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百家争鸣的相关文章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百家争鸣

为什么百家争鸣部分只见百家不见争鸣呢? 疑问: 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争鸣的解释是:在学术上互相争辩。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教材的编写者往往把诸子百家的观点列举上,而对百家争鸣的情况很少涉及,教师在讲课时,也就很少讲到。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只见百家,不见争鸣”,教材的编写有点文不对题。现在的人教社教材只涉及到一点“争鸣”,即庄子对孔子恢复周礼的批评,但仍不能给人以“百家争鸣”的感觉,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也没有表现出那时的思想活跃的历史状况,是否教材可以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涉及呢。以上仅是个人之拙见,请各位专家给以指正!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宗彬 答复: 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呢?我认为,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指代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发言人,数目自然很多,但绝非局限一百家。“争鸣”,是争先恐后发表见解,为本阶级、阶层、集团谋利益,争地位。但百家所发表的见解有相同、相近、相异的多种情况,争论不可避免,但绝非完全对立。“争”,不只是争论,而且是争相发言。 初中课本平实叙述,讲得比较客观。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本质相同。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墨翟讲“非攻”,即反对战争,但他... [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百家争鸣的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周平王迁都

周平王东迁“洛”还是“洛邑”? 疑问: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材(彩版第30页)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第一段,这样写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我的问题是:周平王是东迁“洛”,还是东迁“洛邑”? 在以往几版的教材及地图册中,都是说周平王东迁洛邑,而今年的最新教材在这里却写的是周平王东迁洛。不过配套的人教版地图册中却依然标注的是“洛邑”,而不是“洛...[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史料分析题”解题步骤

谈谈如何解析史料题 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 钱丽云 大家知道,历史是过去了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如何去考察历史呢?考察历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实物资料如文物、古迹。二为文字资料即书籍、碑刻。 我国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实物资料极为丰富,为我们了解祖国的过去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我们考察历史的主要途径。我们考察商代以前的历史主要采用这种途径。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称之为甲骨...[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解题思路探究

历史考试中常见的思维性失误 湖北陈银洲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生如何解答历史逆向选择题

历史逆向选择题与逆向思维 江西 郑连生 历史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不”、“不是”、“不包括”、“不正确”、“没有”、“无关”、“不符”等词,把答题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考场上,考生如果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笔者认为,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定题型,审清题意 认真审题,是解答各种、各类题型的共同要求。逆...[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外交成就

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外交成就 山 东 尹作芬 一、数字法 用“一二三”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位伟人(周恩来),两项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连续的时间(1953、1954、1955)或三个关键词﹙首次提出、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用“一二一”掌握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个合法席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两项建交成果(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一次重要组织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如何解答中考历史漫画型试题

一看二审三作答 巧解历史漫画题 河 北 许海军 漫画型试题是近年来中考历史新添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具有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心智的特点,既体现了 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人文思想,也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漫画型试题是一种符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好题型。如何才能有效地解答历史漫画型试题呢?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一看二审三作答”的步骤,解答漫画型...[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考生如何运用数字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运用数字学习历史知识 河 北 王俊星 在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数字,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运用数字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数字。比如,在分析1950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时,就可用一些数字说明:(1)在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2)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至...[ 查看全文 ]
2012-06-26

专题推荐:

了解历史学习中的比较法

利用“比较法”复习世界史事半功倍 山 东 冯 静 在历史教学中,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合理利用这一方法,有利于较好的掌握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复习世界史时,巧妙运用比较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历史学习中的比较...[ 查看全文 ]
2012-06-26

专题推荐:

中考生如何省时省力记忆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歌诀 山 东 刘焕东 写在前面:学习历史自然要记忆,而如何省时省力记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现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编为歌诀,概括、押韵,相信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老祖先。 北京人在周口店,七十二十万年间。 (二) 山顶洞现人工火,距今大约三万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水稻干栏式房屋。 西安种粟有半坡,房屋样式半地穴; ...[ 查看全文 ]
2012-06-26

专题推荐: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湖北 王从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一律改为汉姓。所改之汉姓,就是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拓拔宏的鲜卑拓跋部为本氏首姓,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黄帝,而皇帝依据土是黄色得名,作为皇帝的后裔,据此鲜卑皇帝的拓跋(皇天厚土)姓...[ 查看全文 ]
2012-06-25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广东教师招聘 教材 历史教师招聘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2013中考 中考辅导网 中考分数线 中考网上海 2013上海中考网 中考英语满分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开头 上海市中考网 2015上海中考化学 2014中考倒计时 中考体育辅导 2012广州中考数学 广州中考新政 广州中考改革
热点推荐
中考状元经验 中考英语试卷 中考政治真题 中考地理试题 中考英语试题 中考政治题库 中考考点分布 中考地理真题 中考人数 中考语文题库