贷款最长期限由原先的10年、14年,统一延长至20年。将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宽限期内只需还利息、不需还本金(7月11日光明网)。

  曾几何时,一些大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筹集学费全家人跑东家借西家,劳神费心、让人心酸;曾几何时,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了给自己上大学的孩子攒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辛苦劳作让人为之动容。随着前些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不再如以往那样难以筹集,这让他们对学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毫无疑问,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对贫困大学生、贫困家庭的关爱之举,已经让贫困大学生及公众感受到了社会公平的温度。尤其是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扶持下,一些贫困大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业,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支柱,有的还成为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今,国家再次决定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将贷款最长期限由原先的10年、14年,统一延长至20年;而且将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宽限期内只需还利息、不需还本金。这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大福音。通过国家这一举措,我们再度感受到了社会公平的温度,大学生们更多沐浴到了国家政策的阳光。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亲切关怀,更表明党和政府对众多大学生们寄予了殷切希望。

  事实上,近年来,围绕实现教育公平,国家没少在相关领域下功夫、增加投入,从高考制度改革,到教师待遇的提升,再到为教育资源均衡所做的努力,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上,各级党委政府可谓不遗余力。然而,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家庭之间的差距等因素存在,在众多即将升入大学和已经进入大学的学子中,仍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学子;而受制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大学教育尚需时日。故而,积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尽可能帮助这些大学生完成学业,就成为各界积极努力的方向。国家决定延长助学贷款期限的这一举措,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可以预见,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实,贫困大学生及家庭将会受益更多,他们摆脱贫困状况的道路将会大大缩短。

  此外,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战略的有力支持。应当看到,国家层面的“双引擎”战略规划给众多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创新、创业的难得历史机遇。而创新、创业一要靠热忱,二要靠知识和技术,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创新创业的启动资金。可以想见,对于创新创业者而言,创业基金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自己的热情和抱负能不能化为现实。而缺少了这笔资金,要实现一些好的创意和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而对于那些身上已经背负一定助学贷款且想创新创业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尽管此前的相关助学贷款政策比较宽松,但不容忽视的是仍然会有一定压力存在。现在助学贷款期限延长了,无疑间接支持了这部分学子的创新创业计划。

  总而言之,国家的这一决定,再次提升了社会公平的温度,在政策阳光的照耀下,不仅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会感到幸福和温暖,所有公众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强迫购物是低价旅游团的错吗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强迫购物是低价旅游团的错吗


  【背景链接】

  2015年5月,针对“五一”期间发生的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事件,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了查处结果,对涉事旅行社进行停业整顿并处罚款,对骂人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国家旅游局就此表示,今年要把整治市场秩序、向“不合理低价”宣战提到旅游工作首位。

  导游因游客购物消费少而大发雷霆的视频在网上曝光后,再度引起人们对国内旅游消费乱象的反思和批评。不少人把问题归咎于“低价团”的存在,认为正是这种恶性竞争手段搅乱了旅游市场正常秩序,导致旅行社和导游频频与游客爆发矛盾冲突事件。

  【深度解析】

  [问题分析]

  一是监督执法缺位。旅行社一边采取低价策略拉拢游客,一边千方百计把风险转嫁给导游,这不仅在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还在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具体到这起事件,近年出台实施的《旅游法》已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换言之,采取低团费甚至零团费揽客的“低价团”,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已没有存在的土壤。所以,发生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后,还应该追问的是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督执法缺位,而不只是把板子打在导游和旅行社头上。

  二是游客维权机制不通畅。在正常市场竞争中,哪怕是采取低价策略,也不该发生这种欺负辱骂游客的行为,否则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并非企业可持续经营之道。旅行社敢这么做,也从侧面体现了游客维权不易的现实。试想,如果游客打一个投诉电话,就可让相关旅行社遭受重罚甚至关门,旅行社也不敢如此藐视游客的正当权益。这也说明,游客被强令购物,遭导游辱骂,也有维权机制不通畅、监管不给力的因素,而不光是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

  三是导游薪酬体制不合理。一些旅游公司对导游工资薪酬发放标准,不是按劳发放薪酬,而是实行微薄的底薪甚至没有底薪制度,有些导游在带团时甚至要交“份子钱”,还没有带团出发,自己就已经掏腰包垫交了一大笔钱,而导游的收入基本上只能靠游客的购物提成。如果导游不额外增加自费景点,如果不想方设法让游客多购物,自己就要倒贴钱。旅游市场如此的恶性运作模式,必然就会引导导游通过个人意愿增加旅游中的购物和自费景点环节,才能增加个人的收入,赚取提前支付给公司的“份子钱”。由此来看,产生“霸气”导游恶骂游客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黑手”在助推,那就是导游的薪酬体制。

  [治理思路]

  当某一行业频频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反面事例,那么这个行业内部一定还存在着某些不应存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决不是通过提高个人素质这种道德性的方法,恶导游的频出亦是如此。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速度又很快,出现问题不足为怪,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作为政府部门,在怪现象频发的时期,必须要调动起有力的大手,制止那些严重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看似是导游的个人道德问题,背后其实是旅游行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不公平。导游是直接面对游客的旅游业服务者,其权利和利益却不断被旅行社压榨,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只能依靠提成来获得本应拥有的...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


  “带顶儿”的地儿不能吸,“露天人密”也不能吸。6月1日,在第二十八个世界无烟日的第二天,号称“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在北京正式实施。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北京控烟条例在无烟环境方面,是“最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精神的立法”。

  公共场所禁烟,民之所愿。调查显示,当前北京成人吸烟率为23.4%,成人吸烟者约419万,深受二手烟毒害的有1000多万人。全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近30%,约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为此,国务院法制办2014年11月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可谓中国控烟工作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控烟迎来“最好时代”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全国性无烟法规实施探路。近年来,“史上最严”的禁令并不罕有,各地陆续出台地方控烟条例,可是在实际执行中却变成了仅仅是“纸上最严”。人们关心的是,北京的“最严”模式能否执行到实处,复制到全国?

  公共场所能否有效禁烟,立法、执法、守法一个环节也不能少。无烟立法本是公共场所禁烟的一记“重拳”,但过去由于立法与执法上的双重缺陷,结果往往变成“空拳”:在立法上,法律规定刚性不足,原则性与宣传性内容较多,实际可操作性不足;在执法上,执法主体不明确,无法有效执行,执法手段太软,最后的结果就是“十几个部门掐不灭一支烟”。而且公共场所吞云吐雾的“瘾君子”到处流动,等到执法人员赶到,早已是“灰飞烟灭”了。

  北京此次控烟,实行“政府管理、单位负责、个人守法、社会监督”的原则。其中,“单位负责”有望成为一大利器,从监督流动的烟民改为监督固定的单位,强化法人的主体责任地位,控烟不力的单位将被惩戒。另一方面,控烟不能光靠传统“盯”“管”“跟”。条例提出,管理者可以利用烟雾报警、浓度监测、视频图像采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禁烟场所的管理。而条例引起各方关注,也正可让更多人认识到吸烟和吸二手烟的危害,是转变中国“烟文化”的好契机。

  牵一“法”而动全身。控烟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条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六项控烟措施包括: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税。其中任何一项成为短板,都会影响整个控烟工作的进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我国,控烟老大难的局面正在慢慢改变:20年首次修订广告法,禁止烟草广告;6年来首度调整烟草消费税,实现税价联动……不过,让各项控烟举措真正落到实处,依然任重道远。

  “点燃卷烟的一刹那,你也点燃了死亡的导火索。”据研究,吸烟者人均期望寿命也要比总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短15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而烟草已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由世界上最大烟草生产、消费国,转变为世界上最积极控烟国,才能助力打造健康中国。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国学入教材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国学入教材


  【背景链接】

  2015年3月,“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称,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2015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

  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尽管一直没有定论,但这并不妨碍教育部门不遗余力地开展国学教育。此前,《论语》等国学经典选入“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受到广泛关注;这次,《道德经》等又入“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更是意义非凡,不仅终结了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废之争,而且终结了国学教育“断层”现象,将会有力推动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是最有文化生命力的古典著作之一,把其中的精彩部分纳入中小学生教材,供中小学生学习,既是学习古文知识的需要,也是丰富阅读、了解古典知识文化、涵养知识文化素养的需要。

  从大的层面来讲,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成就中国梦。

  从小的方面来说,传承历史文化,就是学习先人的大智慧。譬如《道德经》,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都在里头。《论语》中的精华,经聚集、融合、提炼后,可以给青少年塑造高尚品德、美好心灵,使他们具有健康良好的人格。现在很多人都迷失在利益金钱享受之中,烦恼痛苦源源不断,所以我们要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对策措施】

  一是国学教育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根不能丢弃,丢弃了,就是丢弃中华民族本身。因此,国学教育也要“接地气”。

  二是国学教育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教育为主,符合“两富”建设的需要,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裕,不能搞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三是国学教育要遵循经世致用、古为今用的原则,切忌生搬硬套。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公务员考试申论信息频道

  公考申论600神句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特色智库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特色智库,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备考辅导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事件背景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智库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具体行动。

  相关分析

  从世界历史发展经验看,智库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崛起的关键历史时期,尤为明显。一战后,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为代表的一批智库出现,为美国在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做了铺垫;二战后,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智库涌现,甚至影响了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

  当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都在发生深刻转型,中国正在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对智库出思想、出人才的需求剧增。而智库建设跟不上需求、与实际不相适应等问题,也愈发凸显。中国智库行业必须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朝着现代化新型智库方向着力。

  应对措施

  首先,智库要有国家责任感。随着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日臻成熟,智库在国家决策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智库在价值观上,须以国家、人民利益为本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其次,思想创新组织力不可或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汇聚人才、促进思想交流、实现战略创新的制度功能。智库在进行国际交流、举办学术会议、培养决策人才等方面的组织能力,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水平乃至国际竞争力。加强智库的现代化建设,应重视研究交流、跨界沟通等管理行为的完善与创新。

  另外,智库应培育舆论影响力。让学术研究更多转化为决策参考,获得公众认知,是智库的一大社会功能。在对外交往中,智库还承担着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发挥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作用的使命。因此,智库的现代化,也离不开有针对性的传播能力建设。

  最后,智库应探索人才吸纳机制。智库需要吸纳更多社会精英为国家服务,既为政府储备决策人才,又为培养后备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欧美国家,智库建设中荐才聚贤的一种做法是采取“旋转门”机制,不少智库学者都曾担任过政府官员,反之亦然。中国的国情不同,当然不必照搬,但也需要探索,如何让那些既有专业理论功底、又熟悉决策过程,在国际治理中善于发声、有影响力的人,加入到智库中来。

  周边导读

  智库即智囊团,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咨询,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提出各种设计;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进行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2月发布的《2013 年中国智库报告》定义,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知识经济与发展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知识经济与发展,由出国留学网申论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事件背景

  2015年2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城市,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黄埔要抓住区划调整的契机,以“两城一岛”为核心,抓紧推进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电子商务、检验检测、智能装备、港航服务等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知识经济,打造知识产权枢纽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高地。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萝岗视察,同意将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知识城是粤新合作平台,而新加坡在中国的其他几个合作项目,如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知识城战略地位的提高自不待言。

  高度概括

  知识城未来一个重要的使命是打造知识产权枢纽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高地。目前,全国仅有三个知识产权法院,其中华南仅有广州一家。萝岗知识产权法院可跨区域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决定了知识城的知识产权核心高地地位。目前,新黄埔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建设已现雏形。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由国家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部委联合商请国务院批准。

  知识经济又被称为“新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些传统的、旧的经济形态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型经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它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假若说农业经济中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中资本和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话,那么,知识经济的最主要因素是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以及隐藏在高新技术背后的知识创新和有用信息的及时获取。特别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崛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日益信息化、数字化,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运作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日益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第二,“知识经济是科技持续创新加上品牌文化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范围覆盖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有人测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是5%—20%,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增长到70%—80%,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将提高到90%以上。21世纪的经济增长主要将靠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第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科技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以科技以文化生产力为核心、以品牌为特征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中关键的元素是打造品牌的核心生产力——文化力!品牌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显著特征之一,也是知识经济竞争力和竞争焦点的内核。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科技核心技术加上品牌文化的经济。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文化特质,一个品牌竞争力的大小在其载体(产品)工艺、质地、式样上乘的基础之上最终取决于它的文化特质的强弱、文化含量的高低和文化意义的大小。

  第四,“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知识经济也可称之为智力经济,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主要元素的经济时代,也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环保军令状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环保军令状,由出国留学网申论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事件背景

  2014年初,有超九成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的“军令状”;2015年3月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全国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与年初轰轰烈烈的承诺相比,让群众不满的不仅是难看的成绩单,更是各地政府军令状的不了了之。

  相关引用

  形式主义空耗资源、折损公信力。不办实事,老百姓的信任感就会降低。

  ——习近平

  问题分析

  一是目标不切实际。161个签订了军令状的城市,没有完成任务的城市超过了90%,这固然和没有认真对待有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这就是很多军令状在制定的时候,本身就不切合实际。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勇,甚至仅仅是一把手的想法。关注雾霾是需要的,政府作为是需要的,制定目标是需要的。但是,更应该在制定的时候,多些科学的调研,多些落地的美好。雾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形成的问题是日久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在制定军令状的时候,能结合实际,不贪大求功,效果或许会好些。

  二是工作流于形式。签订军令状本身就有形式主义的嫌疑。做任何工作的时候,各地政府,各个部门都喜欢签订军令状。不仅如此,还喜欢让媒体加大报道比重,目的就是想让公众看看自己的决心。这种表决心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形式主义。俗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政府部门更应该把这句话刻在心头,回应民众期待,少搞形式,多让公众看到疗效。

  三是追责形同虚设。目标不科学导致了工作流于形式,而工作流于形式其实是追责流于形式的产物,这是一个长长的链条。假如签订军令状之后的考核和追责不流于形式,也就不会有军令状目标的信口开河,也就没有流于形式的工作过程。军令状不能一签了之,签了就要严厉地按照约定来执行,否则军令状落满尘埃就只能是治不好的顽疾了。

  “军令状”式承诺的增多,说明一些民众重大关切问题确实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而在某些重大公共事务方面,官员也确实需要适时作出回应与承诺,立“军令状”的方式可以彰显官员个人风格与治理决心。关键在于,“鼓舞人心”的军令状能否实至名归?军令状不能兑现怎么办?谁来约束军令状?

  一些军令状在后续阶段往往不了了之,其信服力已经不同往日,特别是随着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军令状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也被大大弱化。官员张口即来的军令状,最终效果自然让人生疑。而更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带有军令状色彩的政策规定:将理想状态当成具体的考核目标,不仅可能导致目标的“烂尾”,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

  一是完善考核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以增强震慑力。

  二是正在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应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尤其是在相关法律制度中强化军令状的作用,既要强制地方政府立下严谨的军令状,也要对完不成任务者依法严惩。总之,绝对不能让军令状沦为废纸,必须要让军令状在空气治理中发挥应有的紧箍咒作用。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殡葬改革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殡葬改革,由出国留学网申论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昨日上午,北京市在八宝山清明指挥部召开2015年清明节群众扫墓服务工作汇报座谈会。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针对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2015殡葬绿皮书》中指出的北京公墓消费过高问题表示,北京寸土寸金,不鼓励墓地消费,未来主要引导市民生态殡葬。(4月6日新京报)

  每到清明时节,"死不起"、"葬不起"之类话题都会成为媒体舆论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政府相关部门往往也会做出诸如加快推进殡葬业改革,解决死有所葬难题的承诺,而且节地、环保、经济的生态葬也越来越为政府提倡和有识之士所推崇,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公墓消费越来越高,"葬不起"矛盾日益加剧,响应和接受生态葬者则依旧寥寥无几。

  "死不起"、"葬不起"的症结究竟在哪儿?殡葬改革到底如何破题?笔者觉得关键要破解三大怪圈。

  公墓公益性被边缘化、殡葬产业过度市场化的怪圈。死有所葬跟生有所居一样,有尊严地死去跟有尊严地活着一样,理当都是国家和政府向公民提供的最基本权利保障,走产业化、市场化模式以利更好地促进服务改善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下的殡葬业经营管理模式,却陷入了纯市场化的泥潭,即便是政府民政部门所属的殡葬、公墓实体单位,公益性也被逐利性所取代,而所谓物以稀为贵,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公墓价格越炒越高也就不可避免。

  政府不断加大丧葬补贴、企业攫取垄断暴利的怪圈。为了回应民众"葬不起"的呼声和诉求,近些年来各地各级政府都加大了补贴力度,减轻或免除基本丧葬服务的负担,鼓励花葬、树葬、海葬等生态葬,可这些政府惠民殡葬政策却被不断攀升的公墓价格、殡葬收费所抵消,实际上都进了殡葬企业的口袋。最近殡葬行业老大福寿园发布财务数据显示,连续两年整体毛利率高达80%,"暴利甚于房地产"的现实生态面前,政府补贴、奖励俨然已成杯水车薪。

  提倡生态葬渐成共识、公墓奢华倾向难挡的怪圈。一边是政府大力宣传、鼓励、推广生态葬,一边却是民政部门负有监管责任的经营性公墓难以遏制的追逐豪华冲动,比如,最近有报道说,南京溧水区美人山公墓出现多个豪华公墓,最高售价达43万元,区民政局被指纵容违规行为;武汉一豪华公墓酷似天坛造价高达8亿元,一个0.2平方米的公墓格位"平民化的价格"1万至2万元,远远超过高档商品房的价格……官方行为、理念存冲突让百姓如何适从?

  当初推广火化时倡导移风易俗、俭办丧事,如今反而长期被"死不起"困扰,显然违背了政策初衷;最近北京福田公墓推出的"花坛生态葬"惠民活动,优惠价也得9800元,生态葬被普遍接受之后,会不会再度陷入"葬不起"的困局?显然未必杞人忧天。公墓不姓"公",殡葬业不回归公益化轨道,切实做到去垄断化、去暴利化,不但"死不起"、"葬不起"难题无法破解,而且生态葬的推广也必然面临严峻考验。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公务员考试申论信息频道

<...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短命建筑

 

  2015公务员申论热点:短命建筑,由出国留学网申论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事件背景

  2013年9月份,上世纪云南第一高楼——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爆破拆除,“寿命”不到30年。近年来,各地“短命建筑”频现。例如,辽宁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耗资8亿元、使用寿命仅9年;海南海口“千年塔”耗资3000多万、落成不满10年;江西南昌建成仅13年着名地标五湖大酒店;浙江杭州西湖边上的最高楼——建成年仅13年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机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中国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质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为拆除。

  相关政策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综合分析

  1.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盲目追求利益是造成城市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

  有不少“短命建筑”是地方形象工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提升城市形象而“大拆大建”,增加卖地收入、拉动GDP增长,从而提高政绩,牟取房地产建设暴利。

  2.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连续性和预见性是造成城市建筑“短命”的直接原因。

  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不强,城市总体规划是以20年为期限进行编制,而经济社会发展是“5年计划”,城市规划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以此同时,城市规划缺乏连续性,受不良政绩观影响而出现“一任市长一个规划”现象。且我国城市规划缺乏预见性和综合考虑,致使很多建筑是由于空间布局不合理性或政府规划调整而“短命”。

  3.我国建筑工程监管的缺失致使规划品位低、建筑质量差,这也是各地频现“短命建筑”的客观原因。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严格规定,符合标准方能验收。有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出现利益趋同现象,并没有严格的实施或遵守规定,致使本应起到中立、公正的监管者作用的政府监管失灵。如各地先后发生的“楼歪歪”、“楼断断”现象。

  产生影响

  1.“短命建筑”的拆除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城市环境。

  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中国每年产生新建筑垃圾4亿吨。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已成为各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棘手问题。大量建筑垃圾降低土壤质量,污染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城市空气质量。

  2.“短命建筑”的建设和拆除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一些作为地方形象工程的“短命建筑”,政府花费巨额投资,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在短期内拆除,严重浪费财政资金和社会财富。在拆除过程中还会耗费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这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